鮫怎么讀 鮫的意思

漢字 | 鮫 |
---|---|
讀音 |
|
注音 | ㄐㄧㄠ |
部首 | [魚] 魚字旁 |
筆畫 | 總筆畫:17 部外:6 |
異體字 | 蛟 鮫 ?? |
字形結構 | 左右結構 |
簡體字形 | 鮫 |
統一編碼 | 基本區 U+9BAB |
其它編碼 | 五筆:qouq|qour 倉頡:nfyck 鄭碼:rsoo 四角:20348 |
筆順編碼 | 35251214444413434 |
筆順筆畫 | ノフ丨フ一丨一丶丶丶丶丶一ノ丶ノ丶 |
筆順名稱 | 撇 橫撇/橫鉤 豎 橫折 橫 豎 橫 點 點 點 點 點 橫 撇 點 撇 捺 |
鮫字的意思
同“鮫”。
鮫字的基本解釋
● 鮫
jiāo ㄐㄧㄠˉ
〔鮫魚〕即“鯊魚”。 〔鮫人〕神話傳說中生活在海中的人,其淚珠能變成珍珠。亦作“蛟人”。 〔鮫綃〕神話傳說鮫人所織的綃,極薄,後用以泛指薄紗。
英語 shark
德語 Haifisch, Hai (S)
法語 requin
鮫字的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鮫
鮫 jiāo
〈名〉
動物名。海中鯊魚 [shark]。如:鮫函(用鮫魚皮所做的鎧甲);鮫革(鮫魚皮製的革);鮫鱷(鯊魚與鱷魚);鮫綃(鮫人織的綃)
鮫字的辭典解釋
軟骨魚綱鮫目魚類的通稱。長達一二丈,產於熱帶海洋中,肉食性。卵胎生。游速極快。其鰭為普通供食用的魚翅。俗稱為「鯊魚」。
康熙字典解釋
鮫【亥集中】【魚部】 康熙筆畫:17畫,部外筆畫:6畫
《唐韻》古肴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肴切,??音交。《說文》海魚,皮可飾刀。《山海經》漳水東南流注于睢,其中多鮫魚,皮可飾刀劒,口錯治材角。《註》鮫,鮒魚類也。皮有珠文而堅,尾長三四尺,末有毒,螫人。《述異記》魚虎老,變爲鮫魚。《通雅》鮫,海鯊魚之最大者也。《本草》陳藏器曰:鮫魚出南海。似鼈無腳而有尾。一名沙魚,一名鰒魚。李時珍或言:本作??,??譌爲鮫。鮫長丈許,腹有兩洞,貯水養子,一腹容三四子,朝從口出,暮還入母腹。《史記·禮書》鮫韅。《註》徐廣曰:鮫魚皮可以飾服器。《後漢·輿服志》皆以白珠鮫爲??口之飾。《荀子·議兵篇》楚人鮫革犀兕以爲甲。《註》以鮫魚皮及犀兕爲甲。
又官名。《左傳·昭二十年》澤之萑蒲,舟鮫守之。《註》舟鮫,官名也。《疏》鮫,大魚之名,澤中有水有魚,故以舟鮫爲官名也。
又鮫人。《左思·吳都賦》訪靈夔於鮫人。《註》鮫人居水中。《述異記》鮫人水居如魚,不廢機織,眼泣則成珠。
說文解字解釋
說文解字
鮫【卷十一】【魚部】
海魚,皮可飾刀。從魚交聲。古肴切
說文解字注
(鮫)海魚也。皮可飾刀。今所謂沙魚。所謂沙魚皮也。許有魦字、云從沙省。葢卽此魚。陳藏器曰。沙魚狀皃非一。皆皮上有沙。堪揩木。如木賊。蘇頌曰。其皮可飾刀靶。按其皮可磨錯。故通謂之?魚。音措各切。有鐇?、有橫骨在鼻前如斤斧形者也。有出入?、子朝出求食暮還入母腹中者也。淮南子。鮫革犀兕爲甲冑。中山經有鮫魚。郭云。卽此魚。中庸。黿鼉鮫龍。本又作蛟。從魚。交聲。古肴切。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