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燭字的成語 (40個)
-
1
秉燭待旦
- 成語拼音:
- bǐng zhú dài dàn
- 成語解釋:
- 旦:早晨。手持點燃的蠟燭待天亮。
- 成語出處:
- 明 施耐庵《水滸傳》第95回:“宋江秉燭待旦。”
-
2
秉燭夜游
- 成語拼音:
- bǐng zhú yè yóu
- 成語解釋:
- 秉:持。拿著蠟燭;夜里游玩。舊指及時行樂。也比喻珍惜光陰。
- 成語出處:
- 唐 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
-
3
炳燭夜游
- 成語拼音:
- bǐng zhú yè yóu
- 成語解釋:
- 炳:點燃。珍惜光陰。比喻及時行樂
- 成語出處:
- 三國 魏 曹丕《與吳質書》:“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
-
4
炳燭之明
- 成語拼音:
- bǐng zhú zhī míng
- 成語解釋:
- 炳燭:點燃蠟燭。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 成語出處:
- 漢·劉向《說苑·建本》:“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
-
5
當風秉燭
- 成語拼音:
- dāng fēng bǐng zhú
- 成語解釋:
- 秉:舉著。迎著風舉著蠟燭。比喻身陷危險境地。
- 成語出處:
- 明·無名氏《勘金環》第三折:“我性命恰便似當風秉燭,恰便似水不浮漚。”
-
6
洞房花燭
- 成語拼音:
- dòng fáng huā zhú
- 成語解釋:
- 深室之內點燃飾以龍鳳圖案的蠟燭;多指新婚之夜歡樂情景。
- 成語出處:
- 北周 庾信《和詠舞》詩:“洞房花燭明,燕余雙舞輕。”
-
7
洞隱燭微
- 成語拼音:
- dòng yǐn zhú wēi
- 成語解釋:
- 形容目光犀利,觀察事物深刻透徹。
- 成語出處:
- 清·馬建忠《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學師]謂[馬建忠]能洞隱燭微,提綱挈領,非徒鉆故紙者可比。”
-
8
洞幽燭微
- 成語拼音:
- dòng yōu zhú wēi
- 成語解釋:
- 洞:洞察;幽:深遠;燭:照亮;微:微末,精細處。形容目光銳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贈郡伯愚邵公報政序》:“有洞幽燭遠之明,有含茹翕張不疾不徐之度。”
-
9
洞幽燭遠
- 成語拼音:
- dòng yōu zhú yuǎn
- 成語解釋:
- 洞:洞察;幽:深遠;燭:照亮。形容目光銳利,能洞察事物幽深細微之處。
- 成語出處:
- 明 吳承恩《贈郡伯愚邵公報政序》:“有洞幽燭遠之明,有含茹翕張不疾不徐之度。”
-
10
燈燭輝煌
- 成語拼音:
- dēng zhú huī huáng
- 成語解釋:
- 輝煌:光輝耀眼。形容燈光燭火通明,光輝耀眼。
- 成語出處:
-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軍士引闞澤至,只見帳上燈燭輝煌,曹操憑幾危坐。”
-
11
洞燭其奸
- 成語拼音:
- dòng zhú qí jiān
- 成語解釋:
- 洞燭:洞察;洞悉。看透對方的陰謀詭計。形容觀察力強;看問題敏銳。
- 成語出處:
- 《明史 董傳策傳》:“(嚴)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
-
12
飛蛾赴燭
- 成語拼音:
- fēi é fù zhú
- 成語解釋:
- 見“飛蛾赴火”。
- 成語出處:
- 宋·黃庭堅《演雅》詩:“蛣蜣轉丸賤蘇合,飛蛾赴燭甘死禍。”
-
13
風前殘燭
- 成語拼音:
- fēng qián cán zhú
- 成語解釋:
- 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梁遇春《致石民書六通》:“良心(交與Nurse)已如風前殘燭,一片冰心,將付之東流矣。”
-
14
風檐刻燭
- 成語拼音:
- fēng yán kè zhú
- 成語解釋:
- 風檐:科舉時代的考場。指科舉時代考場寒冷,時間緊迫,十分艱苦
- 成語出處:
- 清·鈕琇《觚剩·五經中式》:“查林二公乃能于風檐刻燭時,立就二十三藝,洵未易才。”
-
15
風中秉燭
- 成語拼音:
- fēng zhōng bǐng zhú
- 成語解釋:
- 秉:拿著。風中拿著燭易滅。比喻臨近死亡的人或行將消滅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元·無名氏《海門張仲村樂堂》第一折:“我將世事都參透,幻身軀似風中秉燭,可憐見便似兀那水上浮漚。”
-
16
風燭殘年
- 成語拼音:
- fēng zhú cán nián
- 成語解釋:
- 風燭:風中的燭火。風中的燭火隨時都可能熄滅;人生垂暮之年的殘余時日;隨時都可能完結。比喻人到垂暮之年;活不長久了。
- 成語出處:
- 清 文康《兒女英雄傳》第21回:“只這風燭殘年,沒的倒得眼淚倒回去,望肚子里流。”
-
17
風燭草露
- 成語拼音:
- fēng zhú cǎo lù
- 成語解釋:
- 風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 成語出處:
- 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
18
風燭之年
- 成語拼音:
- fēng zhú zhī nián
- 成語解釋:
- 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 成語出處:
- 晉·王羲之《題衛夫人筆陳圖后》:“時年五十有三,或恐風燭奄及,聊遺教于子孫耳。”
-
19
風中之燭
- 成語拼音:
- fēng zhōng zhī zhú
- 成語解釋:
- 在風里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 成語出處:
- 明 李贄《覆鄧石陽書》:“猶聞拜疾趨,全不念風中之燭,滅在俄頃。”
-
20
火光燭天
- 成語拼音:
- huǒ guāng zhú tiān
- 成語解釋:
-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勢極大(多指火災)。
- 成語出處:
- 明·張岱《海志》:“火光燭天,海水如沸,此來得見海戰,尤奇。”
* 燭的成語,帶燭字的成語,包含燭字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