躁怎么讀 躁的意思

漢字 | 躁 |
---|---|
讀音 |
|
注音 | ㄗㄠˋ |
部首 | [足] 足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0 部外:13 |
異體字 | 懆 趮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8E81 |
其它編碼 | 五筆:khks 倉頡:rmrrd 鄭碼:jijf 四角:66194 |
筆順編碼 | 25121212512512511234 |
筆順筆畫 | 丨フ一丨一丨一丨フ一丨フ一丨フ一一丨ノ丶 |
筆順名稱 | 豎 橫折 橫 豎 橫 豎 提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橫 豎 撇 捺 |
躁字的意思
性急;不冷靜:煩躁。急躁。不驕不躁。性子躁。
躁字的基本解釋
● 躁
zào ㄗㄠˋ
性急,不冷靜:躁動。躁進。躁狂(浮躁輕狂)。急躁。浮躁。驕躁。煩躁。性情躁。
英語 tense, excited, irritable
法語 impatient,ardent
躁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躁 zào
〈形〉
(1) (形聲)
(2) 同本義 [rash;impetuous;restless]
趮,疾也。——《說文》。字亦作躁。
羽殺則趮。——《考工記·矢人》。按,今字作躁。
躁者不靜。——《管子·心術》
巽為躁卦。——《易·說卦》
震為決躁。
處必掩身毋躁。——《禮記·月令》。注:“動也。”
狗赤股而躁。——《禮記·內則》。注:“舉動急疾。”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論語》。鄭注:“不安靜也。”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韓非子·喻老》
又如:躁暴(暴躁;急躁);躁妄(急躁輕率);躁忿(急躁易怒);躁擾(急躁好動);躁靜(急躁與寧靜);躁率(急躁輕率)
(3) 急疾;迅速 [very fast;rapid]
脈三動而躁。——《素問·平人氣象論》
人迎躁盛,喘息氣逆。——《素問》
又如:躁速(迅速);躁疾(迅速;急躁);躁盛(脈博的跳動疾速有力)
(4) 浮躁;不專一 [flighty and rash;irascible;irritable]
好變動民曰躁。——《周書·謚法》
離位之謂躁。——《韓非子·喻老》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勸學》
又如:躁易(浮躁,輕佻);躁戾(浮躁暴戾);躁氣(浮躁的氣質)
躁字的辭典解釋
性急、不冷靜。如:「暴躁」、「煩躁」、「急躁」。《論語·季氏》:「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
狡猾。《易經·繫辭下》:「躁人之辭多。」
動動、擾動。《淮南子·精神》:「七月而成,八月而動,九月而躁,十月而生。」三國魏·王基〈戒司馬景王書〉:「心靜則眾事不躁,思慮審定,則教令不煩。」
康熙字典解釋
躁【酉集中】【足部】 康熙筆畫:20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到切,音竈。《說文》作趮,疾也。今俗別作躁。非是。《釋名》躁,燥也。物燥乃動而飛揚也。《易·繫辭》躁人之辭多。《禮·月令》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躁。《註》躁,猶動也。
又《齊語》驕躁淫暴。《註》躁,謂擾也。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懆【卷十】【心部】
愁不安也。從心喿聲。《詩》曰:“念子懆懆。”七早切
說文解字注
(懆)愁不安也。當依韻會本作懆懆、愁也。懆訓愁。慘訓毒。音義皆殊。而寫者多亂之。白華作懆。見於許書。月出、正月、抑皆作懆。人韻。且毛傳曰。懆懆、憂不樂也。懆懆、猶戚戚也。正爲許說所本。而陸氏三者皆云七感反。其憒亂有如此者。從心。喿聲。七早切。二部。詩曰。念子懆懆。小雅白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