殍怎么讀 殍的意思
“殍”字共有1個讀音:
[piǎo]

漢字 | 殍 |
---|---|
讀音 |
|
注音 | ㄆㄧㄠˇ |
部首 | [歹] 歹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1 部外:7 |
異體字 | ?? ?? ??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6B8D |
其它編碼 | 五筆:gqeb 倉頡:mnbnd 鄭碼:arpy 四角:12247 |
筆順編碼 | 13543443521 |
筆順筆畫 | 一ノフ丶ノ丶丶ノフ丨一 |
筆順名稱 | 橫 撇 橫撇/橫鉤 點 撇 點 點 撇 橫撇/橫鉤 豎鉤 橫 |
殍字的意思
見〖餓殍〗。
殍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殍
piǎo ㄆㄧㄠˇ
◎ 餓死,餓死的人:餓殍遍野。
英語 to starve to death
法語 mourir de faim
殍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殍 piǎo
〈名〉
(形聲。從歹,孚聲。歹( è)。列骨之殘。此部之字多與死、不吉祥等義有關。本義:餓死后無人收尸的人) 同本義 [exposed bodies of those who died of hunger]
野有餓殍。——《鹽鐵論》
詞性變化
◎ 殍 piǎo
〈動〉
餓死 [starve to death]。如:殍殣(餓死;餓死的人);殍餓(饑餓;餓死的人)
殍字的辭典解釋
殍ㄆㄧㄠˇpiǎo動
餓死于路上。《玉篇·歹部》:「殍,餓死也。」《資治通鑒·卷八九·晉紀十一·愍帝建興四年》:「河東平陽大蝗,民流殍者什五六。」
名餓死的人。《孟子·盡心下》:「君子用其一緩其二,用其二而民有殍,用其三而父子離。」漢·桓寬《鹽鐵論·水早》:「孟子曰:『野有餓殍。』」
康熙字典解釋
殍【辰集下】【歹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廣韻》平表切《集韻》《韻會》被表切,??音摽。餓死曰殍。或作??,亦作??。《前漢·食貨志贊》塗有餓??。與殍同。
又通作莩。《孟子》野有餓莩。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芳無切,音敷。義同。《白居易·坐隅詩》俱化爲餓莩。莩作夫字押,是也。《集韻》或從耳作??。
又《廣韻》符鄙切《集韻》部鄙切,??音痞。義同。一曰草木枯落也。或作??。《韻會》按《說文》??音皫,物落也。凡從??者皆當作??。從爪從又,今變爲孚,轉寫訛耳。本非孚信之孚,然今經史承訛難遽改,故韻書??兩存之。
說文解字解釋
殍字組詞
殍字成語
* 網站為您提供殍字的拼音和意思解釋,以及漢字的字形結構、編碼、部首、筆順、組詞、造句和相關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