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大言的意思 口出大言的讀音和出處
- 口
- 出
- 大
- 言
- 成語名稱:
- 口出大言
- 成語拼音:
- [kǒu chū dā yán]
- 成語解釋:
- 說大話。形容說話狂妄。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回:“御者見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腳觀看。”
- 成語例句:
- 某家好意勸你,樂得兩邦和好;你反口出大言!不必多言,放馬來罷。(清 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回)
- 是否常用:
- 常用成語
- 感情褒貶:
- 貶義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謂語、賓語;指講大話
- 結構類型:
- 主謂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口出大言
- 英文翻譯:
- brag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口出大言”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主謂式成語 四字成語 大的成語 K開頭的成語
- 成語關注:
- 形容 狂妄
“口出大言”的單字解釋
【口】:1.嘴。2.出入通過的地方:門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長城的關口:轉口。出口轉內銷。口外。古北口。4.行業;系統;專業方向:對口支援。文教口。專業不對口。5.容器與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兒。瓶子口兒。6.指人口:戶口。拖家帶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瘡口。9.刀劍等的鋒刃:刀卷口了。10.騾、馬、驢等的年齡(因可以由牙齒的狀況判斷):這匹馬六歲口。11.量詞。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豬。兩口缸。
【出】:1.從里面到外面(跟“進、入”相對):出來。出去。出門。出國。出院。2.來到:出席。出場。3.超出:出軌。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錢。出布告。出題目。出主意。5.出產;產生:出煤。出木材。我們廠里出了不少勞動模范。6.發生:出問題。這事兒出在1962年。7.出版: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書。8.發出;發泄:出芽兒。出汗。出天花。出氣。9.引文、典故等見于某處:語出《老子》。10.顯露:出名。出面。出頭。出洋相。11.顯得量多:機米做飯出飯。這面蒸饅頭出數兒。12.支出:出納。量入為出。13.跟“往”連用,表示向外:散會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傳奇中的一個大段落叫一出,戲曲的一個獨立劇目也叫一出:三出戲。15.趨向動詞。用在動詞后表示向外、顯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張紙。跑出大門。看出問題。做出成績。
【大】:[dà]1.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3.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眾。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淺或次數少:不大高興。5.年長,排行第一:老大。6.敬辭:大作。大名。大手筆。7.時間更遠: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職,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過事物一半,不很詳細,不很準確:大概。大凡。[dài]1.〔大夫〕醫生(“夫”讀輕聲)。2.〔大王〕戲曲、舊小說中對強盜首領的稱呼(“王”讀輕聲)。[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言】:1.話:言語。語言。格言。諾言。發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說:言之有理。暢所欲言。知無不言,言無不盡。3.漢語的一個字叫一言:五言詩。萬言書。全書近二十萬言。4.姓。
“口出大言”的近義詞
“口出大言”的相關成語
“口出大言”的關聯成語
口字的成語
出字的成語
大字的成語
言字的成語
口開頭的成語
出開頭的成語
大開頭的成語
言開頭的成語
kou的成語
chu的成語
da的成語
yan的成語
kcdy的成語
口出什么什么的成語
口什么大什么的成語
口什么什么言的成語
什么出大什么的成語
什么出什么言的成語
什么什么大言的成語
“口出大言”造句
幾杯酒下肚,他總要口出大言,吹噓自己的經歷.
店小二嚇了一跳,不意他口出大言,冷笑道:“大爺要些甚么果子蜜餞?”。
無端匹夫!死在目前,尚敢口出大言哉!
姿態,口出大言:中國政府如欲加罪于俄訂約之人、俄必出場保護。
你這小毛蟲有何本領,擅敢如此無禮,口出大言?打死你罷!
吳寬不知周宣何方神圣,既然敢口出大言,說不定很有來頭,說話還是小心點為妙。
* 口出大言的意思 口出大言的成語解釋 口出大言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