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言而信的意思 不言而信的讀音和出處
- 不
- 言
- 而
- 信
- 成語名稱:
- 不言而信
- 成語拼音:
- [bù yán ér xìn]
- 成語解釋:
- 舊指君子不用說什么就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 成語出處:
- 《莊子·田子方》:“夫子不言而信,不比而周。”
- 成語例句:
- 堯舜之世,正百官而諸侯服,去四兇而天下安,不言而信,不怒而威。(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八回)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指人的威望等
- 結構類型:
- 聯合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不言而信
- 英文翻譯:
- inspiring confidence without words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不言而信”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聯合式成語 莊子的成語 B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君子 不用說 就能 得到 形容 崇高 威望
“不言而信”的單字解釋
【不】:[bù]1.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他副詞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經濟。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法。不規則。3.單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話的意思跟問題相反):他知道嗎?——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問,跟反復問句的作用相等:他現在身體好不?5.用在動補結構中間,表示不可能達到某種結果:拿不動。做不好。裝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疊用相同的詞,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邊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錢不錢的,你喜歡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選擇:晚上他不是看書,就是寫文章。8.a)在去聲字前面,“不”字讀陽平聲,如“不會”、“不是”。b)動詞“有”的否定式是“沒有”,不是“不有”。[fǒu]相當于“否”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而】:1.連接動詞、形容詞或詞組、分句等。a)連接語意相承的成分:偉大而艱巨的任務。戰而勝之。取而代之。我們正從事一個偉大的事業,而偉大的事業必須有最廣泛的群眾的參加和支持。b)連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補充的成分:梔子花的香,濃而不烈,清而不淡。馬克思主義叫我們看問題不要從抽象的定義出發,而要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c)連接語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轉折:如果能集中生產而不集中,就會影響改進技術、提高生產。d)連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難而畏懼而退卻而消極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時間、方式、目的、原因、依據等的成分連接到動詞上面:匆匆而來。挺身而出。為正義而戰。因公而死。視情況而定。4.插在主語謂語中間,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戰爭而不依靠人民大眾,毫無疑義將不能取得勝利。5.姓。
“不言而信”的相關成語
不言而信
不言而喻
不言而諭
不令而信
食言而肥
聽其言而觀其行
言而不信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言而無信
言而有信
一言而定
閉口不言
冰炭不言,冷熱自明
不言不語
大辯不言
緘口不言
盡在不言中
秘而不言
鉗口不言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不言而信”的關聯成語
不字的成語
言字的成語
而字的成語
信字的成語
不開頭的成語
言開頭的成語
而開頭的成語
信開頭的成語
bu的成語
yan的成語
er的成語
xin的成語
byex的成語
不言什么什么的成語
不什么而什么的成語
不什么什么信的成語
什么言而什么的成語
什么言什么信的成語
什么什么而信的成語
“不言而信”造句
推人以誠,則不言而信矣。
不言而信,所以圣人之道率大明于天下。
不虞之譽不言而信不惡而嚴榮華富貴山中宰相師道尊嚴。
你不言而信,不惡而嚴,榮華富貴,師道尊嚴。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故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亂情,不謀而當,不言而信,不慮而得,不為而成,精通于靈府,與造化者為人。
惟圣人直指其源,故恭己無為,不言而信,雖有生有為,而在己毫無德色。
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 不言而信的意思 不言而信的成語解釋 不言而信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