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字組詞 尸的詞語
尸字的常見組詞有:尸體、尸首、死尸、尸骨、尸身、僵尸、尸骸、收尸、驗尸、行尸走肉、焚尸、尸橫遍野、干尸、五馬分尸、尸位素餐、借尸還魂、暴尸、浮尸、挺尸、詐尸、煙尸、停尸、馬革裹尸、橫尸遍野、尸諫、尸布、尸變、尸白、尸居龍見、尸居余氣,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尸字的意思
shī 1.尸體,人或動物死后的身體。2.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含有尸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尸體 | 尸體 shītǐ 人或動物死后的軀體辭典解釋尸體 shī tǐ ㄕ ㄊㄧˇ 人或動物死后所留下的軀體。 近義詞尸首,尸身 |
尸首 | 尸首 shīshou 尸體辭典解釋尸首 shī shǒu ㄕ ㄕㄡˇ 人或動物死后所留下的軀體。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四》:「我尸首已壞,就近托生為右鄰之子。」 《紅樓夢.第三二回》:「才剛打水的人在那東南角上井里打水,見一個尸首,趕著叫人打撈起來。」 |
死尸 | 死尸 sǐshī 尸體辭典解釋死尸 sǐ shī ㄙˇ ㄕ 人死后的骸體。 《三國演義.第八四回》:「先主遙望遍野火光不絕,死尸重疊,塞江而下。」 《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到三更半后,只見那死尸漸漸動起來。」 近義詞骸骨,尸骸 |
尸骨 | 尸骨 shīgǔ(1) 尸體腐爛后留下的骨架丈夫尸骨未寒,我不能再嫁(2) ,又稱“尸骸”辭典解釋尸骨 shī gǔ ㄕ ㄍㄨˇ 人或動物死后所留下來的骨骸。 晉.干寶《搜神記.卷一一》:「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 近義詞尸骸 |
尸身 | 尸體。 辭典解釋尸身 shī shēn ㄕ ㄕㄣ 人或動物死后所留下的軀體。 近義詞尸體,尸首德語 Leichnam (S)? |
僵尸 | 僵尸 jiāngshī 僵硬的尸體,比喻腐朽的事物辭典解釋僵尸 jiāng shī ㄐㄧㄤ ㄕ 俗傳人死已久,尸體不爛,變為害人的怪物,稱為「僵尸」。也作「僵尸」、「僵尸」。 |
尸骸 | 尸骸 shīhái(1) ∶即“尸骨”(2) ∶指尸體始終微笑的和藹的劉和珍君確是死掉了,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為證。——《記念劉和珍君》辭典解釋尸骸 shī hái ㄕ ㄏㄞˊ 人或動物死后所留下來的骨骸。 《三國演義.第三○回》:「我軍亡在旦夕,我尸骸不知落何處也!」 《初刻拍案驚奇.卷五》:「昨夜在后園中游賞,被虎撲了去,至今沒尋尸骸處。」 近義詞尸骨,死尸 |
收尸 | 收尸 shōushī 把死在外面(多指非正常死亡)的人的尸體取回火化或埋葬,不使暴露辭典解釋收尸 shōu shī ㄕㄡ ㄕ 收殮尸體。如:「他真可憐!死了也沒人幫他收尸。」也作「收尸」。 |
驗尸 | 驗尸 yànshī 檢驗命案中的死尸以確定死亡的原因、時間和過程辭典解釋驗尸 yàn shī ㄧㄢˋ ㄕ 檢驗尸體。 《福惠全書.卷一五.刑名部.人命中》:「驗尸,驗初死之尸也。」 《紅樓夢.第六八回》:「他老子嚇死在店里,在那里驗尸掩埋。」 |
行尸走肉 | 行尸走肉 xíngshī-zǒuròu 行尸:會走動的尸體。走肉:會走動而沒有靈魂的肉體。活死人。比喻庸碌無能,無所作為的人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晉· 王嘉《拾遺記》辭典解釋行尸走肉 xíng shī zǒu ròu ㄒㄧㄥˊ ㄕ ㄗㄡˇ ㄖㄡˋ 會走動卻沒有魂魄的軀體。比喻一個人徒具形骸,缺乏生氣,庸碌無為。晉.王嘉《拾遺記.卷六》:「夫人好學,雖死若存;不學者,雖存,謂之行尸走肉耳。」《幼學瓊林.卷二.身體類》:「谫劣無能,謂之行尸走肉。」也作「行尸走骨」、「行尸視肉」、「走骨行尸」、「走肉行尸」。 近義詞酒囊飯袋 |
焚尸 | 焚化尸體。 |
尸橫遍野 | 尸橫遍野 shīhéng-biànyě 形容被殺死的人極多辭典解釋尸橫遍野 shī héng biàn yě ㄕ ㄏㄥˊ ㄅㄧㄢˋ ㄧㄝˇ 形容遭殺死的人很多。 《三國演義.第三九回》:「殺得尸橫遍野,血流成河。」 《四游記.東游記.第一三回》:「一聲連珠炮響,四面伏兵盡起,圍裹將來,殺得番兵尸橫遍野,血流成川。」 |
干尸 | 干尸 gānshī 長期保存下來、外形完整沒有腐爛的干癟尸體 |
五馬分尸 | 五馬分尸 wǔmǎ-fēnshī 古代一種酷刑,用五匹馬分別拴住人的頭部和四肢,把人扯開。現多比喻把完整的東西分割得非常零散 辭典解釋五馬分尸 wǔ mǎ fēn shī ㄨˇ ㄇㄚˇ ㄈㄣ ㄕ 古代酷刑之一。即用五匹馬分別拴住人的四肢和頭部,然后驅馬,把人撕裂。后比喻把完整的東西分割成零散。 如:「他將整只當歸鴨五馬分尸了。」 |
尸位素餐 | 尸位素餐 shīwèi-sùcān 指空占著職位,什么事也不做,白吃閑飯。后亦用作謙詞,表示未盡職守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漢書·朱云傳》虛食重祿,素餐尸位。——漢· 王符《潛夫論·思賢》辭典解釋尸位素餐 shī wèi sù cān ㄕ ㄨㄟˋ ㄙㄨˋ ㄘㄢ 占著職位享受俸祿而不做事。《漢書.卷六七.朱云傳》:「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兒女英雄傳.第一八回》:「倘大人看我可為公子之師,情愿附驥,自問也不至于尸位素餐。」也作「竊位素餐」、「素餐尸位」。 近義詞持祿反義詞枵腹從公英語 to hold a sinecure (idiom)?法語 sinécure |
借尸還魂 | 借尸還魂 jièshī-huánhún 迷信傳說人死后靈魂還會借別人的尸體復活。比喻陳腐的舊事物改頭換面,在冠冕堂皇的口號下再一次冒出來 辭典解釋借尸還魂 jiè shī huán hún ㄐㄧㄝˋ ㄕ ㄏㄨㄢˊ ㄏㄨㄣˊ 世俗的傳說及小說中的說法,指人死后靈魂附著于他人尸體而復活。元.岳伯川《鐵拐李.第四折》:「您眾人聽著,這的是李屠的尸首,岳壽的魂靈,我著他借尸還魂來。」亦用以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別的名義,以新姿態出現。如:「原本已被否決掉的計劃,卻在這次會議中經有心人士的安排借尸還魂了!」 |
暴尸 | 亦作“暴尸”。 |
浮尸 | 浮在水上的尸體。辭典解釋浮尸 fú shī ㄈㄨˊ ㄕ 浮在水面上的尸體。 唐.韋莊〈汴堤行〉:「朝見西來為過客,暮見東來去作浮尸。」 |
挺尸 | 挺尸 tǐngshī 指挺直睡覺(罵人的話)辭典解釋挺尸 tǐng shī ㄊㄧㄥˇ ㄕ 尸身僵直。多用為睡覺的罵詞或謔詞。 《紅樓夢.第四四回》:「下流東西,灌了黃湯,不說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來了。」 |
詐尸 | 詐尸 zhàshī(1) ∶指死人在入殮前突然站起來的奇怪現象 (2) 〈方〉∶譏稱人舉止癲狂辭典解釋詐尸 zhà shī ㄓㄚˋ ㄕ 傳說人的尸體在入殮前,可因外在感應,如貓犬等行經其側而突然挺立的奇異現象。 |
分類查看組詞
尸字組詞(2個字)
尸體
尸首
死尸
尸骨
尸身
僵尸
尸骸
收尸
驗尸
焚尸
干尸
暴尸
浮尸
挺尸
詐尸
煙尸
停尸
尸諫
尸布
尸變
尸白
尸解
尸位
尸蠟
剖尸
古尸
拋尸
儐尸
餞尸
濫尸
轉尸
尸蟲
認尸
戮尸
拋尸
獻尸
輿尸
迎尸
尸職
尸諫
尸鄉
尸頭
餞尸
躺尸
馮尸
行尸
尸啟
曝尸
脫尸
尸蠟
詐尸
遺尸
賓尸
驗尸
尸體
貳尸
賓尸
尸寵
鞭尸
尸奪
活尸
棺尸
負尸
尸親
尸蹶
尸寢
公尸
彭尸
積尸
伏尸
蜚尸
黜尸
尸喪
尸靈
祝尸
咀尸
尸字組詞(3個字)
尸字組詞(4個字及以上)
尸字在開頭的詞語
尸體
尸首
尸骨
尸身
尸骸
尸橫遍野
尸位素餐
尸諫
尸布
尸變
尸白
尸居龍見
尸居余氣
尸解
尸位
尸蠟
尸蟲
尸居餘氣
尸職
尸諫
尸鄉
尸頭
尸啟
尸蠟
尸體
尸寵
尸奪
尸親
尸蹶
尸寢
尸喪
尸靈
尸祝代庖
尸字在結尾的詞語
死尸
僵尸
收尸
驗尸
焚尸
干尸
五馬分尸
暴尸
浮尸
挺尸
詐尸
煙尸
停尸
馬革裹尸
剖尸
古尸
拋尸
儐尸
餞尸
濫尸
馬革盛尸
轉尸
馬革裹尸
戎宣王尸
認尸
戮尸
拋尸
獻尸
輿尸
迎尸
餞尸
躺尸
馮尸
行尸
曝尸
脫尸
詐尸
遺尸
賓尸
驗尸
貳尸
賓尸
鞭尸
活尸
棺尸
負尸
公尸
彭尸
流血浮尸
積尸
伏尸
蜚尸
黜尸
祝尸
咀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