佗怎么讀 佗的意思

漢字 | 佗 |
---|---|
讀音 |
|
注音 | ㄊㄨㄛˊ |
部首 | [亻] 單人旁 |
筆畫 | 總筆畫:7 部外:5 |
異體字 | 馱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4F57 |
其它編碼 | 五筆:wpxn 倉頡:ojp 鄭碼:nwrr 四角:23212 |
筆順編碼 | 3244535 |
筆順筆畫 | ノ丨丶丶フノフ |
筆順名稱 | 撇 豎 點 點 橫撇/橫鉤 撇 豎彎鉤 |
佗字的意思
通“馱(tuó)”。
佗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佗
tuó ㄊㄨㄛˊ
◎ 負荷:“以一馬自佗負三十日食”。
英語 other, he; surname; a load
法語 charger,porter sur le dos
佗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佗 tuō
〈動〉
(1) 通“拕”。拖 [dishevel]
因以醮酒佗發,求之三宿而得。——《史記·龜策列傳》
(2) 又如:佗發(披發)
詞性變化
◎ 佗 tuō
〈代〉
(1) 表示遠指,別的,其他的 [other]
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左傳·隱公元年》
此無佗故也。——《大戴禮·禮察》
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史記·鄭世家》
(2) 又如:佗人(別人);佗日(他日;往日;將來的某一天);佗方(他方;他鄉);佗生(他生,來生);佗年(他年,將來);佗志(異心);佗故(他故,別的原因)
(3) 表示第三人稱 [he]。如:蒙佗恩(承蒙他人恩力)
(4) 另見 tuó
基本詞義
◎ 佗 tuó
〈動〉
(1) (形聲。從人,它聲。本義:負荷) 同“馱”。負有重擔或負載 [carry]
佗,負何也。——《說文》
以一馬自佗負三十日食。——《漢書·趙充國傳》
(2) 又如:佗負(馱負,載負)
詞性變化
◎ 佗 tuó
〈形〉
(1) [在移動中] 緩慢、優美的 [easy, graceful in movement]。如:佗佗(佳麗美艷的。一說雍容自得的樣子)
(2) 同“駝” [hunchbacked]。如:佗背(駝背)
(3) 另見 tuō
佗字的辭典解釋
《文選·曹丕·燕歌行》:「慊慊思歸戀故鄉,何為淹留寄佗方?」同「它 」。
佗ㄊㄚtā代《說文解字·人部》「它」字·清·段玉裁·注:「其字或叚佗為之,又俗作他。」《文選·陸機·文賦》:「佗日殆可謂曲盡其妙。」同「他 」。
佗ㄊㄨㄛˊtuó 動負荷。《漢書·卷六九·趙充國傳》:「以一馬自佗負三十日食。」
康熙字典解釋
佗【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畫:7畫,部外筆畫:5畫
《廣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妥平聲。與他,它通。《揚子·法言》君子正而不佗。
又姓。漢佗羽。
又《集韻》《韻會》《正韻》??唐何切,音駝。俗謂背負曰佗。
又委佗,雍容自得貌。《詩·鄘風》委委佗佗。《疏》委委,行之美。佗佗,長之美。《荀子·非十二子篇》苐佗其冠。
又《楞嚴經》殷勤請啓,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佗。《註》楞嚴,大定之名。
又《韻會》《正韻》??吐臥切,音唾。加也。《詩·小雅》舍彼有罪,予之佗矣。
又《集韻》徒可切,音沱。被髮也。《史記·龜筴傳》醮酒佗髮。
又《正韻》延知切,音怡。《後漢·任光邳彤贊》委佗還旅與。《詩》委佗委蛇義同。
又葉湯家切,音他。《盧諶詩》義由恩深,分隨昵加。綢繆委心,自同非佗。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佗【卷八】【人部】
負何也。從人它聲。徒何切〖注〗臣鉉等案:《史記》:“匈奴奇畜有橐佗。”今俗譌誤謂之駱駞,非是。
說文解字注
(佗)負何也。負字葢淺人增之耳。小雅。舍彼有罪。予之佗矣。傳曰。佗、加也。此佗本義之見於經者也。佗之俗字爲駝、爲馱。??變佗爲他。用爲彼之偁。古相問無它乎。祇作它。又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卽羔羊之委蛇委蛇也。傳云。委委者、行可委曲從跡也。佗佗者、德乎易也。羔羊傳云。委蛇者、行可從跡也。語詳略不同。從人。它聲。徒何切。十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