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史記的成語 (786個)

    461

    兔死狗烹

    成語拼音:
    tù sǐ gǒu pēng
    成語解釋:
    野兔捕殺了;獵狗無用;被煮著吃了。比喻事情成功之后;把效力有功的人拋棄或殺掉。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越王勾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462

    推食解衣

    成語拼音:
    tuī shí jiě yī
    成語解釋:
    推:讓。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關懷。
    成語出處:
    淮陰侯列傳》:“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463

    天粟馬角

    成語拼音:
    tiān sù mǎ jiǎo
    成語解釋:
    天雨粟,馬生角。謂不可能實現的事。
    成語出處:
    ·刺客列傳論》:“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
    464

    吞炭漆身

    成語拼音:
    tūn tàn qī shēn
    成語解釋:
    戰國時,豫讓受知于智伯。后,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于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刺客列傳》。后以為忍辱含垢,矢志復仇的典實。
    成語出處:
    戰國時,豫讓受知于智伯。后,韓、趙、魏三家合力攻殺智伯。豫讓為報知遇之恩,矢志復仇。于是漆身為厲,吞炭為啞,改變聲音形貌,伺機刺殺趙襄子,事敗而死。事見《戰國策·趙策一》、《·刺客列傳》。
    465

    天下無雙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wú shuāng
    成語解釋:
    天下找不出第二個。形容出類拔萃,獨一無二。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李將軍列傳》:“李廣才氣,天下無雙。”
    466

    天下洶洶

    成語拼音: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
    成語解釋:
    洶洶:喧擾。形容局勢動蕩,群情喧擾。
    成語出處:
    ·項羽本紀》:“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愿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467

    脫穎而出

    成語拼音:
    tuō yǐng ér chū
    成語解釋:
    如果毛遂早得到任用;就會像錐子放在布袋里那樣;錐針都能全部穿出來。比喻本領全部顯露出來。脫:脫露。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蚤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468

    途遙日暮

    成語拼音:
    tú yáo rì mù
    成語解釋:
    猶日暮途窮。比喻到了走投無路的或衰亡的境地。
    成語出處:
    語出《 平津侯主父列傳》:“吾日暮途遠,故倒行暴施之。”
    469

    談言微中

    成語拼音:
    tán yán wēi zhòng
    成語解釋:
    微中:微妙而又恰中要害。形容說話委婉而中肯。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滑稽列傳序》:“談言微中,亦可以解紛。”
    470

    同舟敵國

    成語拼音:
    tóng zhōu dí guó
    成語解釋:
    同舟共濟的人成了敵人。
    成語出處:
    ·孫子吳起列傳》:“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
    471

    廷爭面折

    成語拼音:
    tíng zhēng miàn zhé
    成語解釋:
    廷爭:在朝廷上爭論;面折:當面指責別人的過失。指直言敢諫。
    成語出處:
    ·呂太后本紀》:“于今面折廷爭,臣不如君。”
    472

    吞舟之魚

    成語拼音:
    tūn zhōu zhī yú
    成語解釋:
    能吞舟的大魚。常以喻人事之大者。
    成語出處:
    《莊子·庚桑楚》:“吞舟之魚,碭而失水。”《列子·楊朱》:“吞舟之魚,不游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污池。”《·酷吏列傳序》:“網漏于吞舟之魚,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473

    韋編三絕

    成語拼音:
    wéi biān sān jué
    成語解釋:
    韋編:用熟牛皮繩把竹簡編聯起來;三:概數,表示多次;絕:斷。編連竹簡的皮繩斷了三次。比喻讀書勤奮。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
    474

    萬不失一

    成語拼音:
    wàn bù shī yī
    成語解釋:
    失:失誤,差錯。一萬次中也不會失誤一次。形容非常有把握。亦作“萬不一失”、“萬無一失”、“萬無失一”。
    成語出處:
    《韓非子·解老》:“治鄉治邦蒞天下者,各以此科適觀息耗則萬不失一。”《·淮陰侯列傳》:“韓信曰:‘先生相人何如?’對曰:‘貴賤在于骨法,憂喜在于容色,成敗在于決斷,以此參之,萬不失一。’”
    475

    渭川千畝

    成語拼音:
    wèi chuān qiān mǔ
    成語解釋:
    用以言竹之繁茂。
    成語出處:
    貨殖列傳》:“齊魯千畝桑麻;渭川千畝竹……此其人皆與千戶侯等。”
    476

    穩操左券

    成語拼音:
    wén cāo zuǒ quàn
    成語解釋:
    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聯,雙方挌執一聯,左券就是左聯,常用作索償的憑證。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成語出處:
    ·田敬仲完世家》:“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
    477

    為德不卒

    成語拼音:
    wé dé bù zú
    成語解釋:
    卒:完畢,終了。指沒有把好事做到底。
    成語出處:
    西漢 司馬遷《 淮陰侯列傳》:“公,小人也,為德不卒。”
    478

    武斷鄉曲

    成語拼音:
    wǔ duàn xiāng qū
    成語解釋:
    指憑借勢力在民間橫行霸道。
    成語出處:
    平準書》:“當此之時,網疏而民富,役財驕溢,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于鄉曲。”
    479

    五羖大夫

    成語拼音:
    wǔ gǔ dà fū
    成語解釋:
    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賢才的大夫百里奚。
    成語出處:
    ·秦本紀》:“乃使人謂楚曰:‘吾媵臣百里奚在焉,請以五羖羊皮贖之。’……繆公大說,授之國政,號早曰‘五羖大夫’。”
    480

    王侯將相

    成語拼音:
    wáng hóu jiàng xiàng
    成語解釋:
    泛指封建社會中位尊、祿厚、權重、勢大的貴族。
    成語出處:
    ·陳涉世家》:“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史記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