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字組詞 渤的詞語
渤字的常見組詞有:渤海、牛溲馬渤、澎澎渤渤、渤湧、霧渤、馬渤、渤海國、滄渤、蓊渤、渤翁、牛溲馬渤、溟渤、瀛渤、馬渤、渤蕩、渤海鎖鑰、渤海海峽、霧渤、滃渤、溲渤、滂渤、茗渤、漨渤、滄渤、渤鞮海、渤解、渤潏、渤溢、渤海灣、渤涌,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渤字的意思
bó 〔渤海〕中國的內海。外有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環抱,西鄰河北和天津,東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通。面積約8萬平方千米。平均水深20米。富漁鹽之利。
含有渤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渤海 | 我國的內海,位于遼、冀、魯、津三省一市間,東至遼東半島南端,南至山東半島北岸。我國唐代以靺鞨族為主體所建的政權。辭典解釋渤海 bó hǎi ㄅㄛˊ ㄏㄞˇ 海洋名。在我國東北,以山東、遼東兩半島環抱而成,其外為黃海。遼寧、河北兩省及山東省北部都瀕臨此海。 也稱為「北海」。郡名。漢代設置,在今河北境內,并及山東境。 國名。參見「渤海國」條。 英語 Bohai Sea, or Bo Hai, between Liaoning and Shandong, Parhae, Korean kingdom in Manchuria and Siberia 698-926德語 Golf von Bohai 法語 Mer de Bohai |
牛溲馬渤 | 見"牛溲馬勃"。 |
澎澎渤渤 | 蓬勃,旺盛。 |
渤湧 | 見"渤蕩"。 |
霧渤 | 見"霧勃"。 |
馬渤 | 見"馬勃"。 |
渤海國 | 辭典解釋渤海國 bó hǎi guó ㄅㄛˊ ㄏㄞˇ ㄍㄨㄛˊ 國名。唐武后稱帝時,靺鞨族粟末部長大祚榮所建。其盛時占有松花江以南至日本海之地,五代后唐時為契丹所滅,改稱為「東丹」。 德語 Bohai-Reich (S, Geo)? |
滄渤 | 東海和渤海。泛指大海。 |
蓊渤 | 猶蓊勃。 |
渤翁 | 辭典解釋渤翁 bó wēng ㄅㄛˊ ㄨㄥ 充盛布滿的樣子。也作「勃滃」。 |
牛溲馬渤 | 見"牛溲馬勃"。 |
溟渤 | 1.亦作"溟■"。 2.溟海和渤海。多泛指大海。 辭典解釋溟渤 míng bó ㄇㄧㄥˊ ㄅㄛˊ 大海。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詩:「胡為慕大鯨?輒擬偃溟渤,以茲悟生理,獨恥事干謁。」 |
瀛渤 | 1.亦作"瀛■"。 2.渤海。 |
馬渤 | 見"馬勃"。 |
渤蕩 | 漲潮。《文選.木華》:"枝岐潭瀹﹐渤蕩成汜。"一本作"渤涌"。李周翰注:"渤涌﹐鼓潮也。"一說﹐為水沖激聲。 |
渤海鎖鑰 | 辭典解釋渤海鎖鑰 bó hǎi suǒ yào ㄅㄛˊ ㄏㄞˇ ㄙㄨㄛˇ ㄧㄠˋ 位于渤海與黃海連接處的廟島群島。因控制渤海出口,交通及軍事地位重要,故稱為「渤海鎖鑰」。 |
渤海海峽 | 辭典解釋渤海海峽 bó hǎi hǎi xiá ㄅㄛˊ ㄏㄞˇ ㄏㄞˇ ㄒㄧㄚˊ 海峽名。介于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渤海口與黃海相連處,為渤海門戶。原稱為「直隸海峽」,民國十八年一月改為今名。 |
霧渤 | 見"霧勃"。 |
滃渤 | 1.亦作"滃浡"。亦作"滃勃"。 2.云蒸霧涌貌。 3.引申為磅礴。 辭典解釋滃渤 wěng bó ㄨㄥˇ ㄅㄛˊ 霧出的樣子。《文選.郭璞.江賦》:「氣滃渤以霧杳,時郁律其如煙。」唐.柳宗元〈招海賈文〉:「滄茫無形兮往來遽卒,陰陽開闔兮氛霧滃渤。」也作「勃滃」。 |
溲渤 | 見"溲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