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怎么讀 險的意思

漢字 | 險 |
---|---|
讀音 |
|
注音 | ㄒㄧㄢˇ |
部首 | [阝] 雙耳刀 |
筆畫 | 總筆畫:15 部外:13 |
異體字 | 嶮 礆 險 険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險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6AA |
其它編碼 | 五筆:bwgw 倉頡:nlomo 鄭碼:yooo 四角:78286 |
筆順編碼 | 523412512513434 |
筆順筆畫 | フ丨ノ丶一丨フ一丨フ一ノ丶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折折折鉤/橫撇彎鉤 豎 撇 捺 橫 豎 橫折 橫 豎 橫折 橫 撇 點 撇 點 |
險字的意思
同“險”。
險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險
xiǎn ㄒㄧㄢˇ
◎ 同“險”。
英語 narrow pass, strategic point, dangerous
德語 Gefahr, Bedrohung (S)?,rau, wild zerklüftet
法語 danger,péril
險字的詳細解釋
險字的辭典解釋
地勢險惡的要塞。如:「天險」、「重險」、「無險可守」。《孟子·公孫丑下》:「固國不以山谿之險。」唐·杜甫〈上白帝城〉詩:「公孫初恃險,躍馬意何長。」
無法預料安危成敗的事或可能。如:「冒險」、「風險很大」、「鋌而走險」。《禮記·中庸》:「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幸。」
意外災害的保險。如:「壽險」、「火險」、「水險」、「車險」。
形地勢艱危的。如:「險道」、「險坡」。唐·韓愈〈八月十五夜贈張功曹〉詩:「同時輩流多上道,天路幽險難追攀。」
危急。如:「險局」、「險象環生」、「脫離險境」。
邪惡狠毒、陰沉難測。如:「陰險」、「險詐」、「奸險」。《三國志·卷五○·吳書·妃嬪傳·吳主權潘夫人》:「性險妒容媚,自始至卒,譖害袁夫人等甚眾。」
副幾乎、差一點。如:「險勝」、「險遭毒手」、「險被活埋」。元·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眼底空留意,尋思起就里,險化做望夫石。」
康熙字典解釋
險【戌集中】【阜部】 康熙筆畫:21畫,部外筆畫:13畫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虛檢切,音獫。《說文》阻難也。《玉篇》高也,危也。《易·屯卦》動乎險中。《坎卦》習坎,重險也。《又》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又司險,官名。《周禮·夏官》司險掌九州之圖,以周知其山林川澤之阻,而達其道路。
又《玉篇》邪也,惡也。《書·盤庚》今汝聒聒,起信險膚。《傳》起信險僞,膚受之言。
又《周禮·春官·典同》險聲斂。《註》險謂偏弇也。險則聲斂不越也。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疢疾險中。《註》險,傷也。
又地名。《史記·朝鮮傳》都王險。《註》險城,在樂浪郡浿水之東。《前漢·地理志》遼東郡險瀆。《註》朝鮮王滿都也,依水險故名。
又《地理志》中山國安險。
又《爾雅·釋魚》蜠大而險。《註》險者,謂汙薄。
又《集韻》所斬切,音摻。艱難也。
又希埯切,薟上聲。峻也。
又巨險切,音芡。與儉同。
又居奄切,音檢。《字林》山形似重甑。◎按此乃隒字之音義。類篇,隒又居奄切,而集韻隒闕此一音,乃隒譌作險耳。
又《集韻》魚銜切,音??。本作巖。《史記·殷本紀》得說於傅險中。《註》險,亦作巖。《集韻》或作嶮。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險【卷十四】【??部】
阻,難也。從??僉聲。虛檢切
說文解字注
(險)阻難也。從??。僉聲。虛檢切。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