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得的成語故事
唐太宗時,唐朝屬國高麗國發生內亂,大臣支離殺死唐太宗立的國王后自立為王,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大將褚遂良認為這點小事不必皇帝親征,派一兩名精干的大將帶上十萬兵馬出征,小小高麗就“唾手可取”。 【典故】《后漢書·公孫瓚傳》始天下兵起,我謂唾掌而決。
李賢注引《九州春秋》曰 【解釋】唾手:往手上吐唾沫。動手就可以取得。比喻極容易得到。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容易得到
- 成語名稱:
- 唾手可得
- 成語拼音:
- tuò shǒu kě dé
- 成語解釋:
- 比喻非常容易得到。唾手:往手上吐唾沫。
- 典故出處:
- 《新唐書 褚遂良傳》:“但遣一二慎將,付銳兵十萬,翔會云輣,唾手可取。”
- 成語例句:
- (1)科學上沒有唾手可得的事,都需要經過艱苦的努力。(2)四個現代化決非唾手可得,只有付出艱苦的勞動才能使它實現。
- 唾手可得的詳細解釋
* 唾手可得的故事:唐太宗時,唐朝屬國高麗國發生內亂,大臣支離殺死唐太宗立的國王后自立為王,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大將褚遂良認為這點小事不必皇帝親征,派一兩名精干的大將帶上十萬兵馬出征,小小高麗就“唾手可取”。 【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