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章的成語 (357個)
-
201
者也之乎
- 成語拼音:
- zhě yě zhī hū
- 成語解釋:
- 者、也、之、乎都是古漢語里常用的虛詞。指講話或寫文章咬文嚼字。含諷刺意。
- 成語出處:
-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問黃金誰買《長門賦》,好不直錢也者也之乎。”
-
202
字斟句酌
- 成語拼音:
- zì zhēn jù zhuó
- 成語解釋: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成語出處: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
203
字字珠璣
- 成語拼音:
- zì zì zhū jī
- 成語解釋:
- 每個字都像珍珠一樣。比喻談話、文章的詞句十分優美。珠璣:珠子。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任憑是篇篇錦繡,字字珠璣,會不上一名進士。”
-
204
字字珠玉
- 成語拼音:
- zì zì zhū yù
- 成語解釋:
- 每一個字都像珍珠、寶玉那樣珍貴值錢。形容文章作的好,聲價高。
- 成語出處:
- 明 湯顯祖《邯鄲記 贈試》:“聽的黃榜招賢,盡把所贈資金,引動朝貴,則小生之文字字珠玉矣。”
-
205
聱牙佶屈
- 成語拼音:
- áo yá jí qū
- 成語解釋:
- 聱牙:不順口;佶屈:曲折。指文章讀起來不順口。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學解》:“周浩殷盤,佶屈聱牙。
-
206
蚌病成珠
- 成語拼音: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 成語解釋:
- 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
- 成語出處:
- 西漢 劉安《淮南子 說林訓》:“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207
蚌病生珠
- 成語拼音:
- bàng bìng shēng zhū
- 成語解釋:
- 比喻因不得志而寫出好文章來。同“蚌病成珠”。
- 成語出處:
- 高燮《題蔡哲夫所繪沈孝則〈冰雪廬圖〉即步哲夫韻》:“嗟哉蚌病乃生珠,詩漸可讀消雄圖。”
-
208
百鍛千煉
- 成語拼音:
- bǎi duàn qiān liàn
- 成語解釋:
- 鍛、煉:比喻文章的反復推敲。比喻文章字句再三推敲,力求精練
- 成語出處:
- 唐·皮日休《劉棗強碑》:“牢奇籠怪,百鍛為字,千煉成句,雖不在鐲太白,也后來之佳作也。”
-
209
筆底生花
- 成語拼音:
- bǐ dǐ shēng huā
- 成語解釋:
- 比喻文章寫得生動、出色
- 成語出處:
- 謝冕《遠方的星》:“有的同學則富于想象,筆底生花,具有當詩人的氣質。”
-
210
筆底煙花
- 成語拼音:
- bǐ dǐ yān huā
- 成語解釋:
- 比喻文章寫得生動、出色
- 成語出處:
- 清·錢泳《履園叢話·畫學·畫中人》:“筆底煙花傳海國,袖中詩句落吳船。”
-
211
筆酣墨飽
- 成語拼音:
- bǐ hān mò bǎo
- 成語解釋:
- 指文章表達流暢,內容充足。
- 成語出處:
- 秦牧《藝海拾貝 巨日》:“那些作品的作者在節骨眼上,沒有真正做到筆酣墨飽,因此,便不能獲得預期的作用了。”
-
212
補苴罅漏
- 成語拼音:
- bǔ jū xià lòu
- 成語解釋:
- 補苴:補綴;彌縫;罅:孔隙。修補好裂縫和漏洞。原指彌補儒家學說的缺欠和不足。后泛指彌補文章、理論中的缺陷和漏洞。
- 成語出處:
- 唐 韓愈《進學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補苴罅漏,張皇幽眇。”
-
213
波譎云詭
- 成語拼音:
- bō jué yún guǐ
- 成語解釋:
- 譎:變化多端。比喻文章如波云變化多致。也比喻事物變化多端,難以預料
- 成語出處:
- 漢 揚雄《甘泉賦》:“于是大廈云譎波詭,摧嶉而成觀。”
-
214
不堪一擊
- 成語拼音:
- bù kān yī jī
- 成語解釋:
- 不堪:經不起。經不起一打。形容十分脆弱。有時也指文章的論點不嚴密;經不起反駁。
- 成語出處:
- 王安憶《命運交響曲》:“我太響,心里卻在大聲地嚷:你的想法太不堪一擊了!”
-
215
波瀾老成
- 成語拼音:
- bō lán lǎo chéng
- 成語解釋:
- 波瀾:波濤,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練。形容文章氣勢雄壯,語句老練。
- 成語出處:
- 唐 杜甫《敬贈鄭諫議十韻》詩:“思飄云物外,律中鬼神驚。毫發無遺憾,波瀾獨老成。”
-
216
不蔓不支
- 成語拼音:
- bù màn bù zhī
- 成語解釋:
- 蔓:藤蔓,引伸為蔓延。既不蔓延,也不分支。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簡明扼
- 成語出處:
- 歐陽予倩《談昆劇和的演出》:“現在臺上演的把熊友惠和侯三姑的一般情節刪去,只留熊友蘭與蘇戍娟的一條線,干干凈凈八場戲,不蔓不支,我以為異常好。”
-
217
不能贊一詞
- 成語拼音:
- bù néng zàn yī cí
- 成語解釋:
- 贊一詞:說一句話。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形容文章非常完美
- 成語出處:
- 西漢 司馬遷《史記 孔子世家》:“至于為《春秋》,筆則筆,削則削,子夏之徒不能贊一詞。”
-
218
筆槍紙彈
- 成語拼音:
- bǐ qiāng zhǐ dàn
- 成語解釋:
- 指用筆墨文章作為論戰的武器
- 成語出處:
- 鄒韜奮《抗戰以來·“筆桿暴動”》:“現代很流行的用語,指筆和書報為‘筆槍紙彈’。”
-
219
不忍卒讀
- 成語拼音:
- bù rěn zú dú
- 成語解釋:
- 卒:盡,完。不忍心讀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內容悲慘動人。
- 成語出處:
- 清 百一居士《壺天錄》上卷:“閩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聯,一字一淚,如泣如訴,令人不忍卒讀。”
-
220
博士買驢
- 成語拼音:
- bó shì mǎi lǘ
- 成語解釋:
- 博士:古時官名。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沒有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 成語出處:
- 北齊 顏之推《顏氏家訓 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 關于文章的成語 形容文章的成語 描述文章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