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懂得的成語 (42個)
-
21
年輕氣盛
- 成語拼音:
- nián qīng qì shèng
- 成語解釋:
- 年紀小,不懂得為人處世,喜歡爭強好勝
- 成語出處:
- 老舍《小型的復活》:“但是,年輕氣盛,誰管這一套呢!”
-
22
情竇初開
- 成語拼音:
- qíng dòu chū kāi
- 成語解釋:
- 指剛剛懂得愛情(多指少女)。
- 成語出處:
- 清 李漁《蜃中樓 耳卜》:“我和你自情竇初開之際,就等到如今了。”
-
23
情竇漸開
- 成語拼音:
- qíng dòu jiàn kāi
- 成語解釋:
- 竇:男女相愛的心竅。指少男少女逐漸懂得愛情
- 成語出處:
- 明·張居正《請皇太子出閣講學疏》:“蓋人生八歲,則知識漸長,情竇漸開。”
-
24
識二五而不知十
- 成語拼音:
- shí èr wǔ ér bù zhī shí
- 成語解釋:
- 只知道一個方面,而不懂得全面地觀察問題。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且王之所求者,斗晉楚也;晉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
-
25
生而知之
- 成語拼音:
- shēng ér zhī zhī
- 成語解釋:
- 生下來就懂得知識和道理。這是唯心主義者的觀點。
- 成語出處:
- 《論語·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26
識禮知書
- 成語拼音:
- shí lǐ zhī shū
- 成語解釋:
- 懂得禮儀,熟知詩書。
- 成語出處: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屬,寂沒入官,姓木名難兒,溫柔賢淑,識禮知書,兼通數學。”
-
27
識昧高卑
- 成語拼音:
- shí mèi gāo bēi
- 成語解釋:
- 識:見識;昧:昏暗。不懂得高下尊卑
- 成語出處:
- 唐·陸贄《奉天請罷瓊林,大盈二庫狀》:“是知牤俗昏鄙,識昧高下,不可以磨極臨,而可以誠義感。”
-
28
少年老成
- 成語拼音:
- shào nián lǎo chéng
- 成語解釋:
- 老成:經歷多。閱歷廣。懂得人情事故。人雖年輕;卻很老練穩重。
- 成語出處:
- 漢 趙岐《三輔決錄 韋康》:“韋元將年十五,身長八尺五寸,為郡主簿。楊彪稱曰:‘韋主簿年雖少,有老成之風,昂昂千里之駒。’”
-
29
三折股為良醫
- 成語拼音:
- sān zhé gǔ wéi liáng yī
- 成語解釋:
- 股:大腿。幾次折斷大腿,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 成語出處:
- 唐·歐陽詹《送洪孺卿赴舉序》:“三折股為良醫。予五升詞揚,四遭渏摭,是以竊知乎之則。”
-
30
三折肱為良醫
- 成語拼音:
- sān zhé gōng wéi liáng yī
- 成語解釋:
- 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 成語出處:
- 先秦 左丘明《左傳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31
三折其肱
- 成語拼音:
- sān zhé qí gōng
- 成語解釋:
- 肱:手臂。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自能造詣精深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為良醫。”
-
32
三折之肱
- 成語拼音:
- sān zhé zhī gōng
- 成語解釋:
- 肱:胳膊。幾次斷臂,就能懂得醫治斷臂的方法。后比喻對某事閱歷多,富有經驗,自能造詣精深
- 成語出處:
-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69回:“今聞老爺大展三折之肱,治我一國之主,若主上病愈,老爺江山有分,我輩皆臣子也,禮當拜請。”
-
33
徒讀父書
- 成語拼音:
- tú dú fù shū
- 成語解釋:
- 徒:只。父書:父親之言論。白讀父親的兵書。比喻人只知死讀書,不懂得運用知識,加以變通。
- 成語出處:
-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括徒能讀其父書,不知合變也。”
-
34
通權達變
- 成語拼音:
- tōng quán dá biàn
- 成語解釋:
- 通:懂得;權:權宜;達:通曉;懂得。通曉權宜;適應變化。指辦事不死守常規;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變通。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只好通權達變,放在手下備用吧。”
-
35
童子何知
- 成語拼音:
- tóng zǐ hé zhī
- 成語解釋:
- 童子:小孩子。小孩子懂得什么
- 成語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六年》:“國之存亡,天也,童子何知焉!”
-
36
尾生喪身
- 成語拼音:
- wěi shēng sàng shēn
- 成語解釋:
- 傳說魯國人尾生與一女子相約在橋下會面,水漲,尾生不愿失信,抱著橋柱被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 成語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
37
尾生之信
- 成語拼音:
- wěi shēng zhī xìn
- 成語解釋:
- 尾生: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他為守約而甘心淹死。比喻只知道守約,而不懂得權衡利害關系。
- 成語出處:
-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
-
38
一板三眼
- 成語拼音:
- yī bǎn sān yǎn
- 成語解釋:
- 板、眼:戲曲音樂的節拍。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或合規矩。有時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靈活掌握。
- 成語出處:
- 清 吳趼人《糊涂世界》第六卷:“老弟你看,如今的時勢,就是孔圣人活過來,一板三眼的去做,也不過是個書呆子罷了。”
-
39
一通百通
- 成語拼音:
- yī tōng bǎi tōng
- 成語解釋:
- 一個主要的弄通了;其他的自然也都會弄通。通:通曉;懂得。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西游記》:“這猴王也是他一竅通時百竅通,當時習了口訣,自習自練,將七十二般變化,都學成了。”
-
40
知難行易
- 成語拼音:
- zhī nán xíng yì
- 成語解釋:
- 易:容易。懂得事情的道理難,而實行卻比較容易
- 成語出處:
- 孫中山《民族主義》第五講:“諸君要知道知難行易的道理,可以參考我的學說。”
* 關于懂得的成語 形容懂得的成語 描述懂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