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為人處事的成語 (721個)

    221

    前所未有

    成語拼音:
    qián suǒ wèi yǒu
    成語解釋:
    以前從未有過的。表示某種新出現的物。
    成語出處:
    宋 徐度《卻掃編》下卷:“而鄧樞密洵武以少保領院而不兼節鉞,前所未有也。”
    222

    惹火燒身

    成語拼音:
    rě huǒ shāo shēn
    成語解釋:
    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災惹禍害自己。
    成語出處: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莊上見典史親來捉獲,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生怕惹火燒身,連忙把余琳并馮氏,都送將出來。”
    223

    適得其反

    成語拼音:
    shì dé qí fǎn
    成語解釋:
    恰恰得到相反的結果。形容結果正好與希望相反。
    成語出處:
    清 魏源《籌海篇 議守上》:“今議防堵者,莫不曰:‘御諸內河不若御諸海口,御諸海口不若御諸外洋。’不知此適得其反也。”
    224

    塞耳偷鈴

    成語拼音:
    sāi ěr tōu líng
    成語解釋:
    比喻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行
    成語出處:
    《五燈會元 雪峰存禪師法嗣》:“如此見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冥冥漠漠,無覺無知,塞耳偷鈴,徒自欺誑。”
    225

    水磨工夫

    成語拼音:
    shuǐ mó gōng fū
    成語解釋:
    比喻周密細致的工夫或耐心地做工作。
    成語出處:
    清 陳確《柬同志二首》:“學者且耐心于物,用些水磨工夫,他日經世之學,端不越此,又何性命之可言乎?”
    226

    視若無睹

    成語拼音:
    shì ruò wú dǔ
    成語解釋: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物漠不關心。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227

    隨世沉浮

    成語拼音:
    suí shì chén fú
    成語解釋:
    沉浮:在水面上出沒。形容缺乏操守,隨俗俯仰。亦作“與世沉浮”、“隨俗浮沉”。
    成語出處:
    《零陵先賢傳》:“君令子初隨世沉浮,容悅玄德,交非其,何足高士乎?”
    228

    順藤摸瓜

    成語拼音:
    shùn téng mō guā
    成語解釋:
    摸:尋找。順著瓜藤去摸瓜。比喻按照某個線索查究情。
    成語出處:
    民日報》1982.6.30:“由此順藤摸瓜,很快破獲了這起盜竊案。”
    229

    唾面自干

    成語拼音:
    tuò miàn zì gān
    成語解釋:
    往自己臉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讓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極度容忍,不加反抗。
    成語出處:
    《新唐書 婁師德傳》:“其弟守代州,辭之官,教之耐。弟曰:‘有唾面,潔之乃已。’師德曰:‘未也,潔之,是違其怒,正使自干耳。’”
    230

    無動于衷

    成語拼音:
    wú dòng yú zhōng
    成語解釋:
    衷:內心。絲毫沒有觸動內心。形容對應該動心的情毫無感觸;漠然置之。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聞之漠然良久,若不能無動于衷者。”
    231

    心慈手軟

    成語拼音:
    xīn cí shǒu ruǎn
    成語解釋:
    心懷惻隱而不忍下手。
    成語出處:
    金近《他叫“東郭先生”》:“他下定決心,往后不再心慈手軟了。”
    232

    洗垢求瘢

    成語拼音:
    xǐ gòu qiú bān
    成語解釋: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來尋找瘢痕。比喻想盡辦法挑剔別的缺點。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文苑傳下 趙壹》:“所好則鉆皮出其毛羽,所惡則洗垢求其瘢痕。”
    233

    胸無宿物

    成語拼音:
    xiōng wú sù wù
    成語解釋:
    宿:過夜。胸中沒有過夜的東西。比喻心地坦率,沒有成見。
    成語出處: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 賞譽》:“庾赤玉胸中無宿物。”
    234

    虛張聲勢

    成語拼音:
    xū zhāng shēng shì
    成語解釋:
    假裝出強大的氣勢。虛:虛假;張:張揚。
    成語出處:
    唐 韓愈《論淮西宜狀》:“淄青、恒冀兩道,與蔡州氣類略同,今聞討伐元濟,情必有救助之意,然皆暗弱,自保無暇,虛張聲勢,則必有之。”
    235

    咬得菜根

    成語拼音:
    yǎo dé cài gēn
    成語解釋:
    舊指安貧守道。現也形容安于艱苦的生活。
    成語出處:
    宋·朱熹《小學·善行實敬身》:“汪信民嘗言:‘常咬得菜根,則百可做。’”
    236

    引火燒身

    成語拼音:
    yǐn huǒ shāo shēn
    成語解釋:
    比喻自招災禍;自討苦吃或自取滅亡。也可比喻主動暴露自己的錯誤;爭取大家的批評;幫助。
    成語出處:
    明 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莊上見典史親來捉獲,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生怕引火燒身,連忙把余琳并馮都送將出來。”
    237

    與世無爭

    成語拼音:
    yǔ shì wú zhēng
    成語解釋:
    和社會上的沒有爭執。多指一種消極回避矛盾的世態度。
    成語出處:
    《戰國策·楚策四》:“自以無患;與無爭也。”
    238

    張冠李戴

    成語拼音:
    zhāng guān lǐ dài
    成語解釋:
    冠:帽子。把姓張的帽子給姓李的戴上。比喻弄錯了實或對象。
    成語出處:
    明 田藝蘅《留青日札 張公帽賦》:“諺云:‘張公帽掇在李公頭上。’有作賦云:‘物各有主,貌貴相宜。竊張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239

    自取滅亡

    成語拼音:
    zì qǔ miè wáng
    成語解釋:
    自己的所作所導致自己的覆滅。
    成語出處:
    《陰符經》下卷:“沉水入火,自取滅亡。”
    240

    自討苦吃

    成語拼音:
    zì tǎo kǔ chī
    成語解釋:
    討:招惹。自己找苦吃。
    成語出處:
    魯迅《書信集 致蕭軍》:“其實《文學》和我并無關系,不過因有些要它滅亡,所以偏去支持一下,其實這是自討苦吃。”
    * 為人處事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