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形容下午的詞語

    形容下午的詞語:1. 溫暖;2. 慵懶;3. 疲憊;4. 安靜;5. 昏沉;6. 暮色;7. 舒適;8. 憂郁;9. 悶熱;10. 沉悶;11. 悠閑;12. 靜謐;13. 暖意;14. 瞌睡;15. 暗淡;16. 陽光;17. 輕松;18. 倦怠;19. 落日;20. 舒服

    形容下午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拼音/解釋
    下午 下午 下午,xià wǔ,與上午相對,從正午十二點到十八點的一段時間,一般指從正午十二點后到日落的一段時間。英文簡寫為pm、P.M.或p.m.。
    下午茶 下午茶 (餐飲形式)下午茶是餐飲方式之一,用餐時間介乎午餐和晚餐之間,可以追溯到英國17世紀時期,綿延至今,漸變成現代人休閑習慣。由于下午茶并不是每天的正餐,所以不是每天都會有下午茶。 近代的下午茶發展自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式下午茶(afternoon tea),一邊吃著西式糕點一邊喝茶。其在中國逐漸流行,隨著各地餐飲文化的融合,悄然在世界各地發展起來。
    午時 午時 (時辰)午時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別稱。如宋蘇舜欽《紫閣寺聯句詩》:“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午時 午時 (時辰)午時即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上午11時正至下午 1 時正)。而正午十二時又有平午、平晝、亭午等別稱。如宋蘇舜欽《紫閣寺聯句詩》:“日光平午見,霧氣半天蒸。”這時候太陽最猛烈,相傳這時陽氣達到極限,陰氣將會產生,而馬是陰類動物。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上午 上午 上午一般指是早上九時至十一時這段時間,但廣義上也指凌晨間。上午(半夜12時至中午11時59分)在國際上一般用AM標記,下午(中午12時至半夜11時59分)用PM標記
    酉時 酉時 下午 5 時正至下午 7 時正,雞開始歸巢。如白天樂《醉歌》云:“黃雞崔曉丑時鳴,白日催懌西前沒。”故酉時又叫日入。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舊時記時法指下午五點鐘到七點鐘的時間。(酉,地支的第十位。)
    下半天 下半天 xià bàn tiān 下午,指中午十二點到日入前的一段時間。
    酉時 酉時 下午 5 時正至下午 7 時正,雞開始歸巢。如白天樂《醉歌》云:“黃雞崔曉丑時鳴,白日催懌西前沒。”故酉時又叫日入。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舊時記時法指下午五點鐘到七點鐘的時間。(酉,地支的第十位。)
    申時 申時 下午3時正至下午5時正,別稱哺時、日哺。如杜甫《徐步》詩有“荒庭日欲哺”之句。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中班 中班 中班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zhōngbān,解釋1:船舶從午夜到上午四點的值班班次;解釋2:從下午到半夜的工作班次;解釋3:幼兒園里由五周歲至六周歲的兒童所編成的班級。
    申時 申時 下午3時正至下午5時正,別稱哺時、日哺。如杜甫《徐步》詩有“荒庭日欲哺”之句。十二時辰是古人根據一日間太陽出沒的自然規律、天色的變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產活動、生活習慣而歸納總結、獨創于世的。十二時表時獨特、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對人類天文歷法的一大杰出貢獻,也是我國燦爛的文化瑰寶之一。
    下晝 下晝 下晝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ià zhòu,意思是下午;下半天。
    下晝 下晝 下晝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xià zhòu,意思是下午;下半天。
    后半晌 后半晌 <方言>(~兒)下午。 他~兒在家的,現在不知到哪兒去了。
    後半晌 后半晌 <方言>(~兒)下午。 他~兒在家的,現在不知到哪兒去了。
    后晌 后晌 后晌,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hòu shǎng,釋義為北方方言,晚上、下午,出自《元典章·戶部二·官吏》。
    後晌 后晌 后晌,是一個漢語詞匯,拼音hòu shǎng,釋義為北方方言,晚上、下午,出自《元典章·戶部二·官吏》。
    下晌 下晌 下晌,讀音xià shǎng,漢語詞語,方言,即下午。
    畫酉 畫酉 畫酉,讀音為huà yǒu,漢語詞語,指古時官署規定酉時(下午五至七時)下班簽退。
    畫酉 畫酉 畫酉,讀音為huà yǒu,漢語詞語,指古時官署規定酉時(下午五至七時)下班簽退。
    燎草兒 燎草兒 liǎo cǎo ér 燎草兒(燎草兒) 我國北方的一種民俗。農歷年三十下午,到祖墳上燒紙,然后點燃谷秸,持回家中,意在引導“祖靈”回家過年。 梁斌 《紅旗譜》三九:“哥兒倆胳膊底下夾著粟谷草,懷里揣著爆竹,到老墳上去燎草兒。
    燎草兒 燎草兒 liǎo cǎo ér 燎草兒(燎草兒) 我國北方的一種民俗。農歷年三十下午,到祖墳上燒紙,然后點燃谷秸,持回家中,意在引導“祖靈”回家過年。 梁斌 《紅旗譜》三九:“哥兒倆胳膊底下夾著粟谷草,懷里揣著爆竹,到老墳上去燎草兒。
    申牌 申牌 申牌,漢語詞匯,拼音為shēn pái,是下午三時至五時的意思。出自《水滸傳》。
    能夠 能夠 能夠,(1) 表示有可能 (2) 表示具備某種能力 這個問題他能夠解決 (3) 表示有條件;可以 今天下午的會議我們都能夠參加。
    未刻 未刻 未刻 [period of the day from 1 p.m. to 3 p.m.]指下午一點至三點鐘 未刻迅雷甚雨。——《廣東軍務記》
    瞎吹牛 瞎吹牛 xiā chuī niú [throw the bull] 以無目的的閑聊來消磨時間 下午大部分時間都圍坐在那里瞎吹牛
    中晡 中晡 【釋義】:古代地支記時法中的正申時。相當于下午四點鐘。
    能夠 能夠 能夠,(1) 表示有可能 (2) 表示具備某種能力 這個問題他能夠解決 (3) 表示有條件;可以 今天下午的會議我們都能夠參加。
    午餐 午餐 (三餐之一)午餐(又名午飯、中餐、中飯等等),是指大約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時間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點至兩點。在中國大陸,午餐的用餐時間通常是上午十一點至下午一點的兩個小時。人們認為中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也是食物和能量的主要補充,有所謂“早餐吃得好,中餐吃得飽,晚餐吃得少”的說法。
    中飯 中飯 中飯(又名午餐、中餐、午飯等等),是指大約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時間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點至兩點。在中國大陸,午餐的用餐時間通常在十一點至十三點間。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午飯都在下午二到三點左右。
    中飯 中飯 中飯(又名午餐、中餐、午飯等等),是指大約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時間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點至兩點。在中國大陸,午餐的用餐時間通常在十一點至十三點間。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國大陸的一些農村午飯都在下午二到三點左右。
    午飯 午飯 (三餐之一)一天之中,中午的飯食,時間一般在中午12點左右。一份營養豐富的午餐為人們提供整個下午的能量,合理搭配的午餐需要有主食:米飯或者面,北方也有以饅頭為主食的;肉類:或者雞蛋等提供蛋白質;蔬菜;湯等。
    午飯 午飯 (三餐之一)一天之中,中午的飯食,時間一般在中午12點左右。一份營養豐富的午餐為人們提供整個下午的能量,合理搭配的午餐需要有主食:米飯或者面,北方也有以饅頭為主食的;肉類:或者雞蛋等提供蛋白質;蔬菜;湯等。
    正餐 正餐 正餐,不同的國家有不同說法。20世紀西方社會以晚餐作為正餐,但在諾曼人時代,正餐是上午11點,羅馬人則在下午3-4點之間,法王查理五世統治期間(1337-1380)為上午9點。正餐早者,在其后進一次量小的晚餐,正餐晚者則在正餐前的下午進一次午餐。在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將早餐作為正餐,而現代英國工人階級家庭則是當是作點心。外國人一天中都比較忙碌,所以早餐和午餐都沒時間認真吃只有到了晚上才回精心準備豐盛的晚餐。所以正餐是晚餐。
    午休 午休 午休:漢語詞匯 午休:網絡流行詞 午休 (漢語詞匯)午休,指午間的休息。午休,可帶來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的放松。它和夜間的睡眠一樣,午休不僅可以消除由于白天工作的緊張,還可以消除煩躁并保持良好的情緒。另外,午休還可以彌補由于夜間失眠造成的影響,因此,午休可以提高下午的工作效率。
    晌午 晌午 晌午,拼音shǎngwǔ,是俚語,在中原地區,一般指早飯后到午飯前的這段時間,部分地區表示“中午”、“正午”之意。還有的地區表示下午15:00--17:00『末時、申時』時段,以及一日五餐(早點、早飯、晌午、晚飯、晚點)中的”晌午“。
    老頭 老頭 (詞語解釋)老頭在古漢語中指五十至七十歲的高齡的老人,也指年紀大的人。另外有同名電影《老頭》,是由楊天乙導演的中國電影,片中主角是一群公共住宅區里的一些退休老頭,每天上午九、十點鐘提著小凳子自動聚到住宅區人行道上的某棵樹下,聊天;中午回家吃飯,然后又回到樹下,還是聊天,至下午五、六點散去。
    老頭 老頭 (詞語解釋)老頭在古漢語中指五十至七十歲的高齡的老人,也指年紀大的人。另外有同名電影《老頭》,是由楊天乙導演的中國電影,片中主角是一群公共住宅區里的一些退休老頭,每天上午九、十點鐘提著小凳子自動聚到住宅區人行道上的某棵樹下,聊天;中午回家吃飯,然后又回到樹下,還是聊天,至下午五、六點散去。
    過晌 過晌 晌”是中午的意思。如“傍晌”,“過晌”等,“傍晌”指臨近中午的意思,傍字用法同傍晚中的用法。“過晌”指下午。
    頭晌 頭晌 “晌”是中午的意思。如“傍晌”,“過晌”等,“傍晌”指臨近中午的意思,傍字用法同傍晚中的用法。“過晌”指下午。
    過晌 過晌 晌”是中午的意思。如“傍晌”,“過晌”等,“傍晌”指臨近中午的意思,傍字用法同傍晚中的用法。“過晌”指下午。
    頭晌 頭晌 “晌”是中午的意思。如“傍晌”,“過晌”等,“傍晌”指臨近中午的意思,傍字用法同傍晚中的用法。“過晌”指下午。
    掉換 掉換 掉換:①彼此互換:掉換位置;咱們倆掉換一下,你上午值班,我下午值班。②更換:掉換領導班子;這根木料太細,掉換一根粗的。也作調換。
    早上 早上 早上也稱為早晨、晨、朝或上午。指日出至傍晚的時刻,與中午、下午、晚上、凌晨、清晨合組成一天。中國古代的將一天分為十二時辰,辰時即為現代二十四小時制的07:00至09:00。
    后半天 下午;下半天。
    掉換 掉換 掉換:①彼此互換:掉換位置;咱們倆掉換一下,你上午值班,我下午值班。②更換:掉換領導班子;這根木料太細,掉換一根粗的。也作調換。
    後半天 下午;下半天。
    天文時 辭典解釋天文時  tiān wén shí     平均太陽時。其法自正午起至翌日正午止,連續作二十四小時計算,不分上下午。 也稱為「天文日」。
    戴頭 戴頭 明媒正娶婚——戴頭 出嫁姑娘的儀式又叫“戴頭”,一般都在下午6時許開始。出嫁姑娘的儀式在下午6時許開始
    日昳 日昳 中國古時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現在的兩小時。 日昳(dié)是十二時之一,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下午 1 時正至下午 3 時正羊)。羊在這段時間吃草。
    戴頭 戴頭 明媒正娶婚——戴頭 出嫁姑娘的儀式又叫“戴頭”,一般都在下午6時許開始。出嫁姑娘的儀式在下午6時許開始
    噩耗 噩耗 噩耗,極度不好的消息。耗:消息。出自清趙翼《哭蔣立崖之訃》詩:“噩耗傳來夢亦驚,寢門為位淚泉傾。”魯迅《華蓋集續編·記念劉和珍君》:“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眾向執政府請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說衛隊居然開槍,死傷至數百人,而劉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
    冷吟 冷吟 1993年發表第一首詩,迄今已在全國近百家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小說、評論、歌曲等600余首(篇)。部分作品被《青年文摘》等刊物轉載。入選《山東30年詩選》等多種選本。著有詩集《上午九點》《下午茶》。山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
    暮色蒼茫 【解釋】指時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出處】《茅盾散文·旅蹤屐痕·海參崴印象》:“海參崴在冬季白晝時間極短。上午八時天還未大亮,下午五時,已經暮色蒼茫。”【示例】座間談笑風聲,不覺已是~。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公普 公普 所謂“公普”又稱中元祭或盂蘭盆會,就是農歷7月地方最大盛典,當地民眾參加由信仰中心寺廟主辦普度活動。 一切費用由地方上人士共同捐獻分攤!公普時參加各公司行號及個人家庭備齊祭祀用品至公普舉辦地點擺設,主辦寺廟也會舉辦法會,請法師或僧侶前來念經超度孤魂野鬼。 公普時間固定,有半天﹝上午到傍晚﹞、半夜﹝下午1點到晚上12點﹞、一天﹝一晝夜﹞、二天﹝二晝夜﹞......等等,費用及規模隨時間長短而有不同,無論如何,都要約一、兩個月前就開始前置作業相關準備。
    廣播體操 廣播體操 廣播體操是一項廣為人知,練習者眾多的體育運動。廣播體操是一種徒手操,不用器械,只要有限的場地就可以開展,通常跟隨廣播進行鍛煉,也可以用口令指揮節奏。從80年代末期,廣播體操曾經在中央電視臺CCTV2頻道播放過一段時間,2005年從CCTV2停播,2010年8月9日起,每天上午10時和下午3時,北京體育廣播將會每天播出2遍第8套廣播體操。 曾經做廣播體操在中國的百姓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健身方式,百萬人同做廣播體操的景象令一代又一代人難忘,現在開始做第八套廣播體操,事業單位、企業單位都全面推行第八套廣播體操。
    烈日當空 辭典解釋烈日當空  liè rì dāng kōng     炎熱的太陽高掛天空。形容天氣酷熱。 如:「最近的天氣,上午烈日當空,下午卻雷雨大作,真傷腦筋!」
    暮色蒼茫 暮色蒼茫【解釋】指時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出處】《茅盾散文·旅蹤屐痕·海參崴印象》:“海參崴在冬季白晝時間極短。上午八時天還未大亮,下午五時,已經暮色蒼茫。”【示例】座間談笑風聲,不覺已是~。 ◎《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
    離峰用電 辭典解釋離峰用電  lí fēng yòng diàn     離開電廠供電尖峰時段的用電。臺灣電力公司鑒于尖峰時間用電量激增,加重發電的負擔,乃鼓勵大眾使用離峰用電,并予以電價優待。所謂離峰用電時間指星期日及國定例假日全天,及平日下午十時三十分,至次日上午七時三十分止。
    槍桿子 槍桿子 作  者: 張正隆 著 出 版 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9 字  數: 508000 頁  數: 505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010072944 包  裝: 平裝 定價:¥59.80  還原戰爭血腥,還原戰爭雄性,還原戰爭人性,還原戰爭真相。 一本關于“四野”歷史的正本清源之作,血性作家封筆巨獻。 遼沈戰役后,東北野戰軍進關、南下,一直打到海南島。 這部長篇報告文學,記述了主要發生在共和國元年的這樣一個全過程。槍打炮轟中,是鮮為人知的歷史中的新聞,是用槍桿子打江山的親歷者的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只有他們才能一觸摸到的那種惟此一次的感覺,也是因此改變了命運的人類中有著共同歷史文化的最大的一群人的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 目錄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一、勝利來得太快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三、蔣介石步步不跟趟 第二章 “狗皮帽子,進關了!” 一、“二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 二、四野夠榮耀的 三、“東北大軍進了關,就像猛虎下了山”——“東北虎”之一 第二篇 黃土地 第三章 各打各的算盤 一、“布衣將軍”——“戰犯錄”之一 二、蔣介石缺乏統帥氣度 三、毛澤東用兵真如神 第四章 傅作義的命根子——35軍 一、郭景云一錯再錯——“戰犯錄”之二 二、機斷專行——“四野名將錄”之一 三、虎撲羊群——“東北虎”之二 四、忠肝義膽——續“戰犯錄”之二 五、如虎添翼——“東北虎”之三 第五章 瑞雪 一、統帥 二、血戰豐臺——“東北虎”之四 三、張家口決口 四、傅作義沒出一招好棋——續“戰犯錄”之一 第六章 虎嘯津門 一、實話實說——“四野名將錄”之二 二、都希望另人說出自己想說的話 三、天津已是囊中物 四、前線總指揮——“四野名將錄”之三 五、虎氣——“四野名將錄”之四 六、將軍原是放牛娃——“四野名將錄”之五 七、金湯橋!金湯橋!——“東北虎”之五 八、這個184師“真頑強”呀! 九、“一切為傅負責”——“戰犯錄”之三 十、共產黨沒有海軍 第三篇 北平和平 第七章 能戰方能和 一、“基本方針是徹底解除他們的武裝” 二、最痛苦的人是誰?——再續“戰犯錄”之一 三、名將無名——“四野名將錄”之六 四、傅作義之義——他不是戰犯了 五、“殺頭將軍”與“抹淚將軍” 第八章 看紅裝素裹 一、虎師雄威——“東北虎”之六 二、大改編 三、“到皇帝住的地方看看”——“1949年的感覺”之一 第四篇 下江南 第九章 長江不是三八線 一、蔣介石要“和平”了 二、李宗仁去不掉個“代”字——“戰犯錄”之四 三、白崇禧一國民黨的最后一張王牌一“戰犯錄”之五 四、毛澤東一口一個“白匪” 第十章 南下!南下! 一、先遣兵團 二、南下工作團 三、國軍成了“扒路軍” 第十一章 血路 一、5縱還未攻過城呢——“東北虎”之七 二、戰江南——“東北虎”之八 三、“當年的紅軍回來了”——“1949年的感覺”之二 第五篇 攻心為上 第十二章 識時務者 一、瓜熟蒂落 二、“我是共產黨” 三、張軫成了解放軍的軍長 四、“大好河山” 第十三章 長沙不是四平 一、程潛要為毛澤東劃船了 二、陳明仁之明 三、“就范” 四、血火青樹坪 第六篇 南下——難下 第十四章 水土不服 一、江南路難行——“東北虎”之九 二、正負40度——“東北虎”之十 三、拉稀生疥打擺子——“東北虎”之十一 四、“南船北馬” 五、“又紅又綠三道箍,兩頭細來中間粗——打一物” 第十五章 “糧食問題現成為影響行動的根本問題” 一、一天兩頓稀粥——“東北虎”之十二 二、“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 三、糧食!糧食! 四、南方北方 第十六章 “兵強馬壯運動” 一、養好本錢 二、三伏練兵 三、“成績不說跑不了,問題不說不得了” 四、“誰對老百姓好,老百姓就跟誰走” 五、“誰不說俺家鄉好” 第十七章 走遍中國 一、腳是最寶貴的 二、巾幗風采 三、“漫行中國” 第七篇 紅土地 第十八章 大迂回、大包圍 一、白崇禧像條泥鰍——續“戰犯錄”之五 二、渴望決戰 三、毛澤東高瞻遠矚 第十九章 并非“反越位戰術”——、“那眼睛毒啊” 二、白崇禧太需要場勝仗了——再續“戰犯錄”之五 三、越級指揮 四、不開會 五、不輕敵 六、“我們要活潑” 七、吃了一個梨 第二十章 紅月亮 一、旗宮丁盛——“四野名將錄”之七 二、又一道鐵閘——“四野名將錄”之八 三、白崇禧的命根子——7軍. 四、餓虎撲食——“東北虎”之十三 五、新中國叫“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的感覺”之三 第八篇 向前!向前! 第二十一章 國民黨沒有“主場” 一、國民黨暗無天日 二、“廣東大團結” 三、白崇禧回老家——仍續“戰犯錄”之五 第二十二章 追窮寇 一、跑進羊城——“東北虎”之十四 二、“此為帶最后陸的最重要的一次大戰”——“東北虎”之十五 三、“將你們的威風從錦州、天津一直顯到桂林、南寧去!”——“東北虎”之十六 四、“兄弟部隊” 五、“照張狼狽相吧” 六、戰爭景觀 第九篇 解放區的天 第二十三章 接收!接收! 一、接收城市真忙 二、我們是共產黨 三、“中南王” 第二十四章 剿匪 一、“打了大仗打小仗,打了大蔣打小蔣”——“東北虎”之十七 二、“山多洞多槍多匪多”——“東北虎”之十八 三、“天下太平,廣西大亂”——“東北虎”之十九 第十篇 向天涯 第二十五章 兵發雷州半島 一、“伯陵防線”——“戰犯錄”之六 二、“原子手榴彈” 三、船是個大問題 四、虎變蛟龍——“東北虎”之二十 第二十六章 最后一戰 一、打江山是為了坐江山——“1949年的感覺”之五 二、迎擊最后一顆子彈——“1949年的感覺”之六并“四野名將錄”之九 三、23年紅旗不倒——“四野名將錄”之十 四、大醫醫國——“四野名將錄”之十一 五、要不是他極力推動,海南島會不會成為第二個臺灣?——“四野名將錄”之十二 第二十七章 跨海之戰 一、偷渡——“東北虎”之二十一 二、陸軍海戰隊——“東北虎”之二十二 三、包圍、反包圍、反反包圍——“東北虎”之二十三 四、天涯海角——“東北虎”之二十四 后記 身后有只狼 第一篇 紅了黑土地 第一章 太陽是從東邊升起來的 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中國共產黨人,以迅雷不及 掩耳之勢攻城略地,所向披靡。 一、勝利來得太快 黑土地上的最后一面“青天白日”旗,是1948年11月8日在錦西葫蘆島消逝的。 3年前,也是這個季節,國民黨最先闖關東的幾個軍,就是從秦皇島和葫蘆島登陸的。襯著蔚藍色的大海,美械、半美械的軍人,黃潮般蜂擁上岸,蝗蟲樣撲向黑土地。幾個回合后,東北民主聯軍就被趕過松花江,在南滿則被擠壓在瀕臨朝鮮的臨江、蒙江(今靖字)、撫松、長白4個巴掌大的小縣。窮追不舍的國民黨軍隊大喊大叫:共軍兄弟們,你們沒路走了,快投降吧!不投降就把你們趕進長白山啃樹皮,轟進鴨綠江喝涼水! 那時候,要說3年后的黑土地會變成這等模樣,別說國民黨,連共產黨自己都不會相信。 初冬清冷的陽光下,長春在刺鼻的尸臭中喘出了活氣兒。比之槍打炮轟、血火飛進的錦州,沈陽應該說基本完好無損。在那村鎮大多叫做“窩棚”的遼西平原上,打塌的房屋朝天張著大口,燒焦的樹木有的還在冒著青煙,東倒西歪的車炮都成了黑糊糊的鐵骷髏,胃囊飽滿的野狗、烏鴉興奮地嬉鬧、聒叫著。 先后闖進關東的,加上在各地擴充的,110萬國民黨軍隊,只從營口跑掉幾萬人。 黑土地上的共產黨人,這一刻在做什么? 全力以赴進行史無前例的大接收。 1948年10月26日,圍殲廖耀湘兵團的遼西大會戰還在激烈進行時,東北局就在哈爾濱南崗的高崗住處召開緊急會議,決定成立以陳云為首的沈陽軍管會。隨即抽調干部,進行動員,29日乘專列南下,30日趕到開原時,沈陽尚未解放。軍管會就在專列上辦公、開會,制定人城守則,準備發布公告,編好一天的《沈陽時報》,連軍管會、衛戍區、市政府及各部門的招牌都做好了。 專列上的燈光通宵達旦。 11月2日黃昏,就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宣布沈陽解放的同時,軍管會進入這座東北最大的城市。 在此之前,錦州、長春、鞍山、撫順、本溪等地,也陸續實施軍管。 首當其沖的是糧食問題。或者向當地商會籌借,或者從外地調運,有的城市運糧車隊是隨軍管會一道進城的。長春不用說了,對于這座餓殍之城而言,那是重中之重。遼寧洪澇,沈陽周圍各縣主要農作物高梁,1948年顆粒無收。我們是共產黨,讓老百姓吃不飽飯,那算什么為人民打江山,還怎么坐江山? 票子是個大問題。治安是個大問題。恢復供水供電及交通是個大問題。目光到處,那些堆積如山的問題,哪個是容你慢慢來的小問題?就說走路吧,全國各地都是右側通行,唯獨東北還是沿襲偽滿時期的左側通行。有人說解放了,連路也不知道怎么走了。軍管會開了兩次會,兩種意見爭執不下,也不能再爭執下去了。那時被老百姓稱做“電車”的汽車,雖不像今天這樣多,可馬車、人力車多呀,幾乎要覆住路面了。人命關天,不迅速決斷,隨時都可能出事、添亂。 敵機轟炸,重點目標是兵工廠和彈藥庫。敵特活動,縱火暗殺造謠。幾萬國民黨散俘在街頭游蕩,流氓和少數貧民乘亂打劫。必須盡快使該停的停下來,該動的動起來,萬家燈火簇擁著的城市才能活起來。 東北局抽調4干多新老干部接收沈陽,哈爾濱除看家守攤的外,幾乎是傾巢出動了。可偌大個沈陽,區區4千人才哪到哪呀,只能是重要部門、廠礦才派去個軍代表。更何況還有那么多城市等著接收呢。 “戰錦方為大問題”,毛澤東高瞻遠矚。 打下錦州,攻城部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往城外搶運戰利品。槍炮、彈藥、被服、糧食、罐頭,大都是美國貨,車拉肩扛,汽油桶則手推腳蹬,像壓路機一樣轟轟隆隆朝城外滾。 錦州打下來就是自己的了,為什么還要往城外搶運東西呀?因為當時心里還不大有底,擔心東西對進的敵人可能將其重新奪占。 離休前為駐錦州某軍副軍長的翟文清,自1938年參軍后就不斷立功,并在遼沈戰役攻克錦州中成為戰斗英雄。 這位個頭不高、身上還嵌著彈片的老人,身體很結實。老人每天4點半起床,到錦州鐵路分局廣場,那兒有個老年活動中心,伴著音樂做健身操,然后慢跑、快走。每月要交1元錢,許多人認識他,說老軍長是戰斗英雄,還是解放咱錦州的戰斗英雄,不用交錢。他說那是過去的事了。大家說沒有過去哪有現在呀?他說現在咱們都一樣,都是在這里健身的老人,我不過是個打過仗的老頭,不能搞特殊化。 當年這里叫錦州鐵路局,是范漢杰的指揮所之一,充滿耳鼓的是槍炮聲和沖鋒號。“打過仗的老頭”,當時是3縱7師2l團8連指導員,率領連隊打下遼西省政府大樓,又沖到這里的。是夜間,喘著粗氣,全速奔跑。周圍槍炮聲不斷,子彈在路面上犁出一道道火星子,腳下都是磚頭瓦塊和敵人的尸體。他記得在這個廣場上還絆了一跤,爬起來再跑,手上、身上都是血,黏糊糊的。 在東北第一次受傷,是1947年初四保臨江中的三保臨江的小荒溝戰斗,右膝蓋被子彈打穿。零下40多度,滴水成冰,雪白血紅,那人一會兒就凍僵了。 比天氣更冷酷的是形勢。三九天,許多官兵穿著單衣。沒吃的,扒開沒膝深的積雪,翻尋老鄉因戰亂而沒來得及收獲的玉米棒子,煮玉米粒子吃。敵人那個猖狂呀,像瘋狗似的追攆你,打了敗仗也咬住你不放,當了俘虜也不服你。那時候政治教育講得最多的,也最形象的,就是現在是黎明前的黑暗,是爬山頭,爬上山頭就是勝利。 闖到關東后有個口號,叫“獨霸東北”,因為太離譜了,很快就沒了聲息。翟文清15歲參軍,無論多么艱難困苦,從未對勝利失去過信心。只是這“山頭”要爬到什么時候呀?那時看那形勢,少說也得個八年抗戰吧? 沒想到一打下錦州、長春、沈陽,還有在遼西的那個精銳的廖耀湘兵團,國民黨就像多米諾骨牌似的稀里嘩啦了,就“獨霸東北”了。 連毛澤東都覺得勝利來得太快了。 二、毛澤東吃著碗里,看著鍋里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一個有50多戶人家的小山村。 西靠太行山麓,東鄰華北平原,周圍山嶺環抱,覆滿村后山岡的蒼松翠柏,讓人想到“西柏坡”的得名。村中農舍頂上聳立的電臺天線,伴著村前奔騰不息的滹沱河,日夜彈唱著共產黨人的勝利進行曲。 錦州城破,范漢杰化裝出逃被俘,被押送到城北30里的忙牛屯,吃驚不小:林彪就在這里呀! 那潛臺詞是:早知道林彪在這里,早把這里炸平了。 而自1947年3月離開延安后,就在國民黨的視線中沒了蹤影的毛澤東,魚兒游進大海般隱身在這黃土地的山村農家,籌劃、指揮了蜚聲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 毛澤東在滹沱河邊散步。 太陽通紅,河水清亮,就像毛澤東的心情和思緒。 井岡山→瑞金→延安→西柏坡,在毛澤東踏動歷史的足音中,中國革命正在硝煙中隆隆馳向下一個停靠點一一不,那已經不是停靠點,而是定都北平。 “革命搖籃井岡山”,這是后來的話,還有什么“井岡山道路通天下”。當年一些人是怎么說毛澤東的?“山大王”,“農民領袖”,“麥淇淋式的馬克思主義者”。也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列主義,他卻放著現成的、正宗的十月革命道路不走,倒把隊伍拉上了土匪出沒的井岡山,“占山為王”,這不是明擺著的“歪門邪道”嗎? “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這話沒錯。誰也不能一口吃成個胖子,一下子把全中國收入囊中,只能一省、數省一步步地來,就如同今天已被黑土地那數省勝利的現實證明了的那樣。問題在于這“奪取一省或數省的首先勝利”,做的卻是“奪取中心城市”的文章。在農村有時都站不住腳,讓人家攆得到處跑,卻惦著去攻打、奪取大城市,這不是沒會走就想跑,拿雞蛋往石頭上碰嗎? 罷工、罷課、示威、游行,人家一出動軍隊,你就沒咒念了。你也拿起槍桿子,在城市里能干過人家?八一南昌起義,占領南昌又不得不退出,秋收起義攻打長沙的計劃根本就行不通。城市歷來是反動勢力最強大的地方,共產黨人在城市連生存都困難,又談何發展?符合中國國情的唯一的出路,只能是到農村去,到天高地闊的廣大農村中去。 井岡山道路一一農村包圍城市并最終奪取城市之路。 毛澤東“一覽眾山小”的睿智和氣度,在于無論中國革命面臨怎樣的窘境、險境,都能以其最具中國特色的思想指點迷津,照亮征程,并一往無前的付諸行動。 正如鄧小平上世紀80年代所言,如果沒有毛澤東同志的正確領導,中國革命還會在黑暗中探索更長的時間。 而這一刻,一想到東北和包括熱河、內蒙東部的那片從未涉足的豐饒的黑土地,毛澤東就激動、興奮不已。 新中國成立后的“鋼都”(鞍山)、“煤都”(撫順)、“電都”(小豐滿),都在東北。而據1943年統計,東北生鐵生產量占全國87.7%,鋼材占93%,煤炭占49.5%,發電量占78.2%,水泥占66%,鐵路、公路長度分別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和將近一半。沈陽還有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東北素有“糧倉”之稱,盛產大豆、高梁、玉米、小麥,其中大豆產量占全世界的60%以上。東北還有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木材蓄量占全國的1/3。 1945年,毛澤東在黨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東北是很重要的,從我們黨,從中國革命的最近將來的前途看,東北是特別重要的。如果我們把現有的一切根據地都丟了,只要我們有了東北,中國革命就有了鞏固的基礎。” 只要有了東北! 現在有了東北! 東北豐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在中國革命和建設中,日益顯見其舉足輕重的作用。 而這一刻,毛澤東立馬想用、也立馬可用的,則是黑土地上那支兵強馬壯、驍勇善戰的東北野戰軍,即后來的第四野戰軍。 1948年11月6日,即遼沈戰役結束的第四天,華東野戰軍和中原野戰軍,聯合發起淮海戰役,包圍了黃百韜兵團5個軍,并對徐州形成合圍態勢,以爭取殲滅劉峙集團于長江以北。與此同時,西北野戰軍發起冬季攻勢,挫敗了胡宗南集團的“機動防御”戰略,將其牢牢地鉗制在西北戰場而動彈不得。 華北野戰兵團先后發起察綏戰役和太原戰役,包圍了歸綏(今呼和浩特)和太原。 與初冬的曠野和群山融為一色的西柏坡,隨著電臺滴滴答答的發報聲呼應而來的,都是令毛澤東心曠神怡的捷報佳音。 全國各戰場的勝利,特別是遼沈大捷,使國共雙方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國民黨軍隊已由內戰初始的430萬人下降到290萬人,解放軍則由120余萬人增至300萬,翻了一番還多。而比數量更重要的,是質量、士氣和人心。 1948年11月14日,毛澤東在《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一文中斷言:“原來預計,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大約需要五年左右時間,便可以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反動政府。現在看來,只需從現時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就可能將國民黨反動政府從根本上打倒了。” 而兩個月前的9月7日,即遼沈戰役即將發起前五天,毛澤東在給“林羅劉”的電報中說:“我們準備五年左右(從一九四六年七月起)根本上打倒國民黨,這是具有可能性的。” 一個遼沈戰役,把5年打成3年。 問題是下一步挪動哪個棋子? 西北、中原、華東、東北,毛澤東高屋建瓴的目光通覽周邊戰場,一次次地凝望東北時,他關注的是華北,是平津。 10月31日,中央軍委就東北野戰軍在遼沈戰役結束后的任務,電示“林羅劉”并東北局和華北局:“應休整一個月左右,約于十二月上旬或中旬開始出動,攻擊平津一帶。” 11月4日,在給“林羅劉譚”。的電報中,又說明了同樣的意見。 而現在,毛澤東準備讓林彪提前進關了。 因為自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將黃百韜兵團大部殲滅后,有跡象表明華北傅作義系的20個師可能退守綏遠,蔣介石的中央軍24個師可能海運江南,加強長江下游防線,從而延緩國民黨的反動統治。 毛澤東的既定方針是:務將華北敵軍就地殲滅1 11月16日凌晨4時,毛澤東給“林羅劉”發電,征詢意見: 請你們考慮你們究以早日入關為好.還是在東北完成休整計劃然后入關為好,并以結果電告為盼。 第二天下午,“林羅劉譚”復電: 東北主力提早入關很困難。因為東北解放后,部隊思想發生很大波動。東北籍戰士怕離開家鄉,怕走路太遠,甚至某些干部已開始生長享受情緒。需要以大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因忙于戰后問題的處理,還未正式向戰士解釋此問題,正布置通過各種方式解釋此問題。同時新兵和俘虜戰士的補充還未就緒,爭取工作也要有相當時間,否則逃亡減員會更嚴重。此外部隊冬大衣、棉帽、棉鞋均尚未發下。 一大堆困難,都是實情。 自9月12日奔襲北寧線始,到11月10日占領錦西、葫蘆島,東北全境解放,東北野戰軍人未解甲,馬未停蹄,就沒閑著。錦州血戰,塔山阻擊戰,黑山阻擊戰,圍殲廖耀湘兵團,再奔去沈陽、營口,急行軍,強行軍,許多人都累脫相了。戰后一些老戰友見面,都有點認不出來了。傷亡也大。攻打錦州的5個縱隊和阻援的兩個縱隊,傷亡都在1/3左右。黑土地上最能打的“虎師”2縱5師,傷亡將近一半。 林彪講的和沒講的這些困難,毛澤東大體上都清楚。 同一天22時,毛澤東再次致電“林羅劉”: 欲抑留蔣、傅兩部于華北,以華北我軍現有兵力。是無法完成的。如 果蔣匪集中其24個師于津沽一帶掩護海運,我們集中程黃、楊羅耿兩兵團,無法破壞其計劃。如果使用楊羅耿于察綏方面,亦沒有充分把握阻止傅系西退,因傅系可在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前,乃至楊羅耿到達綏東之后,利用其騎兵、汽車及地方熟悉等條件,經大青山北麓沖過去,我軍只能截殲其一部,難于殲其主力,傅系一退,蔣系必同時南退,使我們兩頭失塌…… 由于上述種種原因,望你們鄭重考慮下述兩個方案: (甲)東北野戰軍提前于本月25日(戌有)左右起向關內開動,預計現在錦、義地區的部隊,下月10日(亥灰)以前可到天津、唐山地區,如敵正在南撤,我可殲其一部或大部;如敵尚未開動,我可抑留該敵,繼續休整,并修復北寧路,然后大舉殲敵。 (乙)不管蔣、傅軍是否撤走,仍按原計劃休整到12月半,然后南進。即使說,蔣、傅要撒就讓其撤走,你們則準備到平津后無仗可打時即沿平漢路南下,先在長江中游作戰,逐步東進與劉、陳會攻京滬。

    其它詞語熱搜

    * 形容下午的詞語:1. 溫暖;2. 慵懶;3. 疲憊;4. 安靜;5. 昏沉;6. 暮色;7. 舒適;8. 憂郁;9. 悶熱;10. 沉悶;11. 悠閑;12. 靜謐;13. 暖意;14. 瞌睡;15. 暗淡;16. 陽光;17. 輕松;18. 倦怠;19. 落日;20. 舒服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