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支出的成語 (7個)
-
1
入不支出
- 成語拼音:
- rù bù zhī chū
- 成語解釋:
- 支:付出。收入不夠支付用度
- 成語出處:
- 宋·朱熹《行宮便殿奏札三》:“本路土瘠民貧……入少出多,往往例于常賦之外,多收加耗,重折價錢,尚且入不支出,公私俱困。”
-
2
寅支卯糧
- 成語拼音:
- yín zhī mǎo liáng
- 成語解釋:
- 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后的進項。比喻指經濟困難,入不敷出。
- 成語出處: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我有差使的時候,己是寅支卯糧的了。”
-
3
入不敷出
- 成語拼音:
- rù bù fū chū
- 成語解釋:
- 敷:足夠;出:支出。收入的不夠開支的。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107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
4
寅吃卯糧
- 成語拼音:
- yín chī mǎo liáng
- 成語解釋:
- 這一年吃了下一年的糧。比喻經濟困難,收入不夠支出,預先支用了以后的進項。比喻指經濟困難,入不敷出。
- 成語出處:
- 清 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5回:“我們只吃一分口糧,哪里會有多少錢?就是我們總爺,也是寅吃卯糧,先缺后空。”
-
5
開源節流
- 成語拼音:
- kāi yuán jié liú
- 成語解釋:
- 開源:開辟水源;節流:節制水流。開辟收入的新來源;節制支出;減少消耗。比喻增收節支。
- 成語出處:
- 荀況《荀子 富國》:“等賦府庫者,貨之流也。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而上不憂不足。”
-
6
量入為出
- 成語拼音:
- liàng rù wéi chū
- 成語解釋:
- 量:衡量;入:收入;出:支出。根據收的多少來決定支出的用度。
- 成語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王制》:“冢宰制國用,必于歲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國用……量入以為出。”
-
7
實報實銷
- 成語拼音:
- shí bào shí xiāo
- 成語解釋:
- 支出多少報銷多少
- 成語出處:
- 司馬文森《風雨桐江》第13章:“將來花多花少,實報實銷,我也不多要你一個。”
* 關于支出的成語 形容支出的成語 描述支出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