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閣的讀音 龍圖閣的意思
龍圖閣 龍圖閣,北宋閣名。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地點位于會慶殿西側。龍圖閣收藏有宋太宗御書、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冊、譜牒等。 景德四年(1007年),置龍圖閣學士,為正三品。宋代海陽(今潮州東津)人劉昉,官拜龍圖閣學士,世稱劉龍圖。又設待制,《文獻通考·職官考八》“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條既謂“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又稱“(龍圖閣)直學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 爾后龍圖閣藏書不斷增加。《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三“咸平五年十月己卯”條載:“先是,上(真宗)于龍圖閣藏太宗御書。己卯,召近臣觀之。上手執目錄以示近臣,謂曰:‘先帝圣文神筆,朕集綴既久,至于題記時事,片幅半紙及書在屏扇或微損者,悉加裝褙,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長編》“景德二年(1005)四月戊戌”條紀事又載:“閣上藏太宗御書五千一百十五卷、軸,下設六閣:經典閣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傳閣八百二十一卷,子書閣一萬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閣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閣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圖畫閣一千四百二十一軸、卷、冊。上(真宗)曰:‘朕退朝之暇,無所用心,聚此圖書以自娛耳。’” 《宋史·包拯傳》:“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包拯。
- 龍
- 圖
- 閣
“龍圖閣”的讀音
- 拼音讀音:
- [lóng tú gé]
- 漢字注音:
- ㄌㄨㄥˊ ㄊㄨˊ ㄍㄜˊ
- 簡繁字形:
- 龍圖閣
- 是否常用:
- 否
“龍圖閣”的意思
基本解釋
基本解釋
宋代閣名。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以奉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
網絡解釋
龍圖閣
龍圖閣,北宋閣名。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地點位于會慶殿西側。龍圖閣收藏有宋太宗御書、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冊、譜牒等。
景德四年(1007年),置龍圖閣學士,為正三品。宋代海陽(今潮州東津)人劉昉,官拜龍圖閣學士,世稱劉龍圖。又設待制,《文獻通考·職官考八》“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條既謂“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又稱“(龍圖閣)直學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
爾后龍圖閣藏書不斷增加。《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三“咸平五年十月己卯”條載:“先是,上(真宗)于龍圖閣藏太宗御書。己卯,召近臣觀之。上手執目錄以示近臣,謂曰:‘先帝圣文神筆,朕集綴既久,至于題記時事,片幅半紙及書在屏扇或微損者,悉加裝褙,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長編》“景德二年(1005)四月戊戌”條紀事又載:“閣上藏太宗御書五千一百十五卷、軸,下設六閣:經典閣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傳閣八百二十一卷,子書閣一萬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閣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閣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圖畫閣一千四百二十一軸、卷、冊。上(真宗)曰:‘朕退朝之暇,無所用心,聚此圖書以自娛耳。’”
《宋史·包拯傳》:“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包拯。
“龍圖閣”的單字解釋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圖】:1.“圖”的繁體字。2.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等描繪成的形象或畫面:“地圖”、“設計圖”、“插圖”、“草圖”。3.疆域:“版圖”。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三》:“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4.欲念。晉?陸機?五等論:“故彊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觀鼎之志。”5.繪畫、描繪。《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6.策劃、考慮:“圖謀”。《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曹沫傳》:“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7.謀取、謀求:“貪圖”、“唯利是圖”。《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
【閣】:1.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於外交場合)。2.特指女子的臥房:閨閣。出閣(出嫁)。3.小木頭房子:閣子。閣樓。4.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簡稱“閣”)。組閣。入閣。5.古同“擱”,停止。
“龍圖閣”的相關詞語
* 龍圖閣的讀音是:lóng tú gé,龍圖閣的意思:龍圖閣 龍圖閣,北宋閣名。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地點位于會慶殿西側。龍圖閣收藏有宋太宗御書、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冊、譜牒等。 景德四年(1007年),置龍圖閣學士,為正三品。宋代海陽(今潮州東津)人劉昉,官拜龍圖閣學士,世稱劉龍圖。又設待制,《文獻通考·職官考八》“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條既謂“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又稱“(龍圖閣)直學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 爾后龍圖閣藏書不斷增加。《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三“咸平五年十月己卯”條載:“先是,上(真宗)于龍圖閣藏太宗御書。己卯,召近臣觀之。上手執目錄以示近臣,謂曰:‘先帝圣文神筆,朕集綴既久,至于題記時事,片幅半紙及書在屏扇或微損者,悉加裝褙,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長編》“景德二年(1005)四月戊戌”條紀事又載:“閣上藏太宗御書五千一百十五卷、軸,下設六閣:經典閣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傳閣八百二十一卷,子書閣一萬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閣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閣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圖畫閣一千四百二十一軸、卷、冊。上(真宗)曰:‘朕退朝之暇,無所用心,聚此圖書以自娛耳。’” 《宋史·包拯傳》:“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包拯。
基本解釋
宋代閣名。在會慶殿西偏,北連禁中,閣東曰資政殿,西曰述古殿,閣上以奉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及典籍、圖畫、寶瑞之物,及宗正寺所進屬籍、世譜。有學士、直學士、待制、直閣等官。龍圖閣
龍圖閣,北宋閣名。建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地點位于會慶殿西側。龍圖閣收藏有宋太宗御書、各種典籍、圖畫、寶瑞,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冊、譜牒等。景德四年(1007年),置龍圖閣學士,為正三品。宋代海陽(今潮州東津)人劉昉,官拜龍圖閣學士,世稱劉龍圖。又設待制,《文獻通考·職官考八》“龍圖閣學士·直學士·待制”條既謂“宋朝大中祥符中建龍圖閣”,又稱“(龍圖閣)直學士景德四年置”,“待制,景德元年置”。
爾后龍圖閣藏書不斷增加。《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五三“咸平五年十月己卯”條載:“先是,上(真宗)于龍圖閣藏太宗御書。己卯,召近臣觀之。上手執目錄以示近臣,謂曰:‘先帝圣文神筆,朕集綴既久,至于題記時事,片幅半紙及書在屏扇或微損者,悉加裝褙,已三千七百五十卷矣。’”《長編》“景德二年(1005)四月戊戌”條紀事又載:“閣上藏太宗御書五千一百十五卷、軸,下設六閣:經典閣三千七百六十二卷,史傳閣八百二十一卷,子書閣一萬三百六十二卷,文集閣八千三十一卷,天文閣二千五百六十四卷,圖畫閣一千四百二十一軸、卷、冊。上(真宗)曰:‘朕退朝之暇,無所用心,聚此圖書以自娛耳。’”
《宋史·包拯傳》:“除龍圖閣直學士、河北都轉運使。”,故民間戲曲小說中以“包龍圖”稱包拯。
【龍】:1.傳說中一種極具靈性的動物。頭生角、鬚,身長,有鱗、爪。《說文解字》:“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2.古代帝王的象徵。漢·王充《論衡·紀妖》:“祖龍死,謂始皇也。祖,人之本;龍,人君之象也。”3.比喻首領或豪傑才俊:“人中之龍”。《史記·卷六十三·老子韓非傳》:“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4.古生物學上指有腳、尾的巨大爬蟲類:“恐龍”、“雷龍”、“暴龍”、“翼手龍”。5.像龍形的長條物:“水龍”、“車水馬龍”。6.姓。如秦代有龍且。7.二一四部首之一。
【圖】:1.“圖”的繁體字。2.由各種線條、形狀、色彩等描繪成的形象或畫面:“地圖”、“設計圖”、“插圖”、“草圖”。3.疆域:“版圖”。唐?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之三》:“州圖領同谷,驛道出流沙。”4.欲念。晉?陸機?五等論:“故彊晉收其請隧之圖,暴楚頓觀鼎之志。”5.繪畫、描繪。《南史?卷八?梁元帝本紀》:“自圖宣尼像,為之贊而書之。”6.策劃、考慮:“圖謀”。《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傳?曹沫傳》:“今魯城壞,即壓齊境,君其圖之!”7.謀取、謀求:“貪圖”、“唯利是圖”。《戰國策?秦策四》:“韓、魏從,而天下可圖也。”
【閣】:1.類似樓房的建築物,供遠眺、遊憩、藏書和供佛之用:樓閣。滕王閣。閣下(對人的敬稱,意謂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在其閣下的侍從者而告之;現代多用於外交場合)。2.特指女子的臥房:閨閣。出閣(出嫁)。3.小木頭房子:閣子。閣樓。4.某些國家的最高行政機關:內閣(簡稱“閣”)。組閣。入閣。5.古同“擱”,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