驟怎么讀 驟的意思

漢字 | 驟 |
---|---|
讀音 |
|
注音 | ㄓㄡˋ |
部首 | [馬] 馬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24 部外:14 |
異體字 | 駎 驟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驟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A5F |
其它編碼 | 五筆:cbci|cobi 倉頡:sfseo 鄭碼:cuxg 四角:77332 |
筆順編碼 | 121125444412211154323334 |
筆順筆畫 | 一丨一一丨フ丶丶丶丶一丨丨一一一フ丶ノ丨ノノノ丶 |
筆順名稱 | 橫 豎 橫 橫 豎 橫折鉤 點 點 點 點 橫 豎 豎 橫 橫 提 橫撇/橫鉤 點 撇 豎 撇 撇 撇 捺 |
驟字的意思
同“驟”。
驟字的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
● 驟
zhòu ㄓㄡˋ
◎ 同“驟”。
英語 procedure; gallop; sudden(ly)
德語 pl?tzlich, unvermittelt (Adj)
法語 soudain,subit
驟字的詳細解釋
驟字的辭典解釋
馬快跑。《說文解字·馬部》:「驟,馬疾步也。」《詩經·小雅·四牡》:「駕彼四駱,載驟骎骎。」唐·韓愈〈南山〉詩:「或翩若船游,或決若馬驟。」
泛指奔馳。《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決驟。」
副常常、屢次。《左傳·宣公二年》:「宣子驟諫,公患之。」《呂氏春秋·離俗覽·適威》:「驟戰而驟勝。」
忽然、突然。如:「驟變」、「驟然」、「驟發事件」。
迅速。《左傳·成公十八年》:「杞伯于是驟朝于晉而請為昏。」唐·白行簡《李娃傳》:「郎驟往覘之,某當繼至。」
形急速。如:「狂風驟雨」。宋·李清照〈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詞:「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康熙字典解釋
驟【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畫:24畫,部外筆畫:14畫
《廣韻》鉏祐切《集韻》《韻會》《正韻》鉏救切,??音縐。《玉篇》奔也。《說文》馬疾步也。《詩·小雅》載驟駸駸。《註》小曰馳,不馳而小疾曰驟。
又凡疾速曰驟。
又數也。《左傳·襄十一年》晉能驟來。《註》晉以諸??之師,更番而出,故能數來。
又《集韻》才候切,音?。義同。
又葉逡須切,音趨。《淮南子·原道訓》縱志舒節,以馳大區,可以步而步,可以驟而驟。
又葉縱遇切,疽去聲。《桓麟七說》輪不暇轉,足不及驟。騰虛踰浮,瞥若飆霧。本作??。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驟【卷十】【馬部】
馬疾步也。從馬聚聲。鉏又切
說文解字注
(驟)馬疾步也。步下曰。行也。走下曰。趨也。行下曰。人之步趨也。然則行兼步與趨言之。此馬行、馬步、馬走之別也。小雅曰。載驟駸駸。按今字驟爲暴疾之詞。古則爲屢然之詞。凡左傳、國語言驟者皆與屢同義。如宣子驟諫、公子商人驟施於國是也。左傳言驟。詩書言屢。論語言屢、亦言亟。其意一也。亟之本義敏疾也。讀去吏切、爲數數然。數數然卽是敏疾。驟驟之用同此矣。數之本義計也。讀所角切、爲數數然。乃又引伸爲凡迫促之意。好學者必心知其意。於此可見也。馳驟字曲禮叚騶爲之。從馬。聚聲。鉏又切。古音在四部。徐仙民毛詩音反爲在遘。古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