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字組詞 夷的詞語
夷字的常見組詞有:鄙夷、化險為夷、匪夷所思、夷滅、視險如夷、蠻夷、履險如夷、辛夷、蠻夷、凌夷、伯夷、夷戮、夷曠、夷陵、夷平、夷門、夷猶、夷然、視險如夷、色夷、逆夷、南夷、露申辛夷、鴟夷子皮、紅夷礮、馮夷宮、毀宗夷族、明夷待訪錄、夏威夷音樂、蠻夷大長,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夷字的意思
yí 1.平坦;平安:化險為夷。2.破壞建筑物(使成為平地):燒夷彈。夷為平地。3.滅掉;殺盡:夷滅。夷族。4.我國古代稱東方的民族,也泛稱周邊的民族:淮夷。四夷。5.舊時泛指外國或外國人:夷情。華夷雜處。6.姓。
含有夷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鄙夷 | 鄙夷 bǐyí 輕視;鄙薄先生不鄙夷敝邑,不遠千里,將康(安也)我楚邦。—— 宋濂《燕書》辭典解釋鄙夷 bǐ yí ㄅㄧˇ ㄧˊ 輕視、瞧不起。唐.韓愈〈柳州羅池廟碑〉:「柳侯為州,不鄙夷其民,動以禮法。」也作「鄙視」。 近義詞鄙薄﹑鄙視﹑看不起﹑輕視英語 to despise, to look down upon, despicable德語 verachten (V)?法語 mépriser, dédaigner |
化險為夷 | 化險為夷 huàxiǎnwéiyí 化險阻為平易。亦指轉危為安辭典解釋化險為夷 huà xiǎn wéi yí ㄏㄨㄚˋ ㄒㄧㄢˇ ㄨㄟˊ ㄧˊ 轉化危險為平安。 《孽海花.第二七回》:「以后還望中堂忍辱負重,化險為夷,兩公左輔右弼,折中御侮。」 近義詞轉敗為勝,轉危為安 |
匪夷所思 | 匪夷所思 fěiyísuǒsī 考慮問題的方法、言語、行動違反常規,使人難以想象和理解渙有丘,匪夷所思。——《易·渙》辭典解釋匪夷所思 fěi yí suǒ sī ㄈㄟˇ ㄧˊ ㄙㄨㄛˇ ㄙ 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帶有貶意。 《易經.渙卦.六四》:「渙有丘,匪夷所思。」 英語 unimaginable, outrageous, freakish法語 inimaginable, scandaleux, outrageant, bizarre |
夷滅 | 夷滅 yímiè(1) ∶消滅;殺盡(2) ∶埋沒;埋起來辭典解釋夷滅 yí miè ㄧˊ ㄇㄧㄝˋ 誅滅。 《史記.卷九七.陸賈傳》:「漢誠聞之,掘燒王先人冢,夷滅宗族。」 《大宋宣和遺事.貞集》:「不行仁德,專務殺伐,使我父兄孤苦,他日汝亦遭人夷滅也。」 |
視險如夷 | 視險如夷 shìxiǎnrúyí 夷:平坦,平安。把危險視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困難或本領高強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漢· 劉協《喻郭汜詔》辭典解釋視險如夷 shì xiǎn rú yí ㄕˋ ㄒㄧㄢˇ ㄖㄨˊ ㄧˊ 視危險如平安。形容面對危險,毫不畏懼。晉.史援〈后漢史君頌〉:「處溢不驕,居勞不憚,視險如夷,忘身逐叛。」也作「視險若夷」。 |
蠻夷 | 蠻夷 mányí 古代泛指華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 來蠻夷間。——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為降虜于蠻夷。——《漢書·李廣蘇建傳》北蠻夷之鄙人。——《戰國策·燕策》辭典解釋蠻夷 mán yí ㄇㄢˊ ㄧˊ 漢族對外族四夷的稱呼。 《國語.楚語下》:「若夫嘩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五折》:「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掃蠻夷輔圣朝。」 近義詞戎狄﹑夷狄英語 common term for non-Han peoples in former times, not exclusively derogatory, barbarian |
履險如夷 | 履險如夷 lǚxiǎn-rúyí 走險路如趟平地。比喻遇險不驚、臨危不懼 辭典解釋履險如夷 lǚ xiǎn rú yí ㄌㄩˇ ㄒㄧㄢˇ ㄖㄨˊ ㄧˊ 履,行走。夷,平坦、平安。履險如夷指走危險的路像走平地一樣。比喻人在艱難環境中,奮不顧身,沉著應付。 如:「那位特技人員在高空中走鋼絲,卻神色自若,履險如夷。」反義詞險象環生 |
辛夷 | 辛夷 xīnyí 香木名,指木蘭露申辛夷。——《楚辭·屈原·涉江》辭典解釋辛夷 xīn yí ㄒㄧㄣ ㄧˊ 植物名。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葉呈倒卵形互生,葉脈上有茸毛。初春時,花先葉而開,花瓣六片,大如蓮,內白外紫,香味濃郁。多生長于山地,可供觀賞,花蕾可入藥,對于頭痛、瘡毒、肥厚性鼻炎有極佳的療效。 也稱為「木筆」、「木蘭」、「木蓮」、「新夷」。德語 Kobushi-Magnolie (S, Bio)? |
蠻夷 | 蠻夷 mányí 古代泛指華夏中原民族以外的少數民族 來蠻夷間。——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為降虜于蠻夷。——《漢書·李廣蘇建傳》北蠻夷之鄙人。——《戰國策·燕策》辭典解釋蠻夷 mán yí ㄇㄢˊ ㄧˊ 漢族對外族四夷的稱呼。 《國語.楚語下》:「若夫嘩囂之美,楚雖蠻夷,不能寶也。」 明.無名氏《鬧銅臺.第五折》:「有一日圣明主招安去,掃蠻夷輔圣朝。」 近義詞戎狄﹑夷狄 |
凌夷 | 凌夷 língyí 衰落;衰敗辭典解釋凌夷 líng yí ㄌㄧㄥˊ ㄧˊ 勢微、衰落。明.梁辰魚《浣紗記.第七出》:「若免凌夷,誓固犬馬效驅馳。」《聊齋志異.卷一.青鳳》:「后凌夷,樓舍連亙,半曠廢之。」也作「凌夷」、「陵夷」。 英語 to deteriorate, to decline, to slump, also written 陵夷 |
伯夷 | 伯夷 BóYí 商朝末年孤竹國君的兒子。他和弟弟叔齊,在周武王滅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糧食,一同餓死在首陽山(現山西省永濟縣南)。后人稱頌他們能忠于故國辭典解釋伯夷 bó yí ㄅㄛˊ ㄧˊ 神話傳說中的神仙。 《山海經.海內經》:「伯夷父生西岳,西岳生先龍,先龍始生氐羌,氐羌乞姓。」 晉.郭璞.注:「伯夷父顓頊師,今氐羌其苗裔也。」 也稱為「伯夷父」、「顓頊師」。人名:(1)? 舜的臣子,生卒年不詳。《書經.舜典》:「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2)? 孤竹君的長子,生卒年不詳。參見「伯夷叔齊」條。《孟子.公孫丑上》:「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 |
夷戮 | 夷戮 yílù 殺戮;誅戮自相夷戮。——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辭典解釋夷戮 yí lù ㄧˊ ㄌㄨˋ 誅殺。 《晉書.卷四六.劉頌傳》:「故君子得全美以善事,不善者必夷戮以警眾,此為政誅赦之準式也。」 《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況偽孽昏狡,自相夷戮,部落攜離,酋豪猜貳。」 近義詞殺戮英語 to massacre |
夷曠 | 夷曠 yikuang襟懷夷曠 |
夷陵 | 夷陵 Yílíng 楚先王的坆墓,在今湖北宜昌縣東再戰而燒夷陵。——《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辭典解釋夷陵 yí líng ㄧˊ ㄌㄧㄥˊ 縣名。位于湖北省宜昌縣東。春秋時本為楚國先王的陵墓,秦將白起攻楚,燃燒此地,至漢時置為縣。 英語 Yiling (barbarian mound)?, historical place name in Yichang county 宜昌縣|宜昌縣 Hubei, first mentioned in history (after its destruction by Qin)? as burial place of the former Chu kings, Yiling district of Yichang city 宜昌市 , Hubei |
夷平 | 夷平 yípíng 使成一塊平地1889年那次龍卷風夷平了整個城市 |
夷門 | 夷門 yímén 戰囯時魏囯都城大梁的東門 夷門監者。——《史記.魏公子列傳》夷門侯生。行過夷門。夷門抱關者。 |
夷猶 | 夷猶 yíyóu(1) ∶猶豫遲疑不前。也作“夷由”(2) ∶從容不迫雙槳小船夷辭典解釋夷猶 yí yóu ㄧˊ ㄧㄡˊ 遲疑不決。《楚辭.屈原.九歌.湘君》:「君不行兮夷猶,蹇誰留兮中洲。」《文選.謝朓.新亭渚別范零陵詩》:「停驂我悵望,輟棹子夷猶。」也作「夷由」。 從容不迫的樣子。 宋.姜夔〈湘月.五湖舊約〉詞:「暝入西山,漸喚我、一葉夷猶乘輿。」 |
夷然 | 夷然 yírán 平靜鎮定的樣子夷然不以為忤 |
視險如夷 | 視險如夷 shìxiǎnrúyí 夷:平坦,平安。把危險視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困難或本領高強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漢· 劉協《喻郭汜詔》辭典解釋視險如夷 shì xiǎn rú yí ㄕˋ ㄒㄧㄢˇ ㄖㄨˊ ㄧˊ 視危險如平安。形容面對危險,毫不畏懼。晉.史援〈后漢史君頌〉:「處溢不驕,居勞不憚,視險如夷,忘身逐叛。」也作「視險若夷」。 |
色夷 | 色夷 sèyí 和顏悅色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宋謙《送東陽馬生序》 |
分類查看組詞
夷字組詞(2個字)
鄙夷
夷滅
蠻夷
辛夷
蠻夷
凌夷
伯夷
夷戮
夷曠
夷陵
夷平
夷門
夷猶
夷然
色夷
逆夷
南夷
夷務
黃夷
鳥夷
淩夷
梟夷
茲夷
擺夷
夷門
掃夷
華夷
讎夷
盪夷
傷夷
西夷
萊夷
雞夷
創夷
夷悅
夷場
夷討
夷儀
夷跡
沖夷
執夷
夷蠻
夷暢
刪夷
遲夷
遠夷
夷傷
佟夷
紅夷
夷難
邊夷
夷盤
廣夷
嶮夷
九夷
蝦夷
暘夷
騰夷
梟夷
犬夷
槃夷
玆夷
東夷
說夷
島夷
韃夷
廣夷
蕩夷
嘔夷
長夷
夷與
夷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