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字結尾的成語 (38個)
-
1
同聲之應
- 成語拼音:
- tóng shēng zhī yìng
- 成語解釋:
- 應:應和。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白采的詩——羸疾者的愛》:“這里深入顯出的工夫,使這樣奇異的主人公能與我們親近,讓我們逐漸的了解他,原諒他,最后和他作同聲之應。”
-
2
八方呼應
- 成語拼音:
- bā fāng hū yìng
- 成語解釋:
- 八方:四面八方。形容各方面互相呼應;彼此配合。
- 成語出處:
- 毛澤東《文匯報的資產階級方向應當批判》:“上下串連,八方呼應,以天下大亂、取而代之、逐步實行、終成大業為時局估計和最終目的者,到底只有較少人數。”
-
3
聲求氣應
- 成語拼音:
- shēng qiú qì yìng
- 成語解釋:
- 應:應和,共鳴;求:尋找。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周易 乾》:“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出而萬物睹。”
-
4
遙呼相應
- 成語拼音:
- yáo hū xiāng yīng
- 成語解釋:
- 見“遙相呼應”。
- 成語出處:
- 清·陳忱《續資治通鑒·宋寧宗嘉定六年》:“蒙古盡驅其家屬來攻,父子兄弟,往往遙呼相應,由是人無固志,故所至郡邑皆下。”
-
5
有求斯應
- 成語拼音:
- yǒu qiú sī yìng
- 成語解釋:
- 斯:則;應:應答,承諾。只要有人請求幫助就答應
- 成語出處:
- 《唐睿宗太極元年登黃地祗于方丘樂章·林鐘商》:“有求斯應,無德不親,降靈醉止,休征萬人。”
-
6
此發彼應
- 成語拼音:
- cǐ fā bǐ yīng
- 成語解釋:
- 這里發動,那里響應。
- 成語出處:
- 清·陳天華《警世鐘》:“各做各的,怎么行呢?一定是要互相聯絡,此發彼應才行。”
-
7
混應濫應
- 成語拼音:
- hùn yīng làn yīng
- 成語解釋:
- 指隨便答應別人的請求。
- 成語出處:
-
8
鳴鶴之應
- 成語拼音:
- míng hè zhī yīng
- 成語解釋:
-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后以“鳴鶴之應”比喻誠篤之心相互應和。
- 成語出處:
- 《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誠篤至,雖在闇昧,物亦應焉。”孔穎達疏:“處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則聲聞于外,為同類之所應焉。”
-
9
群山四應
- 成語拼音:
- qún shān sì yìng
- 成語解釋:
- 應:應和。四面群山紛紛響應。比喻一聲號召,人們群起響應
- 成語出處:
- 朱自清《論標語口號》:“為的是‘發聾振聵’,是‘群山四應’,是人民的覺醒與起來。”
-
10
山崩鐘應
- 成語拼音:
- shān bēng zhōng yìng
- 成語解釋:
- 比喻同類事物相感應。
- 成語出處:
- 南朝 宋 劉敬叔《異苑》第二卷:“此蜀郡銅山崩,故鐘鳴應之耳。”
-
11
山鳴谷應
- 成語拼音:
- shān míng gǔ yìng
- 成語解釋:
- 形容回音響亮;也比喻此鳴彼應;互相配合。
- 成語出處:
- 宋 蘇軾《后赤壁賦》:“戛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云涌,余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
12
銅山西崩,洛鐘東應
- 成語拼音:
- tóng shān xī bēnɡ,luò zhōng dōng yìng
- 成語解釋:
- 比喻重大事件彼此相互影響。
- 成語出處:
-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銅山西崩,靈鐘應應。”
-
13
同聲相應
- 成語拼音: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
- 成語解釋:
- 同類的事物相互感應。指志趣、意見相同的人互相響應,自然地結合在一起。
- 成語出處:
- 《周易 干》:“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云從龍,風從虎。圣人作而萬物睹。”
-
14
外合里應
- 成語拼音:
- wài hé lǐ yìng
- 成語解釋:
- 外面攻打,里面接應。
- 成語出處:
- 《前漢書平話》上卷:“高皇大喜,既便來日準備外合里應,拿捉陳豨。”
-
15
心手相應
- 成語拼音:
- xīn shǒu xiāng yìng
- 成語解釋:
- 形容手法熟練,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
- 成語出處:
- 《梁書 蕭子云傳》:“筆力勁駿,心手相應。”
-
16
一呼百應
- 成語拼音:
- yì hū bǎi yìng
- 成語解釋:
- 呼:召喚。應:響應。一人發出號召;眾人紛紛響應。
- 成語出處:
- 明 天然癡叟《石點頭》:“因是爪牙四布,一呼百應,遠近聞名,人人畏懼,是一個公行大盜,通天神棍。”
-
17
云合響應
- 成語拼音:
- yún hé xiǎng yīng
- 成語解釋:
- 猶言云集響應。
- 成語出處:
- 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一書》:“是云合響應之勢,而非可安坐而致也。”
-
18
遙相呼應
- 成語拼音:
- yáo xiāng hū yìng
- 成語解釋:
- 遙遠:遠遠地。應:照應。指遠遠地互相照應。配合。
- 成語出處:
- 《清史稿 許友信傳》:“且鄭成功出沒閩、浙,奉其為號,遙相應和,聲勢頗張。”
-
19
表里相應
- 成語拼音:
- biǎo lǐ xiāng yìng
- 成語解釋:
- 內外互相應合。
- 成語出處:
- 《漢書 燕刺王劉旦傳》:“非以中外有人,表里相應故邪?”
-
20
此動彼應
- 成語拼音:
- cǐ dòng bǐ yīng
- 成語解釋:
- 見“此發彼應”。
- 成語出處:
- 裘廷梁《論白話為維新之本》:“君之于民,如腦筋于耳目手足,此動彼應,頃刻而成。”
* 最后一個字是應的成語,應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