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字組詞 倘的詞語
倘字的常見組詞有:倘若、倘使、倘或、倘佯、迷離倘恍、倘來、倘有、倘來之物、倘或間、俶倘、倘來、倘來之物、倘或間、倘如、倘然,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倘字的意思
tǎng|cháng [tǎng]連詞。如果;假使:倘能堅持,一定勝利。[cháng]〔倘佯〕徜徉。
含有倘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倘若 | 倘若 tǎngruò 。用在偏正復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如果”、“假使”。多用于書面語你倘若有困難,我定設法相助辭典解釋倘若 tǎng ruò ㄊㄤˇ ㄖㄨㄛˋ 表示假設語氣的連接詞,即如果、假使。 《紅樓夢.第五八回》:「倘若不叫上他父母親人來,只怕有混帳人頂名冒出去。」 《文明小史.第四二回》:「倘若他們一個個都講起平等來,不聽我的節制,這差使還能當嗎?」 近義詞倘使,假使,假如,如果英語 provided that, supposing that, if德語 angenommen, für den Fall 法語 si, supposé que |
倘使 | 倘使 tǎngshǐ 。用在偏正復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設關系,相當于“倘若”、“假使”。多用于書面語倘使錯過這個機會,你會后悔的辭典解釋倘使 tǎng shǐ ㄊㄤˇ ㄕˇ 假使、如果。 錢穆〈陽明成學前的一番經歷〉:「倘使叫圣人來處此境,還有何辦法呢?」 近義詞倘若,假使,假如,如果 |
倘或 | 倘或 tǎnghuò 。用在偏正復句的偏句中,表示假設關系,正句根據假設推出結論。與“倘”、“倘若”、“倘使”、“假如”、“如果”相當。多見于書面語倘或有了成績,更應謙虛謹慎辭典解釋倘或 tǎng huò ㄊㄤˇ ㄏㄨㄛˋ 假使、如果。 元.關漢卿《哭存孝.第一折》:「倘或著他拿將去了,殺壞了俺兩個怎了。」 《文明小史.第一五回》:「倘或本人慢了些,洋人就替他動手。」 英語 if, supposing that法語 si, en supposant que |
倘佯 | 倘佯 chángyáng 同“徜徉”辭典解釋倘佯 cháng yáng ㄔㄤˊ ㄧㄤˊ 安閑自在的徘徊。《文選.宋玉.風賦》:「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躋于羅帷,經于洞房,迺得為大王之風也。」《文選.左思.吳都賦》:「徘徊倘佯,寓目幽蔚。」也作「徜徉」。 近義詞徘徊英語 variant of 徜徉 |
迷離倘恍 | 辭典解釋迷離倘恍 mí lí tǎng huǎng ㄇㄧˊ ㄌㄧˊ ㄊㄤˇ ㄏㄨㄤˇ 迷迷糊糊,弄不清楚。 清.紀盷《閱微草堂筆記.卷一三.槐西雜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兩月余酒食費;一家迷離倘恍,如夢乍回。」 |
倘來 | 不應得而得或無意中得到。 |
倘有 | 辭典解釋倘有 tǎng yǒu ㄊㄤˇ ㄧㄡˇ 如果有、假使有。 《金瓶梅》第一七回:「倘有小人指戳,拔樹尋根,你我身家不保。」 如:「我倘有違背誓言,愿遭天打雷劈。」近義詞如有,若有 |
倘來之物 | 辭典解釋倘來之物 tǎng lái zhī wù ㄊㄤˇ ㄌㄞˊ ㄓ ㄨˋ 無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所應得的東西。參見「儻來之物」條。 元.秦?夫《東堂老.第三折》:「忠孝是立身之本,這錢財是倘來之物。」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贏時節道是倘來之物,就有粘頭的、討賞的、幫襯的,大家來撮哄。」 |
倘或間 | 假如;如果。 |
俶倘 | 見"俶儻"。 |
倘來 | 不應得而得或無意中得到。 |
倘來之物 | 辭典解釋倘來之物 tǎng lái zhī wù ㄊㄤˇ ㄌㄞˊ ㄓ ㄨˋ 無意中得到的或非本分所應得的東西。參見「儻來之物」條。 元.秦?夫《東堂老.第三折》:「忠孝是立身之本,這錢財是倘來之物。」 《二刻拍案驚奇.卷八》:「贏時節道是倘來之物,就有粘頭的、討賞的、幫襯的,大家來撮哄。」 |
倘或間 | 假如;如果。 |
倘如 | 如果,假如。 |
倘然 | 驚疑貌。悠閑貌;自然貌。倘若,假如。辭典解釋倘然 tǎng rán ㄊㄤˇ ㄖㄢˊ 悠閑自得的樣子。 唐.司空圖《詩品.疏野》:「倘然適意,豈必有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假使、如果。 《文明小史.第三八回》:「倘然依著公法駁起他來,不但不該擾害我們的地方,就是駐兵也應該商量在先。」 英語 if, supposing that, leisure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