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蓋彌彰的成語故事
欲蓋彌彰這句成語是出自“左傳”。欲是希望的意思;蓋,是掩藏;彌,是更加;彰,是明顯;“欲蓋彌彰”是指一個人本來想隱藏事實,卻反而張揚開來,更加明顯。春秋時代,邾國的大夫黑肱,悄悄的將濫邑送給了魯國,希望魯國能給予他政治上的庇護。魯國答應了,便在史冊上將黑肱投奔魯國的事,直接用邾黑肱的名義記載了下來。魯國的正人君子看到了,就批評說:“一個人應該好好保護自己的名字,不要使它受到污辱,叛國者,罪狀永遠出現在歷史上,成為不義之人,萬世萬代都無法磨滅……有人想求名,但史冊卻不寫他的名字;有人想隱藏自己的名字,史冊反而將他的名字大書特書一番……。”上面這個故事的最后一節,原文是“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彰。”后來便成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
這個故事是勸人不要做出違背良心的事來,否則,即使是事后想掩飾,終究不能遮天,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必將為人所唾棄。所以,好好的愛惜自己的名字,不要讓它受到半點的污漬,這正是我們做人應有的道理啊!
欲蓋彌彰的解釋
這個故事是勸人不要做出違背良心的事來,否則,即使是事后想掩飾,終究不能遮天,十目所視,十指所指,必將為人所唾棄。所以,好好的愛惜自己的名字,不要讓它受到半點的污漬,這正是我們做人應有的道理啊!
- 成語名稱:
- 欲蓋彌彰
- 成語拼音:
- yù gài mí zhāng
- 成語解釋:
- 蓋:遮掩;彌:更加;彰:明顯。要掩蓋壞事的真相;結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顯。
- 典故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昭公七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蓋而名章,懲不義也。”
- 成語例句:
- 與其欲蓋彌彰,倒不如自己先認了。(聞一多《畫展》)
- 欲蓋彌彰的詳細解釋
* 欲蓋彌彰的故事:欲蓋彌彰這句成語是出自“左傳”。欲是希望的意思;蓋,是掩藏;彌,是更加;彰,是明顯;“欲蓋彌彰”是指一個人本來想隱藏事實,卻反而張揚開來,更加明顯。春秋時代,邾國的大夫黑肱,悄悄的將濫邑送給了魯國,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