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字組詞 庵的詞語
庵字的常見組詞有:尼姑庵、庵堂、朱砂庵、庵子、觀音庵、普庵老祖、陶庵夢憶、燒庵子、普庵咒、墳庵、燒庵子、榮庵、老郎庵、行庵、尼庵、松谷庵、庵閭、庵觀、小庵、庵寮、寺庵、雲庵、墳庵、禪庵、施耐庵、庵主、庵廬、云庵、永息庵、僧庵,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庵字的意思
ān 1.小草屋:茅庵。2.佛寺(多指尼姑住的):庵堂。尼姑庵。3.姓。
含有庵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尼姑庵 | 即尼庵。辭典解釋尼姑庵 ní gū ān ㄋㄧˊ ㄍㄨ ㄢ 俗稱只住出家女眾的寺院。 也稱為「尼寺」、「尼庵」、「尼院」。德語 buddhistisches Frauenkloster (S, Buddh)?, buddhistisches Nonnenkloster (S, Buddh)?, Kloster für buddhistische Nonnen (S, Buddh)? |
庵堂 | 尼姑庵。辭典解釋庵堂 ān táng ㄢ ㄊㄤˊ 庵,僅有女性出家人常住的小佛堂。堂,小型的宗教場所。庵堂指尼姑庵。 《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獄中訟冤》:「心中著急,往各處寺觀庵堂,燒香許愿。」 英語 Buddhist nunnery德語 buddhistisches Nonnenkloster (S, Buddh)?, Kloster für buddhistische Nonnen (S, Buddh)? |
朱砂庵 | 朱砂庵 Zhūshā ān 寺廟名,正名慈光寺。明朝修建,在黃山朱砂峰下望朱砂庵而登。—— 明· 袁宏道《滿井游記》 |
庵子 | 庵子 ānzi(1) 〈方〉(2) ∶小草屋稻草庵子(3) ∶尼姑庵 |
觀音庵 | 辭典解釋觀音庵 guān yīn ān ㄍㄨㄢ ㄧㄣ ㄢ 供奉觀音菩薩的寺院。 《儒林外史.第七回》:「茍家管待眾人,就借這觀音庵里擺酒。」 |
普庵老祖 | 辭典解釋普庵老祖 pǔ ān lǎo zǔ ㄆㄨˇ ㄢ ㄌㄠˇ ㄗㄨˇ 油漆匠所供奉的神。生于徽宗政和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相傳曾在空際題名,不用規矩等工具,即能空手作畫。 |
陶庵夢憶 | 辭典解釋陶庵夢憶 táo ān mèng yì ㄊㄠˊ ㄢ ㄇㄥˋ ㄧˋ 書名。明張岱著,八卷,屬筆記叢談式的小品文章。作者為明朝遺民,國破家亡,隱跡山林,經由憶舊、感懷而寫成此書。書中記錄了市民生活及戲劇資料,其刻劃人物、敘事記游無不生動自然,引人入勝,為晚明小品文中的杰作。 |
燒庵子 | 進廟燒香。 |
普庵咒 | 辭典解釋普庵咒 pǔ ān zhòu ㄆㄨˇ ㄢ ㄓㄡˋ 樂曲名。在古琴曲、琵琶曲、弦索曲、南管曲中皆有相同名稱的曲。〈古琴曲普庵咒〉相傳為明李水南所作。全曲共分十二段,上段段末與下段段首都接以相同的曲調,反復連綿,在琴曲中頗具特色。音韻暢達,節奏自然,使人聽來身心俱靜。〈琵琶曲普庵咒〉最早見于華秋蘋所編《琵琶譜》。華氏譜收有兩首同名曲,一是楊廷果所作的〈小普庵咒〉,一是陳牧夫傳譜的〈大普庵咒〉。 |
墳庵 | 設于墓地的廟庵。 |
燒庵子 | 進廟燒香。 |
榮庵 | 猶盛衰。庵,通"奄"。 |
老郎庵 | 辭典解釋老郎庵 lǎo láng ān ㄌㄠˇ ㄌㄤˊ ㄢ 供奉老郎神的地方。是梨園界行禮、議事的處所。 《儒林外史.第二四回》:「他這戲行里,淮清橋是三個總寓,一個老郎庵。」 |
行庵 | 指一種如轎而略大的乘具。宋黃庭堅有《王良翰行庵銘》,文中云:"剪?作庵,駕以人肩,利用行遠,琴幾后前。" |
尼庵 | 見"尼庵"。 辭典解釋尼庵 ní ān ㄋㄧˊ ㄢ 俗稱只住出家女眾的寺院。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王氏心中喜道:『元來是個尼庵』,一徑的走將進去。」 也稱為「尼姑庵」。 |
松谷庵 | 黃山北部重要風景點之一。在疊障峰下。原名松谷草堂,又稱松谷禪林。初為宋·寶祐年間道士張尹甫隱居處,明·宣德間重建,改名松谷庵。庵前流水匯成池沼,著名的五龍潭即在此。周圍翠竹如海,環境清幽。 |
庵閭 | 草名。即青蒿。 |
庵觀 | 辭典解釋庵觀 ān guàn ㄢ ㄍㄨㄢˋ 庵,只有女性出家人常住的小佛堂。觀,道教的道場。庵觀指女道士的道場。 《西游記.第三六回》:「庵觀寺院,都是我方上人的館驛。」 |
小庵 | 辭典解釋小庵 xiǎo ān ㄒㄧㄠˇ ㄢ 小寺院。 《三國演義.第四七回》:「左右取馬與蔣干乘坐,送到西山背后小庵歇息,撥兩個軍人伏侍。」 |
庵寮 | 較小的房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