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反義詞的成語 (541個)

    441

    戮力一心

    成語拼音:
    lù lì yī xīn
    成語解釋:
    戮力:并力,合力。指齊心協力
    成語出處:
    清 薛福成《籌洋芻議 邊防》:“中國籌邊之要,在中外上下戮力一心,精求自強之術而勉行之。”
    442

    六通四辟

    成語拼音:
    liù tōng sì pì
    成語解釋:
    謂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時。
    成語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
    443

    龍驤蠖屈

    成語拼音:
    lóng xiāng huò qū
    成語解釋:
    喻隨時屈伸、上下。
    成語出處:
    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蓋圣人握金鏡,闡風烈,龍驤蠖屈,從道污隆。”
    444

    履險如夷

    成語拼音:
    lǚ xiǎn rú yí
    成語解釋:
    走在危險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樣。比喻平安地渡過困境。
    成語出處:
    清 鄭觀應《盛世危言 獄囚》:“而從此周道坦坦,履險如夷矣。”
    445

    履險若夷

    成語拼音:
    lǚ xiǎn ruò yí
    成語解釋:
    見“履險如夷”。
    成語出處:
    《晉書·姚萇載記》:“董率大眾,履險若夷,上下咸允,人盡死力。”
    446

    來蹤去跡

    成語拼音:
    lái zōng qù jī
    成語解釋:
    蹤、跡:腳印。來去的蹤跡;指人、物的來歷或事物的前因后果。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6卷:“陸婆向來也曉得兒子些來蹤去跡,今番殺人一事,定有干涉,只是不敢問他,卻也懷著鬼胎。”
    447

    目不交睫

    成語拼音:
    mù bù jiāo jié
    成語解釋:
    交睫:上下睫毛相交接,即閉眼。沒有合上眼皮。形容夜間不睡覺或睡不著。
    成語出處:
    漢 荀悅《漢紀 文帝紀上》:“陛下在代時,太后嘗病三年,陛下目不交睫,睡不解衣冠。”
    448

    木雕泥塑

    成語拼音:
    mù diāo ní sù
    成語解釋:
    用木頭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靈活或神情呆滯。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那黛玉倚著床欄桿,兩手抱著膝,眼睛含著淚,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449

    蒙面喪心

    成語拼音:
    méng miàn sàng xīn
    成語解釋:
    蒙:包,遮蔽。遮起臉面,不講良心。比喻厚顏無恥,傷天害理
    成語出處:
    清·孔尚任《桃花扇·哄丁》:“你的罪過,朝野俱知,蒙面喪心,還敢入廟!”
    450

    馬上得天下

    成語拼音:
    mǎ shàng dé tiān xià
    成語解釋:
    喻指武功建國。
    成語出處:
    《史記 酈生陸賈列傳》:“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且湯武逆取而以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
    451

    民生國計

    成語拼音:
    mín shēng guó jì
    成語解釋:
    國家經濟和人民生活。
    成語出處:
    《荀子 富國》:“如是則上下俱富,交無所藏之,是國計之極也。《左傳 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452

    貓鼠同乳

    成語拼音:
    māo shǔ tóng rǔ
    成語解釋:
    見“貓鼠同眠”。
    成語出處:
    《新唐書·五行志一》:“天寶元年十月,魏郡貓鼠同乳。同乳者,甚于同處。”
    453

    末學膚受

    成語拼音:
    mò xué fū shòu
    成語解釋:
    指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只學到一點皮毛。
    成語出處:
    漢 張衡《東都賦》:“如客所謂末學膚受,貴耳而踐目者也。”
    454

    螞蟻緣槐

    成語拼音:
    mǎ yǐ yuán huái
    成語解釋:
    緣:沿,順著。螞蟻沿著槐樹上下爬。比喻自以為了不起。
    成語出處:
    唐 李公佐《南柯太守傳》載:一個名叫淳于棼的人夢見自己當了大槐安國的南柯太守,一時好不威風。醒來方知是一場大夢,所謂大槐安國不過是老槐樹下的螞蟻窩。
    455

    難弟難兄

    成語拼音:
    nàn dì nàn xiōng
    成語解釋:
    見“難兄難弟”。
    成語出處:
    清·許奉恩《里乘》第七卷:“然難弟難兄,亦何酷肖若此!”
    456

    逆取順守

    成語拼音:
    nì qǔ shùn shǒu
    成語解釋:
    逆:背叛;順:合理。背叛國君奪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國家。
    成語出處:
    《漢書·陸賈傳》:“且湯武逆而以取順守之,文武并用,長久之術也。”
    457

    泥塑木雕

    成語拼音:
    ní sù mù diāo
    成語解釋:
    用泥土塑造、木頭雕刻的偶像。比喻人的動作及神情呆板。
    成語出處:
    元 無名氏《冤家債主》第四折:“城隍也是泥塑木雕的,有甚么靈感在那里。”
    458

    平分秋色

    成語拼音:
    píng fēn qiū sè
    成語解釋:
    秋色:秋天景色。把秋天的景色平均分配;晝夜各得一半;多指中秋或秋分這一天;后指平均分享財物聲譽等。
    成語出處:
    唐 韓愈《昌黎集 卷二 合江亭》詩:“窮秋感平分,新月憐半破。”
    459

    撲朔迷離

    成語拼音:
    pū shuò mí lí
    成語解釋:
    撲朔:兔腳搔爬;迷離:兔眼半閉。原指難辨兔的雄雌;比喻辨認不清是男是女。后來形容事情錯綜復雜;不容易看清真相。
    成語出處:
    南宋 郭茂倩《樂府詩集 橫吹曲辭五 木蘭詩》:“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60

    棄本求末

    成語拼音:
    qì běn qiú mò
    成語解釋:
    見“棄本逐末”。
    成語出處:
    清·惲敬《答鄧鹿耕書》:“惟小人棄本求末,不務修德,止求吉葬。”
    * 反義詞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