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史記的成語 (786個)

    401

    人心難測

    成語拼音:
    rén xīn nán cè
    成語解釋:
    謂人的內心難以探測。
    成語出處:
    ·淮陰侯列傳》:“始常山王、成安君為布衣時,相與為刎頸之交……此二人相與,天下至歡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于多欲,而人心難測也。”
    402

    人眾勝天

    成語拼音:
    rén zhòng shèng tiān
    成語解釋:
    聚集眾人的力量,可以戰勝大自然。
    成語出處:
    ·伍子胥列傳》:“吾聞之,人眾者勝天,天定亦能破人。”
    403

    人自為戰

    成語拼音:
    rén zì wéi zhàn
    成語解釋:
    為戰:作戰。人人能獨立地戰斗。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淮陰侯列傳》:“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
    404

    如左右手

    成語拼音:
    rú zuǒ yòu shǒu
    成語解釋:
    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樣。比喻極得力的助手。也比喻兩者關系極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
    成語出處:
    ·淮陰侯列傳》:“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405

    書缺有間

    成語拼音:
    shū quē yǒu jiàn
    成語解釋:
    泛指古書殘缺已有多年。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五帝本紀》:“《書》缺有間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
    406

    食不重味

    成語拼音:
    shí bù chóng wèi
    成語解釋:
    味:菜肴。吃飯不要兩樣菜肴。形容生活儉樸。
    成語出處: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食不二味,坐不重席。”《·吳太伯世家》:“越王勾踐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問疾,且欲有所用其眾。”
    407

    隨波逐流

    成語拼音:
    suí bō zhú liú
    成語解釋:
    隨:跟著;逐:追趕;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是隨著別人走。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屈原賈生列傳》:“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
    408

    時絀舉贏

    成語拼音:
    shí chù jǔ yíng
    成語解釋:
    絀:不足;贏:有余。在衰敗的時強做奢侈的事。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韓世家》:“今年旱,昭侯不以此時恤民之急,而顧益奢,此謂時絀舉贏。”
    409

    深藏若虛

    成語拼音:
    shēn cáng ruò xū
    成語解釋:
    把寶物藏起來,好象沒有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而不外露。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老子韓非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410

    三寸之舌

    成語拼音:
    sān cùn zhī shé
    成語解釋:
    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411

    施而不費

    成語拼音:
    shī ér bù fèi
    成語解釋:
    給人以恩惠利益,而自己又耗費不多。亦作“惠而不費”。
    成語出處:
    《論語·堯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吳太伯世家》:“廣而不宣,施而不費。”
    412

    識二五而不知十

    成語拼音: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成語解釋:
    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413

    三分鼎足

    成語拼音:
    sān fēn dǐng zú
    成語解釋: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成語出處:
    ·淮陰侯列傳》:“臣愿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414

    頌古非今

    成語拼音:
    sòng gǔ fēi jīn
    成語解釋:
    頌:頌揚;非:非難;反對;今:現代。頌揚古代的;非難和反對現代的。
    成語出處:
    漢 司馬遷《 秦始皇本紀》:“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
    415

    三戶亡秦

    成語拼音:
    sān hù wáng qín
    成語解釋:
    三戶:幾戶人家;亡:滅。雖只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比喻正義而暫時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勝信心。
    成語出處:
    ·項羽本紀》:“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416

    舌撟不下

    成語拼音:
    shé jiǎo bù xià
    成語解釋:
    撟:翹起。翹起舌頭,久久不能放下。形容驚訝或害怕時的神態。
    成語出處:
    ·扁鵲蒼公列傳》:“中庶子聞扁鵲言,目眩然而不瞚,舌撟然而不下。”
    417

    數見不鮮

    成語拼音:
    shuò jiàn bù xiān
    成語解釋:
    數:屢次;鮮:新殺的禽獸,引伸為新鮮。本指對于常來之客,就不宰殺禽獸招待。后指常常見到,并不新奇。
    成語出處:
    酈生陸賈列傳》:“一歲中往來過他客,率不過再三過,數見不鮮,無久慁公為也。”
    418

    鑠金毀骨

    成語拼音:
    shuò jīn huǐ gǔ
    成語解釋:
    比喻毀謗太多,使人無以自存。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張儀列傳》:“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419

    使酒罵座

    成語拼音:
    shǐ jiǔ mà zuò
    成語解釋:
    亦作“使酒罵坐”。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其意實在蚡。蚡乃劾夫罵坐不敬。事見《 魏其武安侯列傳》。后因稱在酒宴上借酒使性、辱罵同席之人為“使酒罵座”。
    成語出處:
    漢灌夫為人剛直不阿,好使酒。一日,與魏其侯竇嬰共赴丞相田蚡宴。夫怒蚡傲慢無禮,遂借行酒之機指臨汝侯灌賢而罵之,其意實在蚡。蚡乃劾夫罵坐不敬。事見《·魏其武安侯列傳》。
    420

    獸聚鳥散

    成語拼音:
    shòu jù niǎo sàn
    成語解釋:
    比喻聚散無常。也比喻烏合之眾。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平津侯主父列傳》:“無匈奴之性,獸聚而鳥散,從之如搏影。”
    * 史記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