鯷怎么讀 鯷的意思
“鯷”字共有1個讀音:
[tí]

漢字 | 鯷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ㄧˊ |
部首 | [魚] 魚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0 部外:9 |
異體字 | 鮷 鳀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鳀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BF7 |
其它編碼 | 五筆:qojh 倉頡:nfamo 鄭碼:rkai 四角:26381 |
筆順編碼 | 35251214444251112134 |
筆順筆畫 | 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丨フ一一一丨一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點 點 點 豎 橫折 橫 橫 橫 豎 橫 撇 捺 |
鯷字的意思
〔鯷魚〕體長十餘釐米,銀灰色,側扁,生活在海中。亦稱“黑背鯷”。
鯷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鯷
tí ㄊㄧˊ
◎ 〔鯷魚〕體長十餘釐米,銀灰色,側扁,生活在海中。亦稱“黑背鯷”。
英語 anchovy
鯷字的詳細解釋
鯷字的辭典解釋
鳀ㄊㄧˊtí名
動物名。魚綱鳀科。銀灰色,體長側扁,體側有一條銀白色縱帶。為群集于淺海的小型魚類。盛產于東海、黃海。也稱為「黑背鳁」。
中國古代種族之一。分布于東方海中。《漢書·卷二八·地理志下》:「會稽海外有東鳀人,分為二十余國,以歲時來獻見云。」
康熙字典解釋
鯷【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9畫
《唐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正韻》杜兮切,??音題。同鮷。《博雅》鮎也。《類篇》魚重千斤。《戰國策》鯷冠秫縫。《註》鯷,大鮎,以其皮爲冠。
又《前漢·地理志》會稽海外有東鯷人。
又《廣韻》《集韻》??是義切,音?。
又《廣韻》特計切《集韻》大計切,??音弟。
又《集韻》上紙切,音是。義??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鮷【卷十一】【魚部】
大鮎也。從魚弟聲。杜兮切
說文解字注
(鮷)大鮎也。從魚。弟聲。此字詩爾雅釋文、廣韻作鮧。從夷。文選蜀都賦及玉篇作鮷。未知孰是。以夷弟篆體易譌也。山海經傳曰。今亦呼鮎爲?。字林曰。靑州人呼鮎鯷。郭注爾雅曰。鮎別名鯷。江東通呼鮎爲鮧。葢鮷鯷?三形一字。同大兮反。而鮧則別一字、別一音。不當合而一之。杜兮切。十五部。
鯷字組詞
* 網站為您提供鯷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