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義詞的成語 (541個)
-
461
棄本逐末
- 成語拼音:
- qì běn zhú mò
- 成語解釋:
- 棄:舍棄;逐:追求。古指丟棄農桑從事工商等其它事業。現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 成語出處:
- 《漢書 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錢。”
-
462
取長補短
- 成語拼音:
- qǔ cháng bǔ duǎn
- 成語解釋:
- 吸取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
- 成語出處: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里也,猶可以為善國。”
-
463
棋逢對手
- 成語拼音:
- qí féng duì shǒu
- 成語解釋:
- 逢:遇到;對手:競賽中本領不相上下的對方。比喻作戰或競技雙方力量水平相當;難分高低。
- 成語出處:
- 唐 尚顏《懷陸龜蒙處士》詩:“事免傷心否,棋逢敵手無。”
-
464
旗鼓相當
- 成語拼音:
- qí gǔ xiāng dāng
- 成語解釋:
- 旗鼓:古時作戰以搖旗擊鼓指揮進退。比喻雙方力量不相上下。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范曄《后漢書 隱囂傳》:“如令子陽到漢中、三輔,愿因將軍兵馬,旗鼓相當。”
-
465
前倨后恭
- 成語拼音:
- qián jù hòu gōng
- 成語解釋:
- 先前態度傲慢;后來恭敬有禮。形容前后態度截然不同。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蘇秦列傳》:“蘇秦笑謂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
-
466
權均力齊
- 成語拼音:
- quán jūn lì qí
- 成語解釋:
- 雙方權勢相當,不相上下。
- 成語出處:
- 晉·袁宏《后漢紀·光武帝紀》:“不同心并力則不能自守,權均力齊又不相率,當推一人為將軍,共全五郡,觀世變動。”
-
467
七零八落
- 成語拼音:
- qī líng bā luò
- 成語解釋:
- 零:零碎。形容零散稀疏的樣子。特指原來又多又整齊的東西現在零散了。
- 成語出處:
- 宋 釋惟白《續傳燈錄 有文禪師》第42卷:“無味之談,七零八落。”
-
468
青史標名
- 成語拼音:
- qīng shǐ biāo míng
- 成語解釋:
- 青史:史書。標:記下。在史書上記下姓名。比喻在歷史上留下好的名聲。亦作“青史留名”、“青史傳名”、“青史名留”、“青史流芳”。
- 成語出處:
- 明·方汝浩《禪真逸史》第三十六回:“眾將軍年雖弱冠,各負雄才,文武兼通,正堪為朝廷之股肱,廟廊之梁棟。今能順天知命,解甲而降,準擬青史標名,流芳千古。”
-
469
秋色平分
- 成語拼音:
- qiū sè píng fēn
- 成語解釋:
- 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 成語出處:
- 《楚辭·九辯》:“皇天平分四時兮,竊獨悲此廩秋。”宋·李樸《中秋》詩:“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
470
七相五公
- 成語拼音:
- qī xiāng wǔ gōng
- 成語解釋:
-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所舉皆漢代公卿,后泛指眾多的文武大臣。
- 成語出處:
- 語出《文選·班固〈西都賦〉》:“冠蓋如云,七相五公。”呂向注:“七相:謂車千秋、黃霸、王商、王嘉、韋賢、平當、魏相。五公:張湯、蕭望之、馮奉世、史丹、張安世。公侯、御史大夫、將軍,通稱為公。”
-
471
千載一合
- 成語拼音:
- qiān zài yī hé
- 成語解釋:
- 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一時”。
- 成語出處:
- 《漢書 王襃賈傳》:“上下俱欲,歡然交欣,千載一合,論說無疑。”
-
472
人不自安
- 成語拼音:
- rén bù zì ān
- 成語解釋:
- 人心惶惶,動搖不定。
- 成語出處:
- 《魏書 慕容盛傳》:“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雖忠誠親戚,亦僉懷離貳。”
-
473
忍俊不禁
- 成語拼音:
- rěn jùn bù jīn
- 成語解釋:
- 忍俊:原指抑制鋒芒外露;后指含笑。禁:止。不能克制自己;忍不住發笑。
- 成語出處:
- 唐 崔致遠《答徐州時溥書》:“足下去年,忍俊不禁,求榮頗切。”
-
474
人急智生
- 成語拼音:
- rén jí zhì shēng
- 成語解釋:
- 在緊急情況下突然想出了好主意。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15回:“智深見了,‘人急智生’,便把禪杖倚了,就灶邊拾把草,把春臺揩抹了灰塵。”
-
475
人來人往
- 成語拼音:
- rén lái rén wǎng
- 成語解釋:
- 人來來往往連續不斷。也形容忙于應酬。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回:“這兩三天人來人往,我瞧著那些人都照應不到,想必你沒有吩咐,還得你替我們操點心兒才好。”
-
476
人情冷暖
- 成語拼音:
- rén qíng lěng nuǎn
- 成語解釋:
- 人情:指社會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親熱。泛指人情的變化。指在別人得勢時就奉承巴結,失勢時就不理不睬。
- 成語出處:
- 唐 劉得仁《送車濤罷舉歸山》詩:“朝是暮還非,人情冷暖移。”
-
477
弱肉強食
- 成語拼音:
- ruò ròu qiáng shí
- 成語解釋:
- 原指動物中弱者的肉是強者的食物。比喻弱者被強者欺壓、吞并。
- 成語出處:
- 元 胡天游《聞李帥逐寇復州治》:“惜哉士卒多苦暴,弱肉強食鴟鸮同。”
-
478
入文出武
- 成語拼音:
- rù wén chū wǔ
- 成語解釋:
-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 成語出處:
- 唐·張說《河西節度副大使都督安公碑》:“總軍挾郡,入文出武。三十年間,式遏戎虜。”
-
479
人亡政息
- 成語拼音:
- rén wáng zhèng xī
- 成語解釋:
- 亡:失去,死亡;息:廢,滅。舊指一個掌握政權的人死了,他的政治措施也跟著停頓下來。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中庸》:“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
480
舍本求末
- 成語拼音:
- shě běn qiú mò
- 成語解釋:
- 舍:舍棄;求: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 成語出處:
- 《關尹子 一宇》:“殊不知舍源求流,無時得源。舍本求末,無時得本。”
* 反義詞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