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家政權的成語 (8個)
-
1
大盜竊國
- 成語拼音:
- dà dào qiè guó
- 成語解釋:
- 竊:盜取。形容壞人竊取國家政權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胠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
-
2
持衡擁璇
- 成語拼音:
- chí héng yōng xu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掌握國家政權。
- 成語出處:
- 《北齊書 文宣帝紀》:“昔放勛馳世,沉璧屬子;重華握歷,持衡擁璇。”
-
3
棟榱崩折
- 成語拼音:
- dòng cuī bēng zhé
- 成語解釋:
- 棟:正梁;榱:椽子;崩:崩壞;折:折斷。梁椽毀壞,指房屋倒塌,多比喻國家或政權傾覆
- 成語出處:
- 清·汪琬《前明兵科右給事中吳公墓志銘》:“棟榱崩折,勢莫能支。”
-
4
一國三公
- 成語拼音:
- yī guó sān gōng
- 成語解釋:
- 公:古代諸侯國君的通稱。一個國家有三個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權不統一,使人不知道聽誰的話好。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僖公五年》:“一國三公,吾誰適從?”
-
5
當家做主
- 成語拼音:
- dāng jiā zuò zhǔ
- 成語解釋:
- 當家:主持家務。本指主管家政,有權對家事做出決定。比喻在單位或國家中居主人翁地位
- 成語出處:
- 周立波《山鄉巨變》上卷:“要當支書,就得認真地當家做主。”
-
6
國中之國
- 成語拼音:
- guó zhōng zhī guó
- 成語解釋:
- 指一個國家內不受中央政權統轄的政權或地方
- 成語出處:
- 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六章:“上海市民也因租界形成‘國中之國’,中國人民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舉行愛國運動,無不恨恨不已。”
-
7
呂武操莽
- 成語拼音:
- lǚ wǔ cāo mǎng
- 成語解釋:
- 呂雉、武則天、曹操、王莽的合稱。舊時都被認為是以陰謀手段篡奪君位的野心家。因以之指竊取政權的國賊。
- 成語出處:
- 梁啟超《復金山中華會館書》:“即不愛皇,即不愛國,亦當愛身家,其忍聽呂武操莽為我寫賣奴契也?”
-
8
大事去矣
- 成語拼音:
- dà shì qù yǐ
- 成語解釋:
- 去:失去。形容事情無法挽回了。多指政權喪失,國家滅亡等大事。
- 成語出處:
- 漢·荀悅《漢紀·高祖紀》:“誠用此計,大事去矣。” 北周·庾信《哀江南賦》:“大事去矣,人之云亡。”
* 關于國家政權的成語 形容國家政權的成語 描述國家政權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