礫字組詞 礫的詞語
礫字的常見組詞有:瓦礫、礫石、沙礫、礫巖、礫石屋面、飛沙走礫、細礫、砂礫、漂礫、金塊珠礫、黃礫、貞礫、磧礫、釜礫、飛沙揚礫、凌礫、飛砂揚礫、礫琇、風礫、礫洲、卓礫、珠礫、磔礫、玉礫、銀礫、燕礫、瑕礫、秦宮塊礫、棄瓊拾礫、鏤冰炊礫,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礫字的意思
lì 小石塊;碎石:沙礫。瓦礫。礫石。礫巖。
含有礫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瓦礫 | 瓦礫 wǎlì 破碎的磚瓦這一帶屢遭轟炸,成了一片瓦礫辭典解釋瓦礫 wǎ lì ㄨㄚˇ ㄌㄧˋ 磚瓦、砂礫。泛指鄙賤的物品。 《三國演義.第六回》:「堅令軍士掃除宮殿瓦礫。」 《初刻拍案驚奇.卷一八》:「只要煉得丹成,黃金與瓦礫同耳。何足貴哉?」 反義詞珠玉 |
礫石 | 礫石 lìshí 碎小石塊辭典解釋礫石 lì shí ㄌㄧˋ ㄕˊ 小石頭。地質學上稱由暴露在地表的巖石經風化作用而形成的小石子。常沉積在河床或山麓和山前地帶。 《韓詩外傳.卷三》:「夫太山不讓礫石,江海不辭小流,所以成其大。」 |
沙礫 | 沙礫 shālì 沙和碎石子的合稱辭典解釋沙礫 shā lì ㄕㄚ ㄌㄧˋ 細沙子和碎石塊。 如:「道路整修工程正在進行中,到處都是沙礫。」 |
礫巖 | 礫巖 lìyán 由水沖巖塊的磨圓碎塊固結而成,或卵石經硅質或泥質物膠結而成的巖石辭典解釋礫巖 lì yán ㄌㄧˋ ㄧㄢˊ 地質學上指直徑二公厘以上的滾圓礫石所形成的沉積巖。由長年暴露在地表的巖石,經風化作用、流水侵蝕后,與膠結物質,如矽、黏土、鐵質、石灰質等積結而成。 |
礫石屋面 | 礫石屋面 lìshí wūmiàn 在瀝青面層上嵌有礫石的組合屋面層 |
飛沙走礫 | 飛沙走礫 fēishā-zǒulì 見“飛沙走石”辭典解釋飛沙走礫 fēi shā zǒu lì ㄈㄟ ㄕㄚ ㄗㄡˇ ㄌㄧˋ 沙土飛揚,小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猛烈。《北齊書.卷二七.劉豐傳》:「忽有暴風從東北來,正晝昏暗,飛沙走礫,船纜忽絕,漂至城下。」也作「飛沙揚礫」、「飛砂揚礫」。 |
細礫 | 細礫 xìlì(1) ∶直徑在1至2毫米之間的礫石(2) ∶帶有直徑在4至64毫米之間的小圓礫石 |
砂礫 | 砂礫 shālì 全部或主要由直徑由二毫米至一厘米或再大些的無棱角碎石組成的松散材料辭典解釋砂礫 shā lì ㄕㄚ ㄌㄧˋ 粗細不一的碎石。也作「沙礫」。 |
漂礫 | 漂礫 piāolì 冰川所攜帶的巨大石頭 |
金塊珠礫 | 金塊珠礫 jīnkuài-zhūlì 黃金被當成土塊,珍珠被當成砂礫鼎鐺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迤。——唐· 杜牧《阿房宮賦》 |
黃礫 | 香草名。 |
貞礫 | 1.碑石的美稱。 |
磧礫 | 1.亦作"磧歷"。 2.淺水中的沙石;沙石淺灘。 辭典解釋磧礫 qì lì ㄑㄧˋ ㄌㄧˋ 水淺而露出砂石。 《抱樸子.喻蔽》:「夫瓊瑤以寡為奇,磧礫以多為賤。」 《文選.左思.吳都賦》:「翫其磧礫而不窺玉淵者,未知驪龍之所蟠也。」 |
釜礫 | 1.瓦釜與砂礫。泛指廉賤之物。 |
飛沙揚礫 | 見"飛沙走礫"。 辭典解釋飛沙揚礫 fēi shā yáng lì ㄈㄟ ㄕㄚ ㄧㄤˊ ㄌㄧˋ 形容風力迅猛。《宋書.卷三四.五行志五》:「暴風迅起,從丑上來,須臾轉從子上來,飛沙揚礫。」也作「飛沙走礫」、「飛砂揚礫」。 |
凌礫 | 凌轢。猶言壓倒,超過。 |
飛砂揚礫 | 見"飛沙走礫"。 辭典解釋飛砂揚礫 fēi shā yáng lì ㄈㄟ ㄕㄚ ㄧㄤˊ ㄌㄧˋ 形容風勢猛烈。《元史.卷四七.順帝本紀十》:「庚子,京師大風自西北起,飛砂揚礫,白日昏暗。」也作「飛沙走礫」、「飛沙揚礫」。 |
礫琇 | 1.碎石與美石。比喻丑或美的人或事物。 |
風礫 | 風沙。 |
礫洲 | 沙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