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怎么讀 烽的意思

漢字 | 烽 |
---|---|
讀音 |
|
注音 | ㄈㄥ |
部首 | [火] 火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1 部外:7 |
異體字 | ? ? 炐 熢 ??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70FD |
其它編碼 | 五筆:otdh 倉頡:fhej 鄭碼:uorc 四角:97854 |
筆順編碼 | 43343541112 |
筆順筆畫 | 丶ノノ丶ノフ丶一一一丨 |
筆順名稱 | 點 撇 撇 點 撇 橫撇/橫鉤 捺 橫 橫 橫 豎 |
烽字的意思
烽火:烽燧。
烽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烽
fēng ㄈㄥˉ
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烽火( ? 古代邊防報警的煙火; ? 喻戰爭或戰亂)。烽煙。烽燧。烽火臺。烽鼓(烽火和戰鼓,指戰爭)。英語 signal fire; tower where signal
法語 feu d'alarme
烽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烽 fēng
〈名〉
(1) (形聲。從火,夆( fēng )聲。本義:烽火,古時邊防報警的煙火)
(2) 同本義 [signal fire;beacon fire]
公子與魏王博,而北境傳舉烽,言“ 趙寇至,且入界。”——《史記·魏公子列傳》
又如:烽警(報警的烽火)
(3) 指戰火 [flames of war]。
如:烽火連天(形容戰火到處燃燒);烽燹(戰火)
(4) 指烽火臺 [beacon tower]。
如:烽子(守衛烽火臺的士兵);烽偵(烽火臺);烽候(指烽火臺);烽臺(即烽火臺);烽墩(烽火臺)
(5) 泛指舉火 [fire]
后[許] 章坐走馬 上林下烽馳逐,免官。——《漢書》
烽字的辭典解釋
古代邊防警報、求援用的煙火信號。《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唐·杜甫〈秦州雜詩〉二○首之一八:「警急烽常報,傳聲檄屢飛。」
康熙字典解釋
烽【巳集中】【火部】 康熙筆畫:11畫,部外筆畫:7畫
《廣韻》《集韻》《韻會》??敷容切,音豐。《廣韻》本作?。《史記·司馬相如傳》烽舉燧燔。《註》索隱曰:纂要云:烽見敵則舉,燧有難則焚。烽主晝,燧主夜。《漢書》作?。《孟康曰》?如覆米?,縣著桔槹,如有??則舉之,燧積薪,有??則燔然之也。
又《前漢·五行志》後章坐走馬上林,下烽馳逐,免官。《註》晉灼曰:冠首曰烽,競走曰逐。
又《玉篇》戸東切,音洪。義同。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卷十】【火部】
燧,??表也。邊有警則舉火。從火逢聲。??容切
說文解字注
(?)???、各本無?字。今依文??注補。??各本作燧。今正。??表也。謂伺??之表。邊有警則舉火。孟康曰。?如覆米?。縣著挈臯頭。有宼則舉之。燧積薪。有宼則燔然之也。裴駰、顏師古取其說。張揖曰。晝舉?。夜燔燧。李善取其說。廣韻。夜曰?。晝曰燧。葢有誤。按孟、張說???爲二。許??部曰。??、塞上亭。守?火者也。則爲一。葢許以?從?、故釋曰塞上亭。從火。逢聲。敷容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