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ABB式的成語 (1463個)

    521

    必躬必親

    成語拼音:
    bì gōng bì qīn
    成語解釋:
    指凡事都要自己經手。
    成語出處:
    《詩 小雅 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后轉為“必躬必親”。
    522

    不今不古

    成語拼音:
    bù jīn bù gǔ
    成語解釋: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后常比喻折衷。
    成語出處:
    西漢 揚雄《太玄經 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范望注:“既不合今,亦不合古。”
    523

    不即不離

    成語拼音:
    bù jí bù lí
    成語解釋:
    即:靠近;離:疏遠。既不親近也不疏遠。本是佛教用語;后用來指對待別人的態度不太接近;也不太疏遠。也用來表示差不離、不離譜(兒)。
    成語出處:
    《圓覺經》上卷:“不即不離,無縛無脫。始知眾生本來成佛,生死涅槃猶如做夢。”
    524

    不疾不徐

    成語拼音:
    bù jí bù xú
    成語解釋:
    疾:急速;徐:緩慢。不急不慢。
    成語出處:
    宋 黃庭堅《王純中墓志銘》:“君調用財力,不疾不徐,勞民勸功,公私以濟。”
    525

    不禁不由

    成語拼音:
    bù jīn bù yóu
    成語解釋:
    指不由自主。
    成語出處:
    《兒婦英雄傳》第十六回:“果然引動了那老頭兒的滿肚皮牢騷,不必等人盤問。他早不禁不由口似懸河的講將起來。”
    526

    不亢不卑

    成語拼音:
    bù kàng bù bēi
    成語解釋:
    亢: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成語出處: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56回:“他這遠愁近慮,不亢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527

    不抗不卑

    成語拼音:
    bù kàng bù bēi
    成語解釋:
    抗:高傲;卑:低、自卑。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
    成語出處:
    《紅樓夢》第五六回:“他這遠愁近慮,不抗不卑,他們奶奶就不是和咱們好,聽他這一番話,也必要自愧的變好了。”
    528

    不愧不怍

    成語拼音:
    bù kuì bù zuò
    成語解釋:
    愧、怍:慚愧。形容光明正大,問心無愧
    成語出處:
    戰國 鄒 孟軻《孟子 盡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
    529

    不倫不類

    成語拼音:
    bù lún bù lèi
    成語解釋:
    倫:類。既不像這一類;也不像那一類。形容不正派或不規范。也指將互不相關的事物拿來作比擬。
    成語出處:
    明 吳炳《療妒羹 絮影》:“眼中人不倫不類,阱中人不伶不俐。”
    530

    不冷不熱

    成語拼音:
    bù lěng bù rè
    成語解釋:
    指溫度不高不低,冷熱適中。亦比喻對人態度一般。
    成語出處: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五回:“便見他一只手高高兒的舉了一碗熬得透、得到不冷不熱、溫涼適中、可口兒的普洱茶來。”巴金《寒夜》三:“這一天是這個山城里少有的不冷不熱的好天。”
    531

    不磷不緇

    成語拼音:
    bù lín bù zī
    成語解釋:
    磨不薄,染不黑。比喻堅貞高潔的品質,不因外界影響而有所改變。
    成語出處:
    語出《論語 陽貨》:“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言至堅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雖在濁亂,濁亂不能污。”
    532

    不明不白

    成語拼音:
    bù míng bù bái
    成語解釋: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成語出處: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李生)常與這些輕薄少年,成群結隊,馳馬試劍,黑夜里往來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533

    不破不立

    成語拼音:
    bù pò bù lì
    成語解釋: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舊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成語出處: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們之間的斗爭是生死斗爭。”
    534

    悖入悖出

    成語拼音:
    bèi rù bèi chū
    成語解釋:
    悖:違背、胡亂。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財物,也會被別人用不正當的手段拿去。胡亂弄來的錢又胡亂花掉。
    成語出處: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535

    不仁不義

    成語拼音:
    bù rén bù yì
    成語解釋:
    仁:仁愛;義:道義。不講仁德,不講道義。形容品性卑劣、刻薄殘忍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 大學三》:“害人與穿窬,因為不仁不義。”
    536

    不日不月

    成語拼音:
    bù rì bù yuè
    成語解釋:
    指不計日月,沒有期限。
    成語出處:
    《詩經 王風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鄭玄注:“行役反無日月。”
    537

    不死不活

    成語拼音:
    bù sǐ bù huó
    成語解釋:
    形容事物沒有生氣
    成語出處:
    宋 朱熹《朱子語類》第48卷:“唯是被囚不死不活,這地位如何處,直是難。”
    538

    不聲不吭

    成語拼音:
    bù shēng bù kēng
    成語解釋:
    吭:出聲。不說話,不出聲
    成語出處: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他不聲不吭,唿地豁開人,帶著一股風直向工程隊對部走去。”
    539

    不生不滅

    成語拼音:
    bù shēng bù miè
    成語解釋:
    指超脫生死的界限。現指半死不活
    成語出處:
    明 吳承恩《西游記》第19回:“舍利子,是諸佛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540

    不僧不俗

    成語拼音:
    bù sēng bù sú
    成語解釋: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倫不類
    成語出處:
    明 馮夢龍《醒世恒言 張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時沒眼色,配著個不僧不俗如醉如癡蠢物,豈不誤了終身?”
    * ABB式的成語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