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漸於幹的讀音 鴻漸於幹的意思
【解釋】以次而進,漸至高處。后指始入仕途。【出處】《易·漸》:“初六,鴻漸于干”,“六二,鴻漸于磐”,“九三,鴻漸于陸”。【示例】回思子平日節概,癡人說夢,尚是~而已,無足為異。 ◎明·海瑞《與博白大尹林仲和書》
- 鴻
- 漸
- 於
- 幹
“鴻漸於幹”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hóng jiàn yú gàn]
- 漢字注音:
- 簡繁字形:
- 鴻漸于干
- 是否常用:
- 否
“鴻漸於幹”的意思
基本解釋
網絡解釋
【解釋】以次而進,漸至高處。后指始入仕途。
【出處】《易·漸》:“初六,鴻漸于干”,“六二,鴻漸于磐”,“九三,鴻漸于陸”。
【示例】回思子平日節概,癡人說夢,尚是~而已,無足為異。 ◎明·海瑞《與博白大尹林仲和書》
“鴻漸於幹”的單字解釋
【鴻】:同“鴻”。
【漸】:[jiàn]1.古水名。即今浙江,亦指浙江中、上游的新安江。2.緩進;逐步。3.逐漸發展的過程。4.(疾病)嚴重;加劇。5.疏導。6.開端,起始。7.引申為端倪;跡象。8.條件;前提。9.次序。10.引申為依照次序。11.成長;滋長。12.逐漸。13.正,正當。14.旋即,不久。15.至,到。16.《易》卦名。卦形為艮下巽上。17.佛教語,指說法的淺深次第。亦謂主張信徒須歷長期修行,始得心明累盡,達到涅槃境界。與“頓”相對。18.人體穴位名。19.用同“慚”。參見“漸恧”。[jiān]1.流入;入。2.淹沒;浸泡。3.引申為歿,死亡。4.沾濕;濺濕。5.滋潤;潤澤。6.熏染,習染。7.欺詐。8.見“漸漸”。
【於】:[wū]文言嘆詞。[於乎][於戲]文言嘆詞,舊時祭文常用“嗚呼”表示嘆息。[yū]姓。[yú]同“于”。
【幹】:1.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同“榦”。《說文解字》:“榦,築牆耑木也。”段玉裁?注:“榦,俗作幹。”漢?揚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2.事物的主體部分:“軀幹”、“樹幹”、“骨幹”。3.事情:“有何貴幹?”《水滸傳?第十四回》:“都頭有甚公幹到這里?”4.才能。《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胡綜傳》:“沖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5.姓。如宋代有幹沖。6.主要的:“幹道”、“幹線”、“幹部”。7.從事、營求:“他是幹哪一行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他兩個是吾子姪輩,尚且爭先幹功。”
“鴻漸於幹”的相關詞語
* 鴻漸於幹的讀音是:hóng jiàn yú gàn,鴻漸於幹的意思:【解釋】以次而進,漸至高處。后指始入仕途。【出處】《易·漸》:“初六,鴻漸于干”,“六二,鴻漸于磐”,“九三,鴻漸于陸”。【示例】回思子平日節概,癡人說夢,尚是~而已,無足為異。 ◎明·海瑞《與博白大尹林仲和書》
【解釋】以次而進,漸至高處。后指始入仕途。
【出處】《易·漸》:“初六,鴻漸于干”,“六二,鴻漸于磐”,“九三,鴻漸于陸”。
【示例】回思子平日節概,癡人說夢,尚是~而已,無足為異。 ◎明·海瑞《與博白大尹林仲和書》
【鴻】:同“鴻”。
【漸】:[jiàn]1.古水名。即今浙江,亦指浙江中、上游的新安江。2.緩進;逐步。3.逐漸發展的過程。4.(疾病)嚴重;加劇。5.疏導。6.開端,起始。7.引申為端倪;跡象。8.條件;前提。9.次序。10.引申為依照次序。11.成長;滋長。12.逐漸。13.正,正當。14.旋即,不久。15.至,到。16.《易》卦名。卦形為艮下巽上。17.佛教語,指說法的淺深次第。亦謂主張信徒須歷長期修行,始得心明累盡,達到涅槃境界。與“頓”相對。18.人體穴位名。19.用同“慚”。參見“漸恧”。[jiān]1.流入;入。2.淹沒;浸泡。3.引申為歿,死亡。4.沾濕;濺濕。5.滋潤;潤澤。6.熏染,習染。7.欺詐。8.見“漸漸”。
【於】:[wū]文言嘆詞。[於乎][於戲]文言嘆詞,舊時祭文常用“嗚呼”表示嘆息。[yū]姓。[yú]同“于”。
【幹】:1.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同“榦”。《說文解字》:“榦,築牆耑木也。”段玉裁?注:“榦,俗作幹。”漢?揚雄《法言?五百》:“經營,然後之幹楨之克立也。”2.事物的主體部分:“軀幹”、“樹幹”、“骨幹”。3.事情:“有何貴幹?”《水滸傳?第十四回》:“都頭有甚公幹到這里?”4.才能。《三國志?卷六十二?吳書?胡綜傳》:“沖平和有文幹,天紀中為中書令。”5.姓。如宋代有幹沖。6.主要的:“幹道”、“幹線”、“幹部”。7.從事、營求:“他是幹哪一行的?”《三國演義?第九十二回》:“他兩個是吾子姪輩,尚且爭先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