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怎么讀 嘯的意思

漢字 | 嘯 |
---|---|
讀音 |
|
注音 | ㄒㄧㄠˋ |
部首 | [口] 口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6 部外:13 |
異體字 | 叱 嘯 嘨 歗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嘯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562F |
其它編碼 | 五筆:kvhh|kvfj 倉頡:rlx 鄭碼:jxnd 四角:65027 |
筆順編碼 | 2515112321155212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フ一一丨ノ丨一一フフ丨一丨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橫折 橫 橫 豎 撇 豎 橫 橫 橫折 豎折/豎彎 豎 橫 豎 |
嘯字的意思
同“嘯”。
嘯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嘯
xiào ㄒㄧㄠˋ
撮口作聲,打口哨:嘯歌(吟詠)。嘯傲。嘯聚(互相招呼,聚集成集,如“嘯嘯山林”)。呼嘯。仰天長嘯。 動物拉長聲叫:虎嘯。猿嘯。 自然界發出的聲音:北風呼嘯。海嘯。 飛機或子彈掠過時發出的聲音:飛機尖嘯著沖上藍天。炮彈呼嘯而過。英語 roar, howl, scream; whistle
德語 fauchen, zischen ,pfeifen, fl?ten
法語 siffler,hurler,mugir,rugir
嘯字的詳細解釋
嘯字的辭典解釋
撮口吹出聲音、或發出高昂悠長的聲響。《詩經·召南·江有汜》:「之子歸,不我過。不我過,其嘯也歌。」唐·王維〈竹里館〉詩:「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鳥類野獸長聲鳴叫。如:「虎嘯」、「猿嘯」。唐·柳宗元〈憎王孫文·序〉:「既熟,嘯呼群萃,然后食衎衎焉。」宋·陸游〈春夜讀書感懷〉詩:「荒林梟獨嘯,野水鵝群鳴。」
呼喚、號召。如:「嘯聚」。南朝齊·陸厥〈奉答內兄希叔〉詩五首之二:「鳧鵠嘯儔侶,荷芰始參差。」《新唐書·卷二一五·突厥傳上》:「伏念敗,乃嘯亡散,保總 材山,又治黑沙城。」
名人為或自然所發出高亢宏大的聲響。如:「風嘯」。
康熙字典解釋
嘯【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畫:15畫,部外筆畫:12畫
《唐韻》《正韻》蘇弔切《集韻》《韻會》先弔切,??音熽。《說文》吹聲也。《詩·召南》其嘯也歌。《箋》嘯,蹙口而出聲。
又《小雅》嘯歌傷懷。《司馬相如·上林賦》長嘯哀鳴。《拾遺記》前漢,西方有因霄之國,人皆善嘯。丈夫嘯聞百里,婦人嘯聞五十里。《世說新語》蘇門山中忽有眞人,阮籍往觀,對之長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後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唒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
又《集韻》息六切,音肅。吹氣若歌。《詩·王風》有女仳離,條其歗矣。《釋文》歗,本亦作嘯。
又《集韻》《正韻》??尺栗切。與叱同。《禮·內則》不嘯不指。詳前叱字註。唒字從口從酋。嘯字十六畫。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嘯【卷二】【口部】
吹聲也。從口肅聲。歗,籒文嘯從欠。穌弔切
說文解字注
(嘯)吹聲也。召南箋曰。嘯、蹙口而出聲也。從口。肅聲。穌弔切。古音在三部。
(歗)籒文嘯。從欠。欠部重出歗字。引詩其歗也謌。今詩惟條其歗矣作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