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怎么讀 聿的意思

漢字 | 聿 |
---|---|
讀音 |
|
注音 | ㄩˋ |
部首 | [聿] 律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6 部外:0 |
異體字 | 肀 ?? |
字形結構 | 獨體字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07F |
其它編碼 | 五筆:vfhk|vgk 倉頡:lq 鄭碼:xbbd 四角:50007 |
筆順編碼 | 511112 |
筆順筆畫 | フ一一一一丨 |
筆順名稱 | 橫折 橫 橫 橫 橫 豎 |
聿字的意思
用在句首或句中,起順承作用。
聿字的基本解釋
● 聿
yù ㄩˋ
文言助詞,無義,用于句首或句中。 〔聿皇〕輕疾的樣子,如“武騎聿聿”。 古代稱筆,用筆寫文章。
英語 writing brush, pencil; thereupon
德語 schreiben, Feder (Variante: 肀)? ,Yu (Eig, Fam)?,Radikal Nr. 129 = Schreibpinsel
法語 pinceau,129e radical,instrument d'écriture,pinceau,stylet,vite,particule explétive
聿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聿 yù
〈名〉
(指事。從聿一一者,牘也。秦以后皆作筆。本義:毛筆。筆的本字,秦以后始加竹作筆)同本義 [brush]
聿,所以書也。楚謂之聿, 吳謂之不律, 燕謂之弗。——《說文》
又如:舌聿(即“口筆”。用口所說的,用筆所寫的)
詞性變化
◎ 聿 yù
〈助〉
古漢語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 [then,and then,used in introducing phrase or sentence,(possibly related 亦already also)]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詩·大雅·文王》
聿,循也。——《后漢書·傅毅傳》注
又如:聿女(養女);聿遵(遵循。聿,發語詞);聿追(聿本助詞。后人往往訓聿為述,因以“聿追”謂追述先人德業)
◎ 聿 yù
〈形〉
輕快 [brisk]
武騎聿皇。——《漢書·揚雄傳上》
又如:聿皇(輕快的樣子);聿役(動的樣子);聿越(迅速地跨越)
聿字的辭典解釋
筆。《說文解字·聿部》:「聿,所以書也。」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履部》:「秦以後皆作筆字。」唐·柳宗元〈湘源二妃廟碑〉:「咸執牘聿,至于祠下。」
姓。如商代有聿速。
二一四部首之一。
助發語詞,用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傅毅傳》:「二志靡成,聿勞我心。」
康熙字典解釋
聿【未集中】【聿部】 康熙筆畫:6畫,部外筆畫:0畫
《唐韻》余律切《集韻》允律切《韻會》《正韻》以律切,??音遹。《說文》所以書之器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又《玉篇》遂也,述也,循也。《正韻》惟也。《書·湯誥》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傳》聿,遂也。《釋文》聿,允橘切,述也。《疏》正義曰:聿訓述也。述前所以申遂,故聿爲遂也。《詩·唐風》蟋蟀在堂,歲聿其莫。《傳》聿,遂也。《疏》從始至末之言。《詩·大雅》無念爾祖,聿修厥德。《傳》聿,述也。《詩詁》助語。《左傳註》惟也。
又自也。《詩·大雅》爰及姜女,聿來胥宇。《箋》聿,自也。於是與其??大姜,自來相可居者。
又《揚雄·羽獵賦》及至罕車飛揚,武騎聿皇。《註》聿皇,輕疾貌。
又《左思·吳都賦》陵絕嶛嶕,聿越巉險。《註》聿越,豹走貌。
又與曰通。《詩·豳風》曰爲改歲,入此室處。《前漢·食貨志》引《詩》作聿。《師古註》聿,卽曰也。亦與遹通。《詩·大雅》遹求厥寧。《傳》遹與聿同。發語辭。亦與欥通。《前漢·班固敘傳》欥中和爲庶幾。《師古註》欥聿,通由也。◎按說文聿,所以書之器也。欥,詮詞也。徐註,一曰發聲。引《詩》:欥求厥寧。今文作聿,後世束豪爲聿。加竹作筆,而聿字音以律切,專爲發語詞矣。柳宗元文作聿牘,則唐人尚以此爲筆字。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聿【卷三】【聿部】
所以書也。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從??一聲。凡聿之屬皆從聿。余律切
說文解字注
(聿)所?書也。以用也。聿者、所用書之物也。凡言所以者視此。楚謂之聿。吳謂之不律。燕謂之弗。一語而聲字各異也。釋器曰。不律謂之筆。郭云。蜀人呼筆爲不律也。語之變轉。按郭云蜀語與許異。郭注爾雅、方言皆不偁說文。弗同拂拭之拂。從??一。各本作一聲。今正。此從?而象所書之牘也。余律切。十五部。凡聿之屬皆從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