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面積大的詞語
形容面積大的詞語:1. 巨大的;2. 宏偉的;3. 廣闊的;4. 遼闊的;5. 寬敞的;6. 巨型的;7. 無邊無際的;8. 巨無霸的;9. 巨型的;10. 無垠的;11. 巨幅的;12. 大面積的;13. 開闊的;14. 巨大無比的;15. 巨額的;16. 大規模的;17. 巨型化的;18. 巨量的;19. 巨大的空間;20. 巨型的建筑
形容面積大的詞語 相關詞語和解釋
詞語 | 拼音/解釋 |
---|---|
頃畝 | 頃畝 頃畝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是qǐnɡ mǔ, 釋義:1、百畝;形容面積大。2、頃和畝。泛指土地面積。3.丈量;用頃或畝計算。 |
頃畝 | 頃畝 頃畝是一個漢語詞語, 拼音是qǐnɡ mǔ, 釋義:1、百畝;形容面積大。2、頃和畝。泛指土地面積。3.丈量;用頃或畝計算。 |
間量 | 間量 間量 jiānliang [the area of a room;floor space] [方]∶房子的面積大小 房子間量兒太小 |
間量 | 間量 間量 jiānliang [the area of a room;floor space] [方]∶房子的面積大小 房子間量兒太小 |
面積 | 面積 物體所占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面積就是所占平面圖形的大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公認的面積單位,用字母可以表示為(m2,dm2,cm2)。 面積是表示平面中二維圖形或形狀或平面層的程度的數量。表面積是三維物體的二維表面上的模擬物。面積可以理解為具有給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積是形成形狀的模型所必需的。 |
非洲 | 非洲 (世界七大洲之一)非洲(拉丁文:Africa),全稱阿非利加洲,位于東半球西部,歐洲以南,亞洲之西,東瀕印度洋,西臨大西洋,縱跨赤道南北,面積大約為3020萬平方公里(土地面積),占全球總陸地面積的20.4%,是世界第二大洲,同時也是人口第二大洲(約12億)。 非洲大陸東至哈豐角(東經51°24',北緯10°27'),南至厄加勒斯角(東經20°02',南緯34°51'),西至佛得角(西經17°33',北緯14°45'),北至吉蘭角(本賽卡角)(東經9°50',北緯37°21')。 非洲大陸高原面積廣闊,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積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陸”之稱。海拔2000以上的山地高原約占非洲面積5%。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帶,不足非洲面積的10%。非洲大陸平均海拔為650米。 非洲是世界古人類和古文明的發源地之一,公元前4000年便有最早的文字記載。非洲北部的埃及是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 自1415年葡萄牙占領休達,歐洲列強開始進行對非洲殖民統治,約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達到巔峰,約有95%非洲領土遭到列強瓜分,資源長期遭到掠奪。1847年后殖民地陸續獨立,而非洲獨立年(1960年)則象征非洲脫離列強統治,非洲殖民時代結束。 由于長期種族沖突、熱帶疾病叢生、工業化引發的環境破壞,從前西方殖民主義,獨立后腐敗政權,使非洲成為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一個洲,全非洲一年的貿易總額僅占全世界的百分之一。 通常所說非洲人指的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尼格羅人種非洲居民,即非洲黑人。 |
表面積 | 表面積 所有立體圖形外面的面積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積。如:圓柱體表面積為(“C底”為底面圓的周長,R為底面圓的半徑)立體圖形S=C底*h + 2πR^2,S=2πR*h + 2πR^2。 |
金門島 | 金門島 金門島是廈門灣的島嶼,面積151.65平方公里,人口約10.54萬人,金門島與廈門市距離約10公里,曾是一座前沿軍事島嶼。 金門島位于泉州市西南海域,孤懸于廈門島東海外,扼廈港咽喉,為閩南屏障,東望臺灣,西對廈門,明代曾筑城墻于島上,據說當年鄭成功曾起兵于此。 金門島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中部狹窄,東西兩端寬廣,東翼面積大于西翼。全島東西向約20公里。南北向最長處在東端,約15.5公里。中部狹窄處僅3公里。主峰太武海拔253米, 島上只有小溪流,源短量小。 金門島面積約132平方公里,東西長而南北窄,最高點太武山(253米)在島之東部。金門島多丘陵、灣岸,烈嶼在島之西南隔海峽相望。金門島礦產有花崗石、瓷土等,人工造林成效彰著,特產金門高粱聞名遐邇。金門島境內歷史最悠久的古跡是邱良功母節孝坊(1812),人口約105434人(2012)。 |
寬廣 | 寬廣 寬廣,是漢語詞匯,解釋為面積大,寬闊。 |
博洛尼亞大學 | 博洛尼亞大學 博洛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Bologna)是一所久負盛名的研究型綜合類大學,是西方最古老的大學、歐洲四大文化中心之首,有著極高的學術威望和影響力。與巴黎大學(法國)、牛津大學(英國)和薩拉曼卡大學(西班牙)并稱歐洲四大名校,被譽為歐洲“大學之母”,是世界范圍內廣泛公認的,擁有完整大學體系并發展至今的第一所大學,始建立于1088年,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博洛尼亞大學坐落于意大利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的首府博洛尼亞,由依內里奧于1088年創立,主校區座落于意大利博洛尼亞城的贊鮑尼大街33號,各個學院分布在市區的各處,學校的使用面積大約有35萬平方米。但丁、彼德拉克、丟勒、伊拉斯謨、哥爾多尼、哥白尼,馬可尼(無線電之父),安伯托·艾柯等都曾在這里學習或執教。 博洛尼亞大學是歐洲頂尖大學科英布拉集團、歐洲大學聯盟(Europeaum)、烏德列支網絡(Utrecht Network) ,IRES-8核心成員。 2017年U.S.NEWS 世界大學排名第149名,其農業(38)、工程科學(97)、物理學(66)、空間科學(82)均排名在世界前100名。 2017年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考古學排名32名,法學排名第47名。 2016年ARWU世界大學學科排名第51-75名(電氣電子工程)。 2016年QS世界大學專業排名考古學排名第36名。 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第180位。 2019年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第122位。 |
面積 | 面積 物體所占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面積就是所占平面圖形的大小,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是公認的面積單位,用字母可以表示為(m2,dm2,cm2)。 面積是表示平面中二維圖形或形狀或平面層的程度的數量。表面積是三維物體的二維表面上的模擬物。面積可以理解為具有給定厚度的材料的量,面積是形成形狀的模型所必需的。 |
闊大 | 闊大 1.形容知識、氣度、性格等方面寬闊博大。2.指具體事物在體積、面積、數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
西湖 | 西湖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和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它是中國大陸主要的觀賞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和中國唯一一個湖泊類文化遺產。 西湖三面環山,面積約6.39平方千米,東西寬約2.8千米,南北長約3.2千米,繞湖一周近15千米。湖中被孤山、白堤、蘇堤、楊公堤分隔,按面積大小分別為外西湖、西里湖、北里湖、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蘇堤、白堤越過湖面,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個小島鼎立于外西湖湖心,夕照山的雷峰塔與寶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島、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
闊大 | 闊大 1.形容知識、氣度、性格等方面寬闊博大。2.指具體事物在體積、面積、數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 |
岷江 | 岷江 (長江上游支流)岷江,長江上游的重要支流。歷史上,岷江曾被認為是長江正源,明代徐霞客通過實地踏查得出:金沙江一支才是長江正源。岷江傳統上以發源于四川松潘縣岷山南麓的一支為岷江正源,但實際上,其西支大渡河從河源學上才是正源。這一觀點,中科院于2013年予以確認。 但從傳統上,水文水利界仍以東支為正源。以東支為正源,岷江有東西二源:東源出自高程3727米的弓杠嶺;西源出自高程4610米的朗架嶺,一般以東源為正源,兩源匯合于虹橋關上游川主寺后,自北向南流經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過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經青神、樂山、犍為;于宜賓市注入長江。干流全長711公里(一說735公里,以大渡河(1062公里)為正源,則全長1279公里。 岷江總落差3560米(一說總落差2877米(▽3143-▽266)),流域面積135881平方公里,其中四川126280平方公里。岷江各支流流域面積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支流30條,流域面積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10條。河口流量2830立方米/秒。水能蘊藏量820萬千瓦。 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最重要的水資源,歷史上岷江以都江堰為代表的灌溉工程造就了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其干支流上還建設了諸多水利工程,特別是水電工程,給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巨大動力。 名片圖:岷江茂縣疊溪海子上游段河谷 |
寬大 | 寬大 寬大,漢語詞匯。 釋義:1、指面積或容積大的;2、大度;寬厚等。3、對犯錯誤犯罪者從寬處理。 語出《漢書·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
寬大 | 寬大 寬大,漢語詞匯。 釋義:1、指面積或容積大的;2、大度;寬厚等。3、對犯錯誤犯罪者從寬處理。 語出《漢書·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 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后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其也是一個體育強國,常年舉辦全球多項體育盛事。澳大利亞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創始成員,也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
澳大利亞 |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Australia)一詞,原意為“南方的大陸”,由拉丁文 terraaustralis (南方的土地)變化而來。歐洲人在17世紀發現這塊大陸時,誤以為是一塊直通南極的陸地,故取名“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后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澳大利亞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首都為堪培拉。作為南半球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和全球第12大經濟體、全球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其也是多種礦產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國家,因此被稱作“坐在礦車上的國家”。同時,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放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也被稱為“騎在羊背的國家”。澳大利亞人口高度都市化,近一半國民居住在悉尼和墨爾本兩大城市,全國多個城市曾被評為世界上最適宜居住的地方之一。其也是一個體育強國,常年舉辦全球多項體育盛事。澳大利亞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是亞太經合組織的創始成員,也是聯合國、20國集團、英聯邦、太平洋安全保障條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及太平洋島國論壇的成員。 |
大洋盆地 | 大洋盆地 大洋盆地是海洋的主體,約占海洋總面積的45%,其周邊有的與大陸裾相鄰,有的直接與海溝相接。其中主要部分是水深在4000~5000m的開闊水域,成為深海盆地。深海盆地中最平坦的部分成為深海平原,其坡度一般小于1/1000,甚至小于1/10000,是地標最平坦的地區。 |
西苑 | 西苑 (北京市古代園林(即中南海))西苑鄉九座寺西苑鄉有林地395959畝,其中天然闊葉林面積194890畝,木材蓄積量552604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77.8%,鄉林地面積大,森林資源豐富,是仙游縣主要林區。西苑鄉具有得天獨厚的氣候、山林、水等自然資源和旅游資源,蘊含巨大的開發潛力,建立規模龐大的林業、茶果、食用菌、畜牧和水產養殖等五大產業基地。 |
表面積 | 表面積 所有立體圖形外面的面積之和叫做它的表面積。如:圓柱體表面積為(“C底”為底面圓的周長,R為底面圓的半徑)立體圖形S=C底*h + 2πR^2,S=2πR*h + 2πR^2。 |
大戈壁 | 大戈壁 戈壁(Gobi),亦稱戈壁沙漠(Gobi Desert),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與半荒漠地區之一,綿亙在中亞浩瀚的戈壁大地,跨越蒙古和中國廣袤的空間。戈壁多數地區不是沙漠而是裸巖。向北可達阿爾泰山和杭愛山,向東可達大興安嶺,而向南可達北山山脈。從戈壁東界算起,向西1,600公里(1,000里)之外為新疆地區,是一個被南面的西藏高原和北面的天山山脈所包圍的巨大盆地。這一荒漠占據一長1,609公里(1,000里)、寬483~966公里(300~600里)的廣闊弧形地帶,面積約為1,300,000平方公里(500,000平方里)。戈壁的界限北抵阿爾泰山和杭愛山;東接大興安嶺西緣;南至阿爾金山、北山和陰山;西達東天山。中文“戈壁”僅指礫質、石質荒漠,半荒漠平地,而“沙漠”則僅指荒漠、半荒漠和干草原地沙地。 |
大田 | 大田 (韓國大田廣域市)大田??,韓國第五大城市,位于韓國中西部,面積539.85平方公里,2017年人口約151.2萬人。 大田原屬于忠清南道,1989年成為廣域市,大田有59所高級教育機構,學生人數超過11萬,另有眾多的科學技術研究院。 大田原為小村莊,1905—1914年鐵路通過后興起,1943年設市。 |
開闊 | 開闊 開闊,指(面積或空間范圍)寬廣;(思想、心胸)開朗;使開闊。語出韓愈《南山詩》:“前低劃開闊,爛漫堆眾皺。” |
燒毛 | 燒毛 燒毛是指 將紗線或織物迅速通過火焰或在熾熱的金屬表面擦過,燒去表面茸毛的工藝過程。纖維經紡織加工會在紗線和織物表面產生很多茸毛,影響染整的工藝效果。根據產品的要求,有的紗線(如絹絲)和大部分織物要經過燒毛工序,使表面光潔平整、織紋清晰。燒毛的火焰溫度通常在 900~1000℃,熾熱金屬板的表面溫度也達800℃,都高于各種纖維的分解溫度或著火點。燒毛時,紗線或織物在一定的張緊狀態下高速通過火焰,由于伸出表面的茸毛相對受熱面積大,瞬時升溫至著火點而燃燒,而紗線和織物本體因拈回和交織緊密,升溫速度并不如此迅速,所以很少受到影響。 |
開闊 | 開闊 開闊,指(面積或空間范圍)寬廣;(思想、心胸)開朗;使開闊。語出韓愈《南山詩》:“前低劃開闊,爛漫堆眾皺。” |
阿爾卑斯山脈 | 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于歐洲中南部,覆蓋了意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阿爾卑斯山脈自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后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 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過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國、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的分界線。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異。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高山區年降水量超過2500毫米,背風坡山間谷地只有750毫米。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脈,同時也是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均發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點,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
生物武器 | 生物武器 (用生物殺死有生力量和毀壞植物的武器)生物武器是以生物戰劑殺傷有生力量和破壞植物生長的各種武器、器材的總稱。生物戰劑包括立克次體、病毒、毒素、衣原體、真菌等。 生物戰劑是軍事行動中用以殺死人、牲畜和破壞農作物的致命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統稱。舊稱細菌戰劑。生物戰劑是構成生物武器殺傷威力的決定因素。致病微生物一旦進入機體(人、牲畜等)便能大量繁殖,導致破壞機體功能、發病甚至死亡。它還能大面積毀壞植物和農作物等。生物戰劑的種類很多,據國外文獻報道,可以作為生物戰劑的致命微生物約有160種之多,但就具有引起疾病能力和傳染能力的來說就為數不算很多。 |
阿爾卑斯山脈 | 阿爾卑斯山脈 (阿爾卑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英語Alps)位于歐洲中南部,覆蓋了意大利北部、法國東南部、瑞士、列支敦士登、奧地利、德國南部及斯洛文尼亞。阿爾卑斯山脈自亞熱帶地中海海岸法國的尼斯附近向北延伸至日內瓦湖,然后再向東北伸展至多瑙河上的維也納。 阿爾卑斯山脈呈弧形,長1200千米,寬130~260千米,平均海拔約3000米,總面積大約為22萬平方公里。其中有82座山峰超過4000米的海拔,最高峰是勃朗峰,海拔4810米,位于法國、意大利和瑞士的交界處。 阿爾卑斯山脈地處溫帶和亞熱帶緯度之間,成為中歐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和南歐亞熱帶夏干氣候的分界線。高峰全年寒冷,在海拔2000米處年平均氣溫為O℃。山地年降水量一般為1200~2000毫米,但因地而異。海拔3000米左右為最大降水帶。高山區年降水量超過2500毫米,背風坡山間谷地只有750毫米。 阿爾卑斯山脈是歐洲最大的山脈,同時也是是個巨大的分水嶺,歐洲許多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波河、羅訥河等均發源于此。各河上游都具有典型山地河流特點,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豐富。 |
石棉瓦 | 石棉瓦 石棉水泥瓦是利用石棉纖維與水泥為原料經制板加壓而成的層頂防水材料。從規格上共分為大波、中波、小波三種,此外還有分別與這三種規格配套的覆蓋屋脊用的"人"字形背瓦。它是屋頂防水材料,它有單張及有效利用面積大、防火、防潮、防腐、耐熱、耐寒、質輕等優點。 |
屯田 | 屯田 (古代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屯田是漢以后歷代政府為取得軍隊給養或稅糧由政府直接組織經營的一種農業集體耕作制度。屯田組織性強,耕地面積大,應用先進耕作方法,勞動生產率較高,財政收入率也較高。漢文帝時,“ (晁錯言) 令遠方之卒守塞,一歲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選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備之。……上從其言,募民徙塞下”(《漢書·爰盎晁錯傳》)。這是邊疆屯田的開始。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在西域屯田,“吏卒五六萬人”,設置屯田校尉進行管理。東漢建武四年 (28年) 冬,“ (馬) 援以三輔地曠土沃,而所將賓客猥多,乃上書求屯田上林苑中,帝許之”( 《 后漢書 · 馬援傳》)。這是內地屯田的開始。 |
遮天蓋地 | 遮天蓋地【解釋】形容數量多,占的面積大。【示例】洪水霎時遮天蓋地而來,沖倒了樹木和房屋。【近義詞】鋪天蓋地【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
遮天蓋地 | 【解釋】形容數量多,占的面積大。【示例】洪水霎時遮天蓋地而來,沖倒了樹木和房屋。【近義詞】鋪天蓋地【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 |
大屏幕電視 | 辭典解釋大屏幕電視 dà píng mù diàn shì 影像自然逼真而且面積大,可供百人以上觀看的電視。 |
四大洋 | 四大洋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太平洋占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 世界海洋面積太平洋占將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占一半。由于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于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于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五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冰洋這一稱謂。 其中,海洋36110萬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積2/3以上達71%分為四大洋;陸地14890萬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積29.2%不到1/3,分為七大洲。南極洲1400萬平方公里無人居住。人類居住的陸地面積實際為13500萬平方公里,占地球表面積26.47%,四分之一多一點。約相當于13個中國國土的面積。 |
華北平原 | 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又稱黃淮海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華北盆地。位于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占中國的1/5。 華北平原是華北陸臺上的新生代斷陷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時期,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與此同時平原邊緣斷塊山地相對隆起,大平原輪廓日趨鮮明。新生代相對下沉,接受了較厚的沉積,局部沉積竟達千米。 華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勢平緩傾斜。由山麓向濱海順序出現洪積傾斜平原、洪積一沖積扇形平原、沖積平原、沖積一湖積平原、海積一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等地貌類型。黃河、淮河、海河、灤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構成了華北平原的主體,即黃河沖積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灤河下游沖積扇平原。 黃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扇緣向東直逼魯西南山地丘陵的西側。黃河沖積扇的中軸部位淤積較高,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將淮河、海河兩大水系分隔南北。黃河沖積扇上尚保留有決口改道所遺留的大量沙崗、洼地、故道等地形。在黃河沖積扇前緣與魯西南山地之間分布。 |
壓強 | 壓強 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壓強用來比較壓力產生的效果,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強的計算公式是:p=F/S,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符號是Pa。 增大壓強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壓力或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壓力或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 液體對容器內部的側壁和底部都有壓強,壓強隨液體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是:液體由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壓強也越大。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可以用壓強計來測量。 |
華北平原 | 華北平原 華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又稱黃淮海平原,是中國東部大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華北盆地。位于北緯32°~40°,東經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占中國的1/5。 華北平原是華北陸臺上的新生代斷陷區。晚第三紀和第四紀時期,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與此同時平原邊緣斷塊山地相對隆起,大平原輪廓日趨鮮明。新生代相對下沉,接受了較厚的沉積,局部沉積竟達千米。 華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勢平緩傾斜。由山麓向濱海順序出現洪積傾斜平原、洪積一沖積扇形平原、沖積平原、沖積一湖積平原、海積一沖積平原、海積平原等地貌類型。黃河、淮河、海河、灤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構成了華北平原的主體,即黃河沖積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灤河下游沖積扇平原。 黃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沖積扇,扇緣向東直逼魯西南山地丘陵的西側。黃河沖積扇的中軸部位淤積較高,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將淮河、海河兩大水系分隔南北。黃河沖積扇上尚保留有決口改道所遺留的大量沙崗、洼地、故道等地形。在黃河沖積扇前緣與魯西南山地之間分布。 |
壓強 | 壓強 物體所受的壓力與受力面積之比叫做壓強,壓強用來比較壓力產生的效果,壓強越大,壓力的作用效果越明顯。壓強的計算公式是:p=F/S,壓強的單位是帕斯卡,符號是Pa。 增大壓強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壓力或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受力面積。減小壓強的方法有:在受力面積不變的情況下減小壓力或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增大受力面積。 液體對容器內部的側壁和底部都有壓強,壓強隨液體深度增加而增大。 液體內部壓強的特點是:液體由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壓強隨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體向各個方向的壓強相等;液體壓強還跟液體的密度有關,液體密度越大,壓強也越大。液體內部壓強的大小可以用壓強計來測量。 |
珠江 | 珠江 珠江,又名粵江,是中國第二大河流,境內第三長河流。珠江原指廣州到入海口96公里長的一段水道,因為它流經著名的海珠島(石)而得名,后來逐漸成為西江、東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條河流的總稱。珠江發源于云貴高原烏蒙山系馬雄山,流經中國中西部六省區及越南北部,在下游從八個入海口注入南海。 2012年,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科研人員利用衛星遙感技術對珠江的長度和流域面積進行了量測,并得到了準確數據,確定珠江為我國第二大河流。珠江年徑流量3300多億立方米,居全國江河水系的第2位,僅次于長江,是黃河年徑流量的7倍,淮河的10倍。全長2320千米,流域面積453690平方公里(其中442100平方公里在中國境內,11590平方公里在越南境內。),是中國南方最大河系,是中國境內第三長河流。 珠江水系共有大小河流774條,總長36000多公里,豐盈的河水與眾多的支流,給珠江的航運事業帶來了優越條件,航運價值僅次于長江,居全國第二位。珠江水系水能資源蘊藏豐富,著名的天生橋、大藤峽、魯布革、新豐江等水電樞紐都屬于珠江水系。珠江流域面積廣闊,多為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94.5%,平原面積小而分散,僅占55%,比較大的是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流域旅游資源豐富,著名的黃果樹瀑布、桂林山水都在珠江流域。 |
長江 | 長江 (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長江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大河水流量排行中,長江也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亞馬遜河和剛果河。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遜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剛果河流域跨非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
亞馬孫河 | 亞馬孫河 亞馬孫河(英語:Amazon River;葡萄牙語:Rio Amazonas;西班牙語:Río Amazonas;又譯“亞馬遜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由于河流長度測量方法并無定論,亞馬遜河河長便有著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即為常見的6400公里。 亞馬遜河世界第2長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它的河流量達每秒21.9萬立方米,比其他3條大河尼羅河(非洲)、長江(中國)、密西西比河(美國)的總和還要大幾倍,大約相當于7條長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積達691.5萬平方千米,占南美州總面積的40%;支流的數超過1.5萬條。 該河流共有1.5萬條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整個澳大利亞。支流中,7條長逾1600公里;最長的是馬代拉河,長逾3200公里。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大半位于巴西,面積約為印度兩倍,海拔不超過200米。亞馬遜河地勢平展,故受大西洋潮汐影響的河段,長達966公里,遠及奧比杜斯。[1] |
亞馬孫河 | 亞馬孫河 亞馬孫河(英語:Amazon River;葡萄牙語:Rio Amazonas;西班牙語:Río Amazonas;又譯“亞馬遜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量、流域最大、支流最多的河流。由于河流長度測量方法并無定論,亞馬遜河河長便有著多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之一即為常見的6400公里。 亞馬遜河世界第2長河,世界流量第一的河流,它的河流量達每秒21.9萬立方米,比其他3條大河尼羅河(非洲)、長江(中國)、密西西比河(美國)的總和還要大幾倍,大約相當于7條長江的流量,占世界河流流量的20%;流域面積達691.5萬平方千米,占南美州總面積的40%;支流的數超過1.5萬條。 該河流共有1.5萬條支流,分在南美洲大片土地上,流域面積幾乎大如整個澳大利亞。支流中,7條長逾1600公里;最長的是馬代拉河,長逾3200公里。亞馬遜流域的熱帶雨林大半位于巴西,面積約為印度兩倍,海拔不超過200米。亞馬遜河地勢平展,故受大西洋潮汐影響的河段,長達966公里,遠及奧比杜斯。[1] |
東北平原 |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Northeast China Plain)或稱松遼平原(廣義)、關東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國東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地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四個省區,地處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 東北平原處于溫帶和暖溫帶范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均溫-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東北平原四周為山麓洪積沖積平原和臺地,海拔200米左右。北部臺地形狀保存較明顯,南部強烈侵蝕呈淺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風沙地貌發育,形成大面積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平原東北端循松花江谷地與三江平原相通。 東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域之一,東北四省(區)糧食產量占中國總產的三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大豆、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機械、能源、化工基地。 |
東北平原 | 東北平原 東北平原(Northeast China Plain)或稱松遼平原(廣義)、關東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平原,位于中國東北部,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組成,地跨黑龍江、吉林、遼寧和內蒙古四個省區,地處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脈之間,北起嫩江中游,南至遼東灣,南北長約1000千米,東西寬約400千米,面積達35萬平方千米。 東北平原處于溫帶和暖溫帶范圍,有大陸性和季風型氣候特征。夏季短促而溫暖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少雪。冬夏之間季風交替。7月均溫21~26℃,1月均溫-24~-9℃。10℃以上活動積溫2200~3600℃,由南向北遞減。年降水量350~700毫米,由東南向西北遞減。 東北平原四周為山麓洪積沖積平原和臺地,海拔200米左右。北部臺地形狀保存較明顯,南部強烈侵蝕呈淺丘外貌。平原西南部風沙地貌發育,形成大面積沙丘覆蓋的沖積平原。平原東北端循松花江谷地與三江平原相通。 東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域之一,東北四省(區)糧食產量占中國總產的三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大豆、畜牧業生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鋼鐵、機械、能源、化工基地。 |
長江 | 長江 (世界第三長河,亞洲第一長河)長江發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干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于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97km,比黃河(5464km)長9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長度僅次于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居世界第三位。在世界大河水流量排行中,長江也居世界第三位,僅次于亞馬遜河和剛果河。但尼羅河流域跨非洲9國,亞馬遜河流域跨南美洲7國,剛果河流域跨非洲7國,長江則為中國所獨有。 長江干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延伸至青海、四川、西藏、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的部分地區。流域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約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20%。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過大運河匯入長江。 長江干流宜昌以上為上游,長4504公里,流域面積100萬平方公里,其中直門達至宜賓稱金沙江,長3464公里。宜賓至宜昌河段習稱川江,長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為中游,長955公里,流域面積68萬平方公里。湖口至出海口為下游,長938公里,流域面積12萬平方公里。 |
喀斯特 | 喀斯特 喀斯特(KARST)即巖溶,是水對可溶性巖石(碳酸鹽巖、石膏、巖鹽等)進行以化學溶蝕作用為主,流水的沖蝕、潛蝕和崩塌等機械作用為輔的地質作用,以及由這些作用所產生的現象的總稱。由喀斯特作用所造成地貌,稱喀斯特地貌(巖溶地貌)。 “喀斯特”(Karst)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巖高原的地名,意思是巖石裸露的地方。那里有發育典型的巖溶地貌。“喀斯特”一詞即為巖溶地貌的代稱。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游記》中的記述最為詳盡。 地理分布 喀斯特地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可溶性巖石地區。可溶性巖石有3類:①碳酸鹽類巖石(石灰巖、白云巖、泥灰巖等)。②硫酸鹽類巖石(石膏、硬石膏和芒硝)。③鹵鹽類巖石(鉀、鈉、鎂鹽巖石等)。總面積達51×106平方千米,占地球總面積的10%。從熱帶到寒帶、由大陸到海島都有喀斯特地貌發育。較著名的區域有中國廣西、云南和貴州等省(區),越南北部,南斯拉夫狄那里克阿爾卑斯山區,意大利和奧地利交界的阿爾卑斯山區,法國中央高原,俄羅斯烏拉爾山,澳大利亞南部,美國肯塔基和印第安納州,古巴及牙買加等地。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廣、面積大。主要分布在碳酸鹽巖出露地區,面積約91~130萬平方千米。其中以廣西、貴州和云南東部所占的面積最大,是世界上最大的喀斯特區之一;西藏和北方一些地區也有分布。 |
塔里木盆地 | 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維吾爾語:????? ?????????? )位于中國新疆南部,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內陸盆地。盆地處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之間。南北最寬處520千米,東西最長處1400千米,面積約40多萬平方千米。海拔高度在800-1300米之間,地勢西高東低。 塔里木盆地是大型封閉性山間盆地,地質構造上是周圍被許多深大斷裂所限制的穩定地塊,盆地地勢西高東低,微向北傾,舊羅布泊湖面高程780米,是盆地最低點。塔里木河位置偏于盆地北緣,水向東流。 盆地地貌呈環狀分布,邊緣是與山地連接的礫石戈壁,中心是遼闊沙漠,邊緣和沙漠間是沖積扇和沖積平原,并有綠洲分布。塔里木河以南是塔克拉瑪干沙漠,是中國最大沙漠,為居世界第2位的流動沙漠。塔里木盆地屬于暖溫帶氣候,年均溫9~11℃,無霜期超過200天。自然災害主要是風沙和干熱風,以東北風和西北風為主,盆地邊緣沙丘南移現象嚴重。 盆地水分主要來自西風氣流,盆地降水稀少,盆地本身無法形成徑流,較大河流有南部的葉爾羌、克孜勒、蓋孜、和田、克里雅等河,北部的阿克蘇、臺蘭、渭干、庫車及開都(下游稱孔雀)等河。盆地地下水的補給主要來自河床、渠道及田間滲漏,地下水動儲量為110~148億立方米。 盆地沿天山南麓和昆侖山北麓,主要是棕色荒漠土、龜裂性土和殘余鹽土,昆侖山和阿爾金山北麓則以石膏鹽盤棕色荒漠土為主。塔里木盆地中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量十分豐富,分別約占全國油、氣資源蘊藏量的1/6和1/4。 |
洞庭湖 | 洞庭湖 (長江流域湖泊)洞庭湖,古稱云夢、九江和重湖,處于長江中游荊江南岸,跨岳陽、汨羅、湘陰、望城、益陽、沅江、漢壽、常德、津市、安鄉和南縣等縣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納長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南和西接湘、資、沅、澧四水及汨羅江等小支流,由岳陽市城陵磯注入長江。 洞庭湖古代曾號稱“八百里洞庭”。20世紀90年代末,據水利部門測算,有面積2579.2平方公里(一說2740平方公里);但它還有湘、資、沅、澧四水和“長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積(一說1.878萬平方公里)。兩者合計,仍有3879.2平方公里。湖盆周長為803.2公里,總容積220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積178億立方米,河道容積42億立方米。 洞庭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具強大蓄洪能力,曾使長江無數次的洪患化險為夷,江漢平原和武漢三鎮得以安全渡汛。 洞庭湖是歷史上重要的戰略要地、中國傳統文化發源地,湖區名勝繁多,以岳陽樓為代表的歷史勝跡是重要的旅游文化資源。也是中國傳統農業發祥地,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湖南省乃至全國最重要的商品糧油基地、水產和養殖基地。 截至2018年共平退堤垸333處、搬遷55.8萬人,洞庭湖調蓄面積比1978年擴大了779平方公里。 |
黃石國家公園 | 黃石國家公園 (美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簡稱黃石公園,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管理。1872年3月1日它被正式命名為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最大的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占地面積約為898317公頃,主要位于美國懷俄明州,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黃石公園分五個區:西北的猛犸象溫泉區以石灰石臺階為主,故也稱熱臺階區;東北為羅斯福區,仍保留著老西部景觀;中間為峽谷區,可觀賞黃石大峽谷和瀑布;東南為黃石湖區,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為間歇噴泉區,遍布間歇泉、溫泉、蒸氣池、熱水潭、泥地和噴氣孔。園內設有歷史古跡博物館。 該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森林之一,公園內的森林占全美國森林總面積的90%左右,水面占10%左右。有超過10,000溫泉和300多個間歇泉。擁有290多個瀑布。園內有黃石湖、黃石河、峽谷、瀑布及溫泉等景觀,是一個負有盛名的游覽勝地。園內有很多種野生動物,包括7種有蹄類動物,2種熊和67種其他哺乳動物,322種鳥類,18種魚類和跨境的灰狼。有超過1100種原生植物,200余種外來植物和超過400種喜溫微生物。 黃石國家公園被美國人自豪地稱為“地球上最獨一無二的神奇樂園”。園內交通方便,環山公路長達500多公里,將各景區的主要景點聯在一起,徒步路徑達1500多公里。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印度洋 | 印度洋 印度洋(英語:Indian Ocean,阿拉伯語: ?????? ?????? ,法語:Océan Indien),是世界的第三大洋。位于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411.8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面積為7342.7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海洋總面積的20%。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60.8萬立方千米,不包括屬海的體積為28434萬立方千米。 印度洋的平均深度僅次于太平洋,位居第二,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39.9米,不包括屬海的平均深度為3872.4米。最深為9074米。 印度洋其北為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西為阿拉伯半島和非洲;東為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印尼)和馬來半島;南為南極洲;中為英屬印度洋領地。 |
亞洲 | 亞洲 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言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占世界總人口的約60.5%(2010年)。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杰日尼奧夫角(169°39′7″W,66°4′45″N),南至丹絨比亞(103°31′E,1°16′N),西至巴巴角(26°3′E,39°27′N),北至切柳斯金角(104°18′E,77°43′N),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13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 |
剛果河 | 剛果河 剛果河(英文名:The Congo River)也稱為扎伊爾河(方言意思是"大河"),位于位于非洲中西部。全長約4640千米,流域面積約370萬平方千米,為非洲第二長河,僅次于尼羅河。 上游盧阿拉巴河發源于扎伊爾沙巴高原,最遠源在贊比亞境內,叫謙比西河。北流出博約馬瀑布后始稱剛果河。干流貫穿剛果盆地,呈一大弧形,兩次穿過赤道后注入大西洋,流經安哥拉、贊比亞、中非、喀麥隆、剛果(布)、剛果(金)等國,在剛(布)境內長達1000多公里。 剛果河流域擁有僅次于南美亞馬遜雨林的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面積為20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熱帶雨林總面積的70%,占全世界熱帶雨林總面積的25%,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
亞洲 | 亞洲 亞洲(字源古希臘語:Ασ?α;拉丁語:Asia),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言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0億,占世界總人口的約60.5%(2010年)。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里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杰日尼奧夫角(169°39′7″W,66°4′45″N),南至丹絨比亞(103°31′E,1°16′N),西至巴巴角(26°3′E,39°27′N),北至切柳斯金角(104°18′E,77°43′N),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13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 |
黃石國家公園 | 黃石國家公園 (美國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簡稱黃石公園,由美國國家公園管理局負責管理。1872年3月1日它被正式命名為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資源的國家公園,于197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這是世界上第一個最大的國家公園。 黃石國家公園占地面積約為898317公頃,主要位于美國懷俄明州,部分位于蒙大拿州和愛達荷州。黃石公園分五個區:西北的猛犸象溫泉區以石灰石臺階為主,故也稱熱臺階區;東北為羅斯福區,仍保留著老西部景觀;中間為峽谷區,可觀賞黃石大峽谷和瀑布;東南為黃石湖區,主要是湖光山色;西及西南為間歇噴泉區,遍布間歇泉、溫泉、蒸氣池、熱水潭、泥地和噴氣孔。園內設有歷史古跡博物館。 該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火山口之一,它擁有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森林之一,公園內的森林占全美國森林總面積的90%左右,水面占10%左右。有超過10,000溫泉和300多個間歇泉。擁有290多個瀑布。園內有黃石湖、黃石河、峽谷、瀑布及溫泉等景觀,是一個負有盛名的游覽勝地。園內有很多種野生動物,包括7種有蹄類動物,2種熊和67種其他哺乳動物,322種鳥類,18種魚類和跨境的灰狼。有超過1100種原生植物,200余種外來植物和超過400種喜溫微生物。 黃石國家公園被美國人自豪地稱為“地球上最獨一無二的神奇樂園”。園內交通方便,環山公路長達500多公里,將各景區的主要景點聯在一起,徒步路徑達1500多公里。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
大腦皮質 | 大腦皮質 是覆蓋在大腦半球表面的灰質,其深部是髓質,內含基底節。 大腦表面的溝回,擴大了皮質的表面積。大腦皮質的體積約300cm3,其表面積為2200~2850cm2,其中約2/3埋在溝內。中央皮質最厚處約4.5mm,枕葉皮質最薄約1.5mm。 |
江蘇 | 江蘇 江蘇,簡稱“蘇”,是中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南京,以“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得名。位于中國大陸東部沿海中心、長江下游,東瀕黃海,東南與浙江和上海毗鄰,西接安徽,北接山東,地跨長江、淮河,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 江蘇是中國古代文明、遠古人類、吳越文化、長江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自古便是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省區之一。江蘇擁有江淮、金陵、吳、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共擁有13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旅游資源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名勝古跡遍布全省,全省13個城市被命名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同時也是中國5A級景區最多的省份。 江蘇轄江臨海,扼淮控湖,經濟繁榮,教育發達,文化昌盛,素有“山水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地理上跨越南北,同時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地形以平原為主,陸地面積10.32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的1.08%。人均國土面積在全國各省區中最少,是中國面積較小的省份之一。 江蘇地處長江經濟帶,下轄13個設區市,全部進入百強,是唯一所有地級市都躋身百強的省份,截至2017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5900.9億元。人均生產總值107189元,常住人口8029.3萬人。江蘇人均GDP、綜合競爭力、地區發展與民生指數(DLI)均居中國各省第一 ,成為中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發達國家水平。 江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一,是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與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構成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成為國際6大世界級城市群之一。 |
大腦皮質 | 大腦皮質 是覆蓋在大腦半球表面的灰質,其深部是髓質,內含基底節。 大腦表面的溝回,擴大了皮質的表面積。大腦皮質的體積約300cm3,其表面積為2200~2850cm2,其中約2/3埋在溝內。中央皮質最厚處約4.5mm,枕葉皮質最薄約1.5mm。 |
北冰洋 | 北冰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稱北極海,是世界最小最淺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極圈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環抱著,有狹窄的白令海峽與太平洋相通;通過格陵蘭海和許多海峽與大西洋相連。 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最小的一個,面積僅為1475萬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為1097米,最深為5527米。古希臘曾把它叫做“正對大熊星座的海洋”。1845年,英國倫敦地理學會命名,經漢文翻譯為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臘語,意指正對著大熊星座的海洋。2012年8月25日,北冰洋海冰面積達觀測史以來最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