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斟酌的成語 (13個)
-
1
酌古斟今
- 成語拼音:
- zhuó gǔ zhēn jīn
- 成語解釋:
- 謂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 成語出處:
- 明·楊慎《詞品·填詞用韻宜諧俗》:“此詞連用數韻,酌古斟今,尤妙。”
-
2
字斟句酌
- 成語拼音:
- zì zhēn jù zhuó
- 成語解釋:
- 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說話、作文章嚴謹慎重。斟酌:考慮;推敲。
- 成語出處:
- 清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灤陽消夏錄一》:“《論語》、《孟子》,宋儒積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斷非漢儒所及。”
-
3
斟酌損益
- 成語拼音:
- zhēn zhuó sǔn yì
- 成語解釋:
- 斟酌:考慮;損:減少;益:增加。仔細考慮,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 成語出處:
-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
4
一字不茍
- 成語拼音:
- yī zì bù gǒu
- 成語解釋:
- 形容寫文章不隨便下筆,每一個字都要斟酌。
- 成語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第16卷:“杜子美改罷長吟,一字不茍。”
-
5
衡情酌理
- 成語拼音:
- héng qíng zhuó lǐ
- 成語解釋:
- 估量情況,斟酌道理。
- 成語出處:
- 《宦海》第四回:“這兩位師老爺援古證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個巴字。”
-
6
酌古沿今
- 成語拼音:
- zhuó gǔ yán jīn
- 成語解釋:
- 謂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 成語出處:
- 唐·長孫訥言《〈切韻箋注〉序》:“此制酌古沿今,無以加也!”
-
7
便宜從事
- 成語拼音:
- biàn yí cóng shì
- 成語解釋:
- 便宜:方便合適。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
- 成語出處:
- 東漢 班固《漢書 循吏傳 龔遂》:“臣愿丞相御史且無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從事。”
-
8
便宜施行
- 成語拼音:
- bián yú shī xíng
- 成語解釋:
- 指可斟酌情勢,不拘規制條文,不須請示,自行處理。同“便宜從事”。
- 成語出處:
- 《史記 蕭相國世家》:“[蕭何]為法令約束,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輒奏上,可,許以從事;即不及奏上,輒以便宜施行,上來以聞。”
-
9
雕章琢句
- 成語拼音:
- diāo zhāng zhuó jù
- 成語解釋:
- 琢:雕刻玉石。像雕刻一樣對文章的字句仔細斟酌修飾。
- 成語出處:
- 宋 俞文豹《吹劍錄》:“此豈舒箋點翰,雕章琢句者所能出此!”
-
10
高下在心
- 成語拼音:
- gāo xià zài xīn
- 成語解釋:
- 高下:比喻伸和屈。原意是做事要斟酌情況,采取適當辦法。后形容能胸有成竹地處理事情。
- 成語出處:
- 左丘明《左傳 宣公十五年》:“天方授楚,未可與爭,雖晉之強,能違天乎?諺曰:‘高下在心。’”
-
11
嚼字咬文
- 成語拼音:
- jiáo zì yǎo wén
- 成語解釋:
- 嚼:將食物咬爛。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實質
- 成語出處:
- 清·張南莊《何曲·序》:“詎能嚼字咬文,又何須之乎者也。”
-
12
權時制宜
- 成語拼音:
- quán shí zhì yí
- 成語解釋:
- 斟酌形勢隨機應變。
- 成語出處:
- 漢·王充《論衡·答佞》:“人操行無恒,權時制宜,信者欺人,直者曲撓。”
-
13
彈筋估兩
- 成語拼音:
- tán jīn gū liǎng
- 成語解釋:
- 指過分仔細地斟酌掂量輕重
- 成語出處:
-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第一卷:“故意走出屋檐,件件的翻復認看,言真道假,彈筋估兩的在日光中炫耀。”
* 關于斟酌的成語 形容斟酌的成語 描述斟酌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