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的成語 (786個)
-
421
吮疽舐痔
- 成語拼音:
- shǔn jū shì zhì
- 成語解釋:
- 見“吮癰舐痔”。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佞幸列傳》:“文帝嘗病癰,鄧通常為帝唶吮之。”
-
422
喪家之狗
- 成語拼音:
- sàng jiā zhī gǒu
- 成語解釋:
- 失去靠山,無家可歸者或喪失了主子、惶張驚恐,無處投奔者
- 成語出處:
- 《史記·孔子世家》:“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喪家之狗。”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兩個忙忙如喪家之狗,急急似漏網之魚。”
-
423
舐糠及米
- 成語拼音:
- shì kāng jí mǐ
- 成語解釋:
- 舐:用舌頭舔東西。舔米外的糠,一直舔到里面的米。比喻占據的地方再奪取政權。也比喻由表及里,逐步進逼。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吳王濞列傳》:“里語有之,‘舐糠及米。’”
-
424
黍離麥秀
- 成語拼音:
- shǔ lí mài xiù
- 成語解釋:
- 哀傷亡國之辭。
- 成語出處:
- 《詩經·王風·黍離》:“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磨,中心搖搖。”《史記·宋微子世家》:“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與我好兮。”
-
425
三令五申
- 成語拼音:
- sān lìng wǔ shēn
- 成語解釋:
- 再三地命令和告誡。令:命令。申:說明。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鈇鉞,即三令五申之。”
-
426
霜露之病
- 成語拼音:
- shuāng lù zhī bìng
- 成語解釋:
- 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病。
- 成語出處:
-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
-
427
四面楚歌
- 成語拼音:
- sì miàn chǔ gē
- 成語解釋:
-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聲。后用來比喻四面受敵;處于孤立無援的處境。
- 成語出處:
- 《史記 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示例〗在這~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
428
食馬留肝
- 成語拼音:
- shí mǎ liú gān
- 成語解釋:
- 《史記 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云:‘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又《漢書。儒林傳 轅固》:“轅固,齊人也。以治《詩》孝景時為博士,與黃生爭論于上前……于是上曰:‘食肉毋食馬肝,未為不知味也;言學者毋言湯武受命
- 成語出處:
- 《史記·封禪書》:“文成(少翁)食馬肝死耳。”司馬貞索隱:“案:《論衡》云:‘氣熱而毒盛,故食走馬肝殺人。’”
-
429
聲名狼藉
- 成語拼音:
- shēng míng láng jí
- 成語解釋:
- 聲名:名譽;名聲;狼藉:傳說中狼群墊草而臥;起來時把草踏亂以消滅痕跡。后借以形容散亂;引申為破敗得不可收拾。形容聲望和名譽敗壞到極點;不可收拾。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蒙恬列傳》:“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于諸侯。”唐 司馬貞索隱:“言其惡聲狼藉,布于諸國。”
-
430
三毛七孔
- 成語拼音:
- sān máo qī kǒng
- 成語解釋:
- 《史記 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機。
- 成語出處:
-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唐張守節正義:“心重十二兩,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
431
孫龐斗智
- 成語拼音:
- sūn páng dòu zhì
- 成語解釋:
-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斗。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 成語出處:
- 《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
-
432
鼠竊狗盜
- 成語拼音:
- shǔ qiè gǒu dào
- 成語解釋:
- 竊:偷。像老鼠小量竊取;像狗鉆洞偷盜。指小偷小摸。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劉敬叔孫通列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耳,何足置之齒牙間。”
-
433
殺妻求將
- 成語拼音:
- shā qī qiú jiàng
- 成語解釋:
- 春秋時,吳起殺掉妻子以求得到魯國的信任和重用。比喻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滅絕人性的事。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
-
434
爽然若失
- 成語拼音:
- shuǎng rán ruò shī
- 成語解釋:
- 爽然:主意不定的樣子;若失:象失去依靠。形容心中無主、空虛悵惘的神態。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論》:“讀《服鳥賦》,同生死,輕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
435
勝任愉快
- 成語拼音:
- shèng rèn yú kuài
- 成語解釋:
- 指有能力擔當某項任務或工作;而且能很好地完成。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酷吏列傳》:“當是之時,吏治若救炎揚沸,非武健嚴酷,惡能勝其任而愉快乎?”
-
436
十日之飲
- 成語拼音:
- shí rì zhī yǐn
- 成語解釋:
- 比喻朋友連日盡情歡聚。
- 成語出處:
- 《史記·范睢蔡澤列傳》:“寡人聞君之高義,愿與君為布衣之友,君幸過寡人,寡人愿與君為十日之飲。”
-
437
螫手解腕
- 成語拼音:
- shì shǒu jǐe wǎn
- 成語解釋:
- 比喻為了顧全大局而忍痛犧牲局部。
- 成語出處:
- 《史記 田儋列傳》:“蝮螫手則斬手,螫足則斬足。何干?為害于身也。”
-
438
三豕涉河
- 成語拼音:
- sān shǐ shè hé
- 成語解釋:
- 比喻文字傳寫或刊印訛誤。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傳》:“子夏之晉,過衛,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于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
-
439
釋知遺形
- 成語拼音:
- shì shì yí xíng
- 成語解釋:
- 猶言棄智忘身。指超然物外,與世無爭。
- 成語出處:
- 《史記 屈原賈生列傳》:“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
440
深文巧詆
- 成語拼音:
- shēn wén qiǎo dǐ
- 成語解釋:
- 羅織罪名,蓄意毀謗。
- 成語出處:
- 《史記·汲鄭列傳》:“而刀筆吏專深文巧詆,陷人于罪。”
* 史記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