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主謂式 (5320個)

    401

    安危相易

    成語拼音:
    ān wēi xiāng yì
    成語解釋:
    易:變易,轉變。平安與危難互為因果,相互轉換。
    成語出處:
    先秦 莊周《莊子 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緩急相摩,聚散以成。”
    402

    哀喜交并

    成語拼音:
    āi xǐ jiāo bìng
    成語解釋:
    交:交錯。悲痛和喜悅交織
    成語出處:
    晉 陳壽《三國志 吳志 諸葛恪傳》:“皇太子以丁酋踐尊號,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403

    盎盂相擊

    成語拼音:
    àng yú xiāng jī
    成語解釋:
    比喻一家人爭吵。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31回:“只就他夫妻三個這番外面情形講,此后自然該益發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幾分伉儷,把午間那番盎盂相擊化得水乳無痕。”
    404

    盎盂相敲

    成語拼音:
    àng yú xiāng qiāo
    成語解釋:
    比喻一家人爭吵。
    成語出處: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 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為,無所涉于父母。”
    405

    奧援有靈

    成語拼音:
    ào yuán yǒu líng
    成語解釋:
    奧援:暗中支持的力量;有靈:有神通。指舊時官場的鉆營、勾結,暗通關節,顯露神通
    成語出處:
    明 文秉《先撥志始》下卷:“皆大慝巨奸,或燕處于園亭,或潛藏于京邸,奧援有靈,朝廷無法。”
    406

    愛憎分明

    成語拼音:
    ài zēng fēn míng
    成語解釋:
    憎:恨。愛和恨的界限十分清楚。
    成語出處:
    續范亭《延安五老》詩:“愛憎分明是本色,疾惡如仇不寬恕。”
    407

    兵不逼好

    成語拼音:
    bīng bù bī hǎo
    成語解釋:
    兵:出兵打仗;逼:威脅;好:指友好國家。不出兵威脅友好的國家
    成語出處:
    《孔子家語·相魯》:“俘不干盟,兵不偪(逼)好。”
    408

    百弊叢生

    成語拼音:
    bǎi bì cóng shēng
    成語解釋:
    百:形容多;弊:弊端,害處。各種弊害都產生出來了。
    成語出處:
    梁啟超《政治學學理摭言》:“則以智慧程度未達于大多數,而欲幸福之程度進于大多數,未有不百弊叢生,而貽反對之徒以口實者也。”
    409

    碧波蕩漾

    成語拼音:
    bì bō dàng yàng
    成語解釋:
    碧:青綠色。青綠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成語出處:
    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9章:“燦爛的陽光,美麗的野花,碧波蕩漾的原西河,凹凸不平的石板街……”
    410

    鞭不及腹

    成語拼音:
    biān bù jí fù
    成語解釋:
    及:到。指鞭子雖長,也不能打馬肚子。比喻力量達不到
    成語出處: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雖鞭之長,不及馬腹。”
    411

    兵不接刃

    成語拼音:
    bīng bù jiē rèn
    成語解釋:
    作戰時兵器沒接觸。指戰事順利,未經交鋒或激戰而取得勝利。
    成語出處:
    《呂氏春秋 懷寵》:“兵不接刃,而民服若化。”
    412

    半部論語治天下

    成語拼音: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成語出處:
    典出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413

    白璧三獻

    成語拼音:
    bái bì sān xiàn
    成語解釋:
    楚人和氏得玉璞,兩獻楚王,兩遭刖足。第三次王使治璞,得白玉,琢以為璧,世稱“和氏璧”。比喻不識良材或懷才不遇。
    成語出處:
    見《韓非子 和氏》。
    414

    兵不污刃

    成語拼音:
    bīng bù wū rèn
    成語解釋:
    猶兵不血刃。
    成語出處:
    唐·韓愈《論捕賊行賞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415

    白璧微瑕

    成語拼音:
    bái bì wēi xiá
    成語解釋:
    璧:中間有孔的扁圓形玉器;瑕:玉上的斑點。潔白的玉上的小斑點。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的不足之處;美中不足。
    成語出處:
    南朝 梁 蕭統《序》:“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
    416

    白璧無瑕

    成語拼音:
    bái bì wú xiá
    成語解釋:
    璧:古代玉器;扁圓形;中間有孔;瑕:玉表面的斑痕。潔白的玉器上沒有一點斑痕。比喻人或事物十全十美;毫無缺點。
    成語出處:
    宋 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第13卷:“問:‘不曾博覽空王教略,借玄機試道看。’師曰:‘白璧無暇,卞和刖足。’”
    417

    兵不由將

    成語拼音:
    bīng bù yóu jiàng
    成語解釋:
    比喻下級不服從上級的指揮。
    成語出處:
    明·徐渭《續英烈傳》第22回:“燕兵知是天助,乘風大呼縱擊。南兵亂慌慌,只覺風聲皆兵,哪里還敢戀戰。遂兵不由將,將不顧兵,各各奔潰。”
    418

    兵不厭權

    成語拼音:
    bīng bù yàn quán
    成語解釋:
    見“兵不厭詐”。
    成語出處:
    《后漢書·虞詡傳》:“今其眾新盛,難與爭鋒,兵不厭權,愿寬假轡策,勿令有所拘閡而已。”
    419

    兵不厭詐

    成語拼音:
    bīng bù yàn zhà
    成語解釋:
    詐:蒙騙。用兵作戰可以經常使用偽裝;以迷惑對方。在兵法中被稱作詐。比喻在作戰時戰勝敵人;要靠謀略。
    成語出處:
    先秦 韓非《韓非子 難一》:“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420

    鞭長不及

    成語拼音:
    biān cháng bù jí
    成語解釋:
    鞭:馬鞭子;及:夠得上。馬鞭子雖長,也打不到馬肚子。比喻相隔太遠,力量達不到
    成語出處:
    郭沫若《高漸離》第四幕:“楚國和秦國的仇恨最深,秦國的勢力也有點鞭長不及,將來天下大亂的時候,一定從那兒開頭。”
    * 主謂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