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字組詞 聾的詞語
聾字的常見組詞有:發聾振聵、聾闄、矇聾、蔥聾、鄭昭宋聾、頑聾、不瞽不聾、裝聾、裝聾做啞、粧聾作啞、詐瞎裝聾、妝聾做啞、不癡不聾、詳聾、不啞不聾、啟瞶振聾、癡聾、聾盲瘖啞、耳聾、聾矒、妝聾作啞、啓瞶振聾、詐瞽徉聾、愚聾、聾蟲、聾聵、聾者之歌、裝聾作啞、粧聾做啞、聾啞,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聾字的意思
含有聾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發聾振聵 | 發聾振聵 fālóng-zhènkuì 聵、聾:耳聾。發出巨響,讓耳聾的人也能聽到。喻指用言論文章使頭腦糊涂,麻木不仁的人清醒過來今者,吾欲與之微詞,則恐不足發聾而振聵。——嚴復《救亡論》辭典解釋發聾振聵 fā lóng zhèn kuì ㄈㄚ ㄌㄨㄥˊ ㄓㄣˋ ㄎㄨㄟˋ 聵,天生耳聾。發聾振聵指聲音大得使耳聾的人也能聽見。比喻以言論喚醒糊涂麻木的人。《清史稿.卷三七八.黃爵滋傳》:「雖頑愚沉溺之久,自足以發聾振聵。」也作「振聾發聵」。 英語 lit. so loud that even the deaf can hear (idiom)?; rousing even the apathetic |
聾闄 | 方言。聾子。亦作:聾甏 、聾膨 |
矇聾 | 目不見,耳不聞。喻糊里糊涂。 |
蔥聾 | 1.亦作"蔥聾"。 2.一種野羊。 |
鄭昭宋聾 | 《左傳.宣公十四年》:"楚子使申舟聘于齊,曰:'無假道于宋。'亦使公子馮聘于晉,不假道于鄭。申舟以孟諸之役惡宋,曰:'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王曰:'殺女,我伐之。'見犀而行。及宋,宋人止之……乃殺之。"杜預注:"昭,明也。聾,暗也。"后以"鄭昭宋聾"比喻情況不同。 辭典解釋鄭昭宋聾 zhèng zhāo sòng lóng ㄓㄥˋ ㄓㄠ ㄙㄨㄥˋ ㄌㄨㄥˊ 鄭國明白,宋國糊涂。語出《左傳.宣公十四年》:「鄭昭、宋聾,晉使不害,我則必死。」后借以比喻所遇情況不同,兇險不一。清.康有為〈上清帝第五書〉:「鄭昭宋聾,一以免患,一以召禍。」 |
頑聾 | 喪失聽覺。比喻暗于事理。 |
不瞽不聾 | 見“不癡不聾 ”。 |
裝聾 | 裝作聾子。謂假裝聽不見。 |
裝聾做啞 | 1.見"裝聾作啞"。 |
粧聾作啞 | 1.不聞不問,假裝糊涂。 |
詐瞎裝聾 | 假裝未看見﹐未聽到。 |
妝聾做啞 | 假裝耳聾口啞,故意不理睬。 |
不癡不聾 | 不癡不聾 bùchī-bùlóng 借指故意不聞不問,裝聾作啞不聰不明,不能為王,不癡不聾,不能為公 |
詳聾 | 佯聾﹐假裝耳聾。詳﹐通"佯"。 |
不啞不聾 | 同"不癡不聾"。 |
啟瞶振聾 | 比喻喚醒糊涂與麻木不仁者。 |
癡聾 | 1.亦作"癡聾"。 2.又癡又聾。謂呆笨無知。 |
聾盲瘖啞 | 辭典解釋聾盲瘖啞 lóng máng yīn yǎ ㄌㄨㄥˊ ㄇㄤˊ ㄧㄣ ㄧㄚˇ 耳不能聽,眼不能見,口不能言。 如:「雖然他天生聾盲瘖啞,卻殘而不廢。」佛教用語。八難之一。參見「八難」條。 |
耳聾 | 耳聾 ěrlóng 聽不見聲音辭典解釋耳聾 ěr lóng ㄦˇ ㄌㄨㄥˊ 因聽覺障礙而聽不到聲音。《三國演義.第一○六回》:「勝曰:『太傅如何病得這等了?』左右對曰:『太傅耳聾。』」《文明小史.第四○回》:「他那看門的,是個駝背又且耳聾。」也作「耳閉」。 英語 deaf德語 Surditas, Geh?rlosigkeit, Taubheit (S, Med)?法語 Surdité |
聾矒 | 1.見"聾瞢"。 |
分類查看組詞
聾字組詞(2個字)
聾闄
矇聾
蔥聾
頑聾
裝聾
詳聾
癡聾
耳聾
聾矒
愚聾
聾蟲
聾聵
聾啞
聾竈
聾胞
瘖聾
聾子
聾膨
聾瞢
盲聾
聾瘖
聾瞽
聾盲
聾人
聾俗
聾昧
聾灶
聾瞶
凡聾
聾喑
聾丞
喑聾
聾甏
闇聾
聾闇
暗聾
治聾
聾字組詞(3個字)
聾字組詞(4個字及以上)
聾字在開頭的詞語
聾字在結尾的詞語
矇聾
蔥聾
鄭昭宋聾
頑聾
不瞽不聾
裝聾
詐瞎裝聾
不癡不聾
詳聾
不啞不聾
啟瞶振聾
癡聾
耳聾
啓瞶振聾
詐瞽徉聾
愚聾
詐啞佯聾
發瞽披聾
震耳欲聾
瘖聾
眼瞎耳聾
三日耳聾
三日聾
盲聾
醒聵震聾
不癡不聾
舌弊耳聾
下塞上聾
凡聾
借聽於聾
喑聾
警憒覺聾
舌敝耳聾
闇聾
暗聾
治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