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字結尾的成語 (14個)
-
1
大敗而逃
- 成語拼音:
- dà bài ér táo
- 成語解釋:
- 指吃了敗仗慌張逃跑
- 成語出處:
-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99回:“斗了多時,李孝逸被余承志一槍刺在腿上,大敗而逃。”
-
2
劫數難逃
- 成語拼音:
- jié shù nán táo
- 成語解釋:
- 佛家用語,命中注定的災禍。命中注定的災禍難以逃脫。
- 成語出處:
-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50回:“那怕你佛祖親來,也消了胸中五氣。逢此陣劫數難逃,遇他時真人怎躲。”
-
3
望風而逃
- 成語拼音:
- wàng fēng ér táo
- 成語解釋:
- 遠遠望見對方的氣勢很盛;就嚇得逃跑了。風:風聲;氣勢。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曹操以百萬之眾,聞吾之名,望風而逃,今汝何人,敢不投降!”
-
4
聞風而逃
- 成語拼音:
- wén fēng ér táo
- 成語解釋:
- 風:風聲。聽到風聲,立即逃跑。
- 成語出處:
-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12回:“只要望見土匪的影子,早已聞風而逃。”
-
5
插翅難逃
- 成語拼音:
- chā chì nán táo
- 成語解釋:
- 插上翅膀也難逃走。比喻陷入困境,怎么也逃不了。
- 成語出處:
- 清 錢采《說岳全傳》第37回:“康王見兀術將次趕上,真個插翅難逃,只得束手就擒。”
-
6
倉皇出逃
- 成語拼音:
- cāng huáng chū táo
- 成語解釋:
- 倉皇:匆忙,慌張。慌慌張張地外出逃跑。
- 成語出處:
- 南唐·李煜《破陣子》:“最是倉皇離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
7
東奔西逃
- 成語拼音:
- dōng bēn xī táo
- 成語解釋:
- 同“東逃西竄”。
- 成語出處:
- 曹禺《王昭君》第二幕:“他打過多少次敗仗,東奔西逃,最后決定了與漢家和好的大計。”
-
8
東躲西逃
- 成語拼音:
- dōng duǒ xī táo
- 成語解釋:
- 躲:躲藏,避開。形容四處逃散,分頭躲藏。形容極為驚慌
- 成語出處:
-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2回:“這公子左沖右突,那番兵東躲西逃,直殺透番營。”
-
9
臨陣脫逃
- 成語拼音:
- lín zhèn tuō táo
- 成語解釋:
- 脫:離開。臨到上陣打仗時卻逃跑了。指貪生怕死;沒有膽量。
- 成語出處:
- 清 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你們中國的兵勇,一到有起事來,不是半途潰散,便是臨陣脫逃,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
10
畏罪潛逃
- 成語拼音:
- wèi zuì qián táo
- 成語解釋:
- 潛:暗中。犯了罪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
- 成語出處:
- 郭沫若《呂不韋與秦王政的批判》:“方士侯生、盧生等騙了始皇幾年,畏罪潛逃。”
-
11
席卷而逃
- 成語拼音:
- xí juǎn ér táo
- 成語解釋:
- 指偷了全部貴重衣物逃跑。
- 成語出處:
- 清·吳趼人《恨海》第九回:“過了沒有幾個月,這金如玉就罄其所有,席卷而逃,便把他鬧窮了。”
-
12
在劫難逃
- 成語拼音:
- zài jié nán táo
- 成語解釋:
- 劫:劫數。佛教指大災難。原指命中注定;后指不可避免的災難。
- 成語出處:
- 元 無名氏《馮玉蘭夜月泣江舟》:“那兩個是船家將錢覓到,也都在劫數里不能逃。”
-
13
落荒而逃
- 成語拼音:
- luò huāng ér táo
- 成語解釋:
- 離開大路;逃向荒野。形容戰敗后狼狽地逃走。也比喻處于尷尬窘迫境地時狼狽而去。
- 成語出處:
- 明 羅貫中《三國演義》:“玄德望見‘地公將軍’旗號,飛馬趕來,張寶落荒而走。”
-
14
罪責難逃
- 成語拼音:
- zuì zé nán táo
- 成語解釋:
- 因為犯罪,在法律上應承擔的責任是難以逃卻的
- 成語出處:
- 明·王守仁《批右江道移置鳳化縣南丹衛事宜呈》:“若其因循玩愒,隳績廢事,非獨自敗壞,抑且罪責難逃。”
* 最后一個字是逃的成語,逃字結尾的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