諦字組詞 諦的詞語
諦字的常見組詞有:審諦、眞諦、諦諟、諟諦、諦讀、圓融三諦、詳諦、諦當、諦實、諦眂、聖諦、靜諦、諦認、諦視、諦伺、諦曉、第一義諦、無生之諦、四聖諦、二諦、諦語、詮諦、誼諦、諦分審布、諦繹、諦聽、四諦、諦審、詩諦、瞻諦,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諦字的意思
dì 1.仔細:諦聽。諦視。諦觀。諦思。2.道理:真諦。妙諦。
含有諦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審諦 | 審諦 shěndì 仔細地看審諦之,短小,黑赤色,頓非前物。——《聊齋志異·促織》 |
眞諦 | 真諦 zhēndì 真切的理論和精義;奧妙所在要弄清其中的真諦實非易事辭典解釋真諦 zhēn dì ㄓㄣ ㄉㄧˋ 真實的意義。 明.陳汝元《金蓮記.第三六出》:「想浮生蒙昧,誰辨雄雌,問前生,難解紅蓮真諦。」 人名。南朝梁陳間高僧,本是西天竺優襌尼國人,應梁武帝的邀請,在大同元年(西 元 546年)?到達中國,后在廣州刺史歐陽頠父子的支持下專心譯經,譯有《大乘唯識論》一卷、《攝大乘論》三卷、《中邊分別論》二卷、《阿毗達磨俱舍釋論》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攝大乘論》影響最大,是南朝攝論學的依據,也是較有系統的介紹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國的譯經家。 佛教用語。二諦之一。意為最究竟的真實。但佛教四派對此有不同的定義:一、毗婆沙宗說,事物雖已破滅或經理智分析后,心識依舊認為它是存在的,是為真諦;二、經部說,不待概念的賦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經得起理智觀察的事物,是為真諦;三、唯識宗說,觀察實質的智慧所能覺察的對象,是為真諦;四、中觀宗說,在經驗世界中主客二元對立的狀態已經不存在,在這狀況下,直接現量所覺察的對象,是 為真諦,也就是空性。 《阿毗達磨俱舍釋論.卷一六》:「若破無彼智,由智除余爾,俗諦如瓶水,異此名真諦。」 也稱為「第一義諦」。 |
諦諟 | 1.細察﹐詳審。 |
諟諦 | 細察﹐詳審。 |
諦讀 | 1.仔細閱讀。 |
圓融三諦 | 辭典解釋圓融三諦 yuán róng sān dì ㄩㄢˊ ㄖㄨㄥˊ ㄙㄢ ㄉㄧˋ 佛教用語。三諦,指空諦、假諦、中諦。空諦是指現象沒有實體;假諦指現象只是幻有;中諦指現象是既非無也非有的方式存在。天臺宗認為說空諦也就包含假諦和中諦;說中諦也就包含空諦和假諦。三諦互相融通。 《止觀義例.卷上》:「爾前雖觀圓融三諦,但是自行、觀行相似,約位仍在若俗若真。」 |
詳諦 | 周詳仔細。 |
諦當 | 1.確當﹔恰當。 |
諦實 | 1.真實。 |
諦眂 | 1.審視﹐諦視。 |
聖諦 | 1.梵文的意譯﹐即神圣的真理。佛教基本教義之一。 |
靜諦 | 1.佛教語。指佛教的"真理"﹑"實理"。 |
諦認 | 1.仔細辨認。 |
諦視 | 諦視 dìshì 仔細地看凝神諦視辭典解釋諦視 dì shì ㄉㄧˋ ㄕˋ 仔細察看。 唐.韓愈〈落齒〉詩:「人言齒之豁,左右驚諦視。」 唐.李朝威《柳毅傳》:「諦視之,則人間珍寶,畢盡于此。」 近義詞注視,審視英語 to look carefully |
諦伺 | 1.審視﹐仔細窺察。 |
諦曉 | 1.詳悟通曉。 |
第一義諦 | 同"第一義"。 |
無生之諦 | 謂佛教無生無滅之真諦。 |
四聖諦 | 佛教以苦﹑集﹑滅﹑道為四圣諦。又稱四諦。為釋迦牟尼最初說教的內容,是佛教基本教義之一。苦為生老病死等;集為妄心能生起種種惑業,感招苦果;滅為滅惑業而離生死之苦;道為八正道等,以能通于涅盤。 |
二諦 | 佛教語。指真諦和俗諦。凡隨順世俗,說現象之幻有,為俗諦。凡開示佛法,說理性之真空,為真諦。二諦互相聯系,為大乘佛教基本原則之一。辭典解釋二諦 èr dì ㄦˋ ㄉㄧˋ 佛教謂世俗諦和第一義諦。在非心智感官錯亂下所認識到的真實狀況,佛教依凡夫和圣人認知的差別,分世俗諦和第一義諦。世俗諦是指凡夫所認知的真實;第一義諦是指圣人所認知的真實。 《中論.卷四》:「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
分類查看組詞
諦字組詞(2個字)
審諦
眞諦
諦諟
諟諦
諦讀
詳諦
諦當
諦實
諦眂
聖諦
靜諦
諦認
諦視
諦伺
諦曉
二諦
諦語
詮諦
誼諦
諦繹
諦聽
四諦
諦審
詩諦
瞻諦
義諦
誠諦
諦觀
諦號
揭諦
真諦
空諦
一諦
諦翫
諦妄
諦玩
諦信
三諦
諦味
佛諦
諦念
諦思
妙諦
世諦
諦料
諦勘
精諦
諦定
密諦
覆諦
俗諦
諦睨
諦道
諦辨
要諦
安諦
諦字組詞(3個字)
諦字組詞(4個字及以上)
諦字在開頭的詞語
諦字在結尾的詞語
審諦
眞諦
諟諦
圓融三諦
詳諦
聖諦
靜諦
第一義諦
無生之諦
四聖諦
二諦
詮諦
誼諦
四諦
詩諦
瞻諦
義諦
誠諦
揭諦
真諦
空諦
一實諦
一諦
三諦
佛諦
妙諦
世諦
精諦
密諦
覆諦
俗諦
金剛揭諦
要諦
安諦
安立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