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字結尾的成語 (27個)
-
1
契船求劍
- 成語拼音:
- qì chuán qiú ji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拘泥成法,不知變通。語本《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后漢書·張衡傳》:“世易俗異,事執舛殊,不能通其變,而一度以揆之。斯
- 成語出處:
- 語本《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2
瞋目案劍
- 成語拼音:
- chēn mù àn jiàn
- 成語解釋:
-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圓雙眼,握著寶劍。形容帶劍者怒目圓睜的樣子
- 成語出處:
- 西漢·司馬遷《史記·酈生陸賈列傳》:“酈生瞋目案劍叱使者曰:‘走!’復入言沛公,吾高陽酒徒也。”
-
3
刻舟求劍
- 成語拼音:
- kè zhōu qiú jiàn
- 成語解釋:
- 舟:船;求:尋找;尋求。在船上刻記號;尋找失落水中的劍。比喻辦事方法不對頭;死守教條;拘泥固執;不知道隨著情勢的變化而變化。
- 成語出處:
- 戰國 呂不韋《呂氏春秋 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
4
松枝掛劍
- 成語拼音:
- sōng zhī guà jiàn
- 成語解釋:
- 《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掛劍”比喻
- 成語出處:
- 《史記·吳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還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從者曰:‘徐君已死,尚誰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許之,豈以死倍吾心哉!’
-
5
買犁賣劍
- 成語拼音:
- mǎi lí mài jiàn
- 成語解釋:
- 見“買犁賣劍”。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賀新郎·懷辛幼安用前韻》:“天下適安耕且老,看買犁賣劍平家鐵。”
-
6
買牛賣劍
- 成語拼音:
- mǎi niú mài jiàn
- 成語解釋:
- 見“買牛賣劍”。
- 成語出處:
- 元·朱庭玉《青杏子·歸隱》:“歸來好向林泉下,買牛賣劍,求田問舍,學圃耘瓜。”
-
7
尚方寶劍
- 成語拼音: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成語解釋:
- 上方寶劍。比喻極大的權力
- 成語出處:
- 清·石玉昆《小五義》第一回:“御賜尚方寶劍,先斬后奏,一路上代理民詞。”
-
8
帷燈匣劍
- 成語拼音:
- wéi dēng xiá jiàn
- 成語解釋:
- 以帷罩燈,以匣藏劍。比喻真相難明,令人猜疑。
- 成語出處: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杯影蛇弓魔入幻,帷燈匣劍鬼生疑。”
-
9
項莊舞劍
- 成語拼音: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
- 成語解釋:
- 見“項莊舞劍,意在沛公”
- 成語出處:
- 清·劉坤一《致張香濤書》:“[定興]乃于署督篆任內,奏參銀元局及淮山鹽務,牽涉敝署,不無激射之詞,論者謂為項莊舞劍,而弟因未嘗稍存芥蒂也。”
-
10
馳馬試劍
- 成語拼音:
- chi ma shi jian
- 成語解釋:
- 跑馬舞劍。指講習武事。馳:快跑。
- 成語出處:
- 戰國·鄒·孟軻《孟子·滕文公上》:“吾他日未嘗學問,好馳馬試劍。”
-
11
唇槍舌劍
- 成語拼音: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
- 成語解釋:
- 嘴唇像槍;舌頭像劍。形容能言善辯;言詞犀利;針鋒相對。也作“舌劍唇槍。”
- 成語出處:
- 元 高文秀《澠池會》一折:“憑著我唇槍舌劍定江山。”
-
12
風刀霜劍
- 成語拼音:
- fēng dāo shuāng jiàn
- 成語解釋:
- 冷風似刀寒霜如劍。形容氣候寒冷惡劣。也比喻周圍人際環境惡劣嚴酷。
- 成語出處:
- 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27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
13
刻船求劍
- 成語拼音:
- kè chuán qiú jiàn
- 成語解釋:
-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 成語出處:
- 唐·劉知畿《史通·因習》:“夫事有貿遷,而言無變革,此所謂膠柱而調瑟,刻船以求劍也。”
-
14
明珠按劍
- 成語拼音:
- míng zhū àn jiàn
- 成語解釋:
- 按:用手撫著。一方奉送夜光珠,另一方卻手持寶劍。比喻由于誤會以敵意回報對方
- 成語出處:
- 清·朱之瑜《德始堂記》:“今與賢之相知也新,而又語言不能通,不當有明珠按劍之舉;萬一他時復有晤期,更當掀髯抵掌,援古引今,目征其必然也。”
-
15
飄零書劍
- 成語拼音:
- piāo líng shū jiàn
- 成語解釋:
- 古時謂文人攜帶書劍,游學四方,到處飄泊。
- 成語出處:
-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如今雖是飄零書劍,家里也還有一百畝田,三四帶房子住著。”
-
16
棄書捐劍
- 成語拼音:
- qì shū juān ji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胸懷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 成語出處:
- 《史記·項羽本紀》:“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于是項梁乃教籍兵法。”
-
17
上方寶劍
- 成語拼音:
- shàng fāng bǎo jiàn
- 成語解釋:
- 見“上方劍”。
- 成語出處:
- 劉心武《鐘鼓樓》第一章:“乃至坐著小轎車來‘御駕親征’、拿著‘上方寶劍’(某大人物開的條子)來當場‘宣諭’。”
-
18
十年磨劍
- 成語拼音:
- shí nián mó ji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多年刻苦磨練。
- 成語出處:
- 唐 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
19
深情故劍
- 成語拼音:
- shēn qíng gù jiàn
- 成語解釋:
- 故劍:比喻結發之妻。結發夫妻情意濃厚。指不喜新厭舊。
- 成語出處:
- 《漢書·外戚傳上》:“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指,白立許倢伃為皇后。”
-
20
帷燈篋劍
- 成語拼音:
- wéi dēng qiè jiàn
- 成語解釋:
- 比喻真相難明,令人猜疑。同“帷燈匣劍”。
- 成語出處:
- 清·新廣東武生《黃蕭養回頭》:“如帷燈篋劍。如暮鼓晨鐘,隱隱約約,莫非正喻相關,真正令我難解。”
* 最后一個字是劍的成語,劍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