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衛之音的意思 鄭衛之音的讀音和出處
- 鄭
- 衛
- 之
- 音
- 成語名稱:
- 鄭衛之音
- 成語拼音:
- [zhèng wèi zhī yīn]
- 成語解釋:
- 鄭衛:指春秋時的鄭國和衛國。指春秋戰國時鄭、衛等國的民間音樂。
- 成語出處:
- 《禮記·樂記》:“魏文侯問于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惟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新樂之如此,何也?’”
- 成語例句:
- 明·劉元卿《賢奕編·家閑》:“出入無得入茶房酒肆,市巷之語,鄭衛之音,未嘗一經于耳。”
- 是否常用:
- 感情褒貶:
- 中性成語
- 成語詞性:
- 作賓語;指淫樂
- 結構類型:
- 偏正式成語
- 形成年代:
- 古代成語
- 標準拼音:
- 繁體字形:
- 鄭衛之音
- 英文翻譯:
- the music of the states of zheng and wei
- 成語故事:
- 成語接龍:
- “鄭衛之音”成語接龍
- 成語分類:
- 四字成語 偏正式成語 民間流行成語 春秋成語 戰國成語
- 成語關注:
- 民間 音樂
“鄭衛之音”的單字解釋
【鄭】:周朝國名。在今河南新鄭一帶。后為韓所滅。
【衛】:1.保護:守衛。自衛。2.生活中或某些球類比賽中擔負保護、防守任務的:門衛。后衛。3.周朝國名。公元前11世紀中葉建立。在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一帶。公元前254年為魏所滅。公元前241年在秦支持下復國。公元前209年為秦所滅。
【之】:1.往:由京之滬。君將何之?2.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賓語):求之不得。取之不盡。操之過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過之無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稱代詞。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不覺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詞。這;那:之二蟲。之子于釣。5.用在定語和中心詞之間,組成偏正詞組。a)表示領屬關系:赤子之心。鐘鼓之聲。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飾關系:光榮之家。無價之寶。緩兵之計。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它的獨立性,使變成偏正結構:中國之大。戰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如因勢利導,則如水之就下,極為自然。
【音】:1.聲音;讀音:音律。音樂。口音。樂音。雜音。把這個字的音讀準。2.消息:佳音。音信。3.指音節:單音詞。復音詞。4.讀(某音):“區”字作姓時音歐。5.姓。
“鄭衛之音”的近義詞
“鄭衛之音”的相關成語
“鄭衛之音”的關聯成語
鄭字的成語
衛字的成語
之字的成語
音字的成語
鄭開頭的成語
衛開頭的成語
之開頭的成語
音開頭的成語
zheng的成語
wei的成語
zhi的成語
yin的成語
zwzy的成語
鄭衛什么什么的成語
鄭什么之什么的成語
鄭什么什么音的成語
什么衛之什么的成語
什么衛什么音的成語
什么什么之音的成語
“鄭衛之音”造句
“鄭衛之音”問題研究綜述陳宗花黃河,生命的歌王小路5孟云飛文藝評論。
“寡人今日聽鄭衛之音,嘔吟感傷,揚激楚之遺風”,“寡人非能好先王之樂也,直好世俗之樂耳。
比如新鄭、滑縣,是古代鄭衛之音的傳播地,其民間歌唱的繁茂歷來享有盛名;先秦十五國風,河南一省就占了鄭、衛、宋、陳、檜、王六‘風’。
“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相傳戰國時魏國統治者魏文侯,就抱怨過“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鄭衛之音,則不知倦。
雅樂即中國古代的宮廷音樂舞蹈,形成于西周初年,與代表民間俗樂的“鄭衛之音”相對應。
“衛地有桑間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會,聲色生焉,故俗稱鄭衛之音。
第九集《大河之風》——明清以來,中原劇種有80種之多,且至今散發出遠古中原豐沛熱情的“鄭衛之音”。
光武帝不喜浮華,克勤克儉,登基多年,身為一朝天子依然嚴格身穿大練,色無重彩,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
* 鄭衛之音的意思 鄭衛之音的成語解釋 鄭衛之音的拼音、詞性、造句、出處、近義詞、反義詞以及成語故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