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讀 ??的意思
“??”字共有1個讀音:
[bì]

漢字 | ?? |
---|---|
讀音 |
|
注音 | ㄅㄧˋ |
部首 | [大] 大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4 部外:21 |
異體字 | 奰 |
字形結構 | 上下結構 |
統一編碼 | 擴展B U+216A4 |
其它編碼 | 五筆:wlkwk 倉頡:lklg 鄭碼: 四角: |
筆順編碼 | 252211342522113425221134 |
筆順筆畫 | 丨フ丨丨一一ノ丶丨フ丨丨一一ノ丶丨フ丨丨一一ノ丶 |
??字的意思
??字的基本解釋
??字的詳細解釋
??字的辭典解釋
康熙字典解釋
奰【丑集下】【大部】 康熙筆畫:18畫,部外筆畫:15畫
《廣韻》《集韻》《韻會》平祕切《正韻》毗意切,??音備。《說文》壯大也。一曰迫也。
又怒也,不醉而怒謂之奰。《詩·大雅》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註》自近及遠,無不怨怒也。本作??,從三目三大,今省作奰。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大部】
壯大也。從三亣三目。二目爲??,三目爲??,益大也。一曰迫也。讀若《易》虙羲氏。《詩》曰:“不醉而怒謂之??。”平祕切文八
說文解字注
(??)壯大也。從三大三目。會意。二目爲??。?各本作?。誤。今正。三目爲??。益大也。說會意之恉。張衡、左思賦皆用奰?字。而譌作贔屓。俗書之不正如此。?見尸部。臥息也。許器反。一曰迫也。別一義。讀若易虙羲氏。今易??辭作包犠氏。孟氏、京氏作伏戲。許作虙義。鄭大?注、應氏風俗通同。虙古音讀如密。奰古音同。今音平祕切。詩曰。不醉而怒謂之奰。大雅蕩曰。內奰于中國。毛傳曰。不醉而怒謂之奰。於壯義、迫義皆近。不言詩傳曰者、猶書曰仁覆閔下則偁旻天。不言書傳。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易曰井者法也。不言易說也。
* 網站為您提供??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