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字組詞 魯的詞語
魯字的常見組詞有:烏魯木齊、粗魯、魯莽、魯班、愚魯、魯鈍、魯菜、魯難未已、火奴魯魯、魯達、魯肅、魯直、魯莽滅裂、魯魚帝虎、魯迅、布魯塞爾、秘魯、東魯書、八都魯、魚魯帝虎、宋斤魯削、黜周王魯、嘟魯、莽魯、椎魯樸鈍、椎魯、宛魯矛、窩魯朵、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遲魯,還可以根據詞語的字數、字的位置、組詞是否為成語來分類查看組詞信息。
魯字的意思
lǔ 1.遲鈍;笨:愚魯。魯鈍。2.莽撞;粗野:粗魯。魯莽。這人辦事挺魯的。3.周朝國名,在今山東曲阜一帶。4.山東的別稱:魯菜。5.姓。
含有魯字的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烏魯木齊 | 烏魯木齊 Wūlǔmùqí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位于準噶爾盆地南沿,天山北麓,面積12000平方公里,人口112萬。為西北地區綜合性工業城市,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辭典解釋烏魯木齊 wū lǔ mù qí ㄨ ㄌㄨˇ ㄇㄨˋ ㄑㄧˊ 大陸地區稱新疆省迪化市。參見「迪化市」條。 |
粗魯 | 粗魯 cūlǔ 粗暴魯莽對不平常的事物隨時都會發出粗魯的嘲笑辭典解釋粗魯 cū lǔ ㄘㄨ ㄌㄨˇ 粗暴魯莽。《西游記.第二九回》:「那呆子接杯在手,人物雖是粗魯,行事倒有斯文。」也作「粗鹵」。 近義詞鹵莽,魯莽,粗暴反義詞和氣,斯文,優雅,溫柔,溫婉,文雅英語 coarse, crude (in one's manner)?, boorish德語 grob (Adv)?法語 brutal, grossier |
魯莽 | 魯莽 lǔmǎng 言行不仔細考慮,輕率從事魯莽從事辭典解釋魯莽 lǔ mǎng ㄌㄨˇ ㄇㄤˇ 粗心、冒失。《文明小史.第二六回》:「官府捉人的事太魯莽了,不曾合外國人商通。」也作「鹵莽」。 近義詞莽撞,粗心反義詞精細,細心 |
魯班 | 魯班 Lǔ Bān (生卒年不詳) 中國古代的建筑工匠。姓公輸名般,春秋時魯國人,般與班同音,故稱魯班。據傳曾創造攻城的云梯和刨、鉆等土木作工具。他用竹片、木料做成木鳶飛在天上三天下不來。相傳鎖也是他發明的。他還善于造橋,石雕技術精湛。后世尊奉他為木匠、泥瓦匠、鐵匠、石匠的師祖,稱他“魯班爺”辭典解釋魯班 lǔ bān ㄌㄨˇ ㄅㄢ 春秋時魯國的巧匠。參見「公輸般」條。 |
愚魯 | 愚魯 yúlǔ 愚笨粗魯辭典解釋愚魯 yú lǔ ㄩˊ ㄌㄨˇ 愚昧魯鈍。 宋.蘇轍〈東方書生行〉:「東方書生多愚魯,閉門誦書口生土。」 《三國演義.第三八回》:「愿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備愚魯而賜教。」 反義詞伶俐 |
魯鈍 | 魯鈍 lǔdùn 愚笨遲鈍賦性魯鈍辭典解釋魯鈍 lǔ dùn ㄌㄨˇ ㄉㄨㄣˋ 遲鈍、愚笨。《晉書.卷五一.皇甫謐傳》:「豈我居不卜鄰,教有所闕,何爾魯鈍之甚也!」也作「鹵鈍」。 近義詞遲笨,遲鈍反義詞伶俐,靈敏,機警,俊敏,聰明,聰穎,穎悟 |
魯菜 | 魯菜 lǔcài 中國菜系之一,山東風味的做菜方法和菜肴 |
魯難未已 | |
火奴魯魯 | 火奴魯魯 Huǒnúlǔlǔ 美國夏威夷州首府和主要港口。又名檀香山辭典解釋火奴魯魯 (Honululu) huǒ nú lǔ lǔ ㄏㄨㄛˇ ㄋㄨˊ ㄌㄨˇ ㄌㄨˇ 城市名。參見「檀香山」條。 |
魯達 | 魯達 Lǔ Dá 魯智深的原名。智深,是他出家做和尚后的法名 |
魯肅 | 魯肅 Lǔ Sù 字子敬,孫權的重要謀士和將領辭典解釋魯肅 lǔ sù ㄌㄨˇ ㄙㄨˋ 人名。(西元173~217)? 字子敬,東城人(今安徽省定遠縣東南)?。三國時名將,個性方正嚴謹,富而好施,長于文章,思慮深遠,有過人之明。在赤壁之役,建議結合劉備來抵御曹操,并輔佐周瑜大敗曹軍,為孫權所器重,官拜奮武校尉,轉橫江將軍。 |
魯直 | 魯直 lǔzhí 魯莽率直魯直 Lǔzhí 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也是蘇軾的朋友,詩與書法均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辭典解釋魯直 lǔ zhí ㄌㄨˇ ㄓˊ 魯鈍憨直。 如:「他天性善良魯直,好打抱不平。」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字。參見「黃庭堅」條。 |
魯莽滅裂 | 魯莽滅裂 lǔmǎng-mièliè 形容做事莽撞、草率茍且,不負責任吾恐其魯莽滅裂而終不能有所發明也。——宋· 朱熹《致知》 |
魯魚帝虎 | 魯魚帝虎,魯魚亥豕 lǔyú-dìhǔ,lǔyú-hàishǐ 把“魯”字寫成“魚”字,把“帝”字寫成“虎”字,把“亥”字寫成“豕”字。因形體相近而易寫錯。常借指書寫錯誤或以訛傳訛 魯魚亥豕,應不能免。——《聊齋志異》辭典解釋魯魚帝虎 lǔ yú dì hǔ ㄌㄨˇ ㄩˊ ㄉㄧˋ ㄏㄨˇ 語本《抱樸子.內篇.遐覽》:「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后指因文字形近而致傳抄或刊刻錯誤。如:「他抄錄古籍,細心嚴謹,斷無魯魚帝虎之處。」也作「亥豕魯魚」。 |
魯迅 | 魯迅 Lǔ Xùn (1881.9.25—1936.10.19) 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1898年進南京水師學堂,第二年改入鐵路礦務學堂。1902年赴日本留學,曾在仙臺學醫。不久棄醫從文,加入革命團體“光復會”。1909年歸國后在杭州、紹興等地教書。1912年到南京臨時政府教育部工作,后隨政府遷北京。新文化運動興起,魯迅于1918年初參加《新青年》編委會,同年5月首次用魯迅筆名,發表抨擊家族制度和禮教弊害的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后又陸續寫了《阿Q正傳》等著名小說。1920年起在北京大學、女子師范大學等校講課。參加領導“語絲社”,主編《莽原》等刊物。繼續發表作品,編成小說集《彷徨》和雜文集《華蓋集及其續編》。1927年1月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1927年10月以后定居上海。參加無產階級革命文學論爭,翻譯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同時主編《語絲》。這幾年發表的雜文,編成《而已集》和《三閑集》。1930年參加發起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中國左翼作家聯盟,遭到國民黨通輯。在這前后領導左翼文藝界。對國民黨的政策提出強烈抗爭。1933年參加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和宋慶齡等營救被捕的革命者。1936年擁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提出“民族革命戰爭的大眾文學”的口號。從參加左聯到病逝上海,寫的雜文更多,共有《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且介亭雜文》等八個集子。1936年10月19日病逝。作品編為《魯迅全集》二十卷 辭典解釋魯迅 lǔ xùn ㄌㄨˇ ㄒㄩㄣˋ 人名。(西元1881~1936)?中國現代小說家。浙江省紹興縣人,本名周樹人。作品思想深刻,具體反映中國三十年代的社會狀況;在藝術上,融冶中外小說的技法而別開新局,好以諷刺的筆法,針砭中國社會的病態與人性弱點。代表作有《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作品編為《魯迅全集》二十卷。 |
布魯塞爾 | 布魯塞爾 Bùlǔsài’ěr 比利時王國首都。人口133萬(1990) |
秘魯 | 秘魯 Bìlǔ 南美第三大國,與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巴西、玻利維亞、智利交界。面積 1285216 平方公里,人口 2233 萬(1990),首都利馬辭典解釋秘魯 bì lǔ ㄅㄧˋ ㄌㄨˇ 國名。位于南美洲西部。參見「秘魯共和國」條。 |
東魯書 | 1.指儒家的經書。 |
八都魯 | 蒙古語baatur音譯,義為勇士,即滿語之“把圖魯”。多見于元代史籍、戲劇等。辭典解釋八都魯 bā dū lǔ ㄅㄚ ㄉㄨ ㄌㄨˇ 武士、勇士。譯自蒙古語。鄠縣草堂寺闊端太子令旨碑:「天地氣力里闊端太子令旨,道與豬哥、胡秀才、劉黑馬、田八都魯、和尚八都魯,并其余大小答剌花赤管民官、官軍人等。」也作「八都兒」、「巴都兒」、「拔睹兒」、「拔都魯」、「把都兒」、「把突兒」、「霸都魯」。 |
魚魯帝虎 | 謂將魚誤寫作魯,帝誤寫作虎。泛指文字錯訛。 |
分類查看組詞
魯字組詞(2個字)
粗魯
魯莽
魯班
愚魯
魯鈍
魯菜
魯達
魯肅
魯直
魯迅
秘魯
嘟魯
莽魯
椎魯
遲魯
高魯
東魯
酌魯
頑魯
魚魯
鈍魯
鄒魯
卓魯
專魯
質魯
檐魯
頌魯
樸魯
魯訥
魯質
魯堂
魯經
魯日
魯禽
魯削
魯戇
魯壺
魯籍
魯薄
魯道
魯卮
魯雉
魯城
魯弱
魯瓢
魯拙
魯硯
魯冊
魯壁
魯笨
魯夫
魯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