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視無睹的近義詞
熟視無睹的近義詞有:聽而不聞,家常便飯,屢見不鮮,漠不關心,漫不經心,熟視不睹,置若罔聞,見怪不怪,視而不見,視若無睹,熟視無睹[shú shì wú dǔ]的解釋: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出自:晉 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熟視無睹的近義詞詳解
- 1 聽而不聞
- 拼音:
- tīng ér bú wén
- 解釋:
- 聞:聽。聽了跟沒聽到一樣。形容不關心,不在意。
- 出處:
- 西漢 戴圣《禮記 大學》:“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 2 家常便飯
- 拼音:
- jiā cháng biàn fàn
- 解釋:
- 家中日常飯食。也比喻常見的、平常的事。
- 出處:
- 宋 羅大經《鶴林玉露》:“常詞官好做,家常飯好吃。”
- 3 屢見不鮮
- 拼音:
- lǚ jiàn bù xiān
- 解釋:
- 屢:多次;鮮:新奇。多次見到就不覺得新奇了。也作“數(shuò;屢次)見不鮮。”
- 出處:
- 魯迅《而已集 略談香港》:“第二條是‘搜身’的糾葛,在香港屢見不鮮。”
- 4 漠不關心
- 拼音:
- mò bù guān xīn
- 解釋:
- 漠:冷淡;冷漠。對人對事感情冷漠;淡然處之;不放在心上。
- 出處:
- 明 朱之瑜《與岡騎昌純書二首》:“至于一身之榮瘁,祿食之厚薄,則漠不關心,故惟以得行其道為悅。”
- 5 漫不經心
- 拼音:
- màn bù jīng xīn
- 解釋:
- 漫:隨便;不受約束;經心:在意;留心。說話辦事不用心考慮;隨隨便便;不在乎。
- 出處:
- 明 朱國楨《涌幢小品 存問》:“近見使者至城外,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經心。”
- 6 熟視不睹
- 拼音:
- shú shì bù dǔ
- 解釋:
- 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
- 出處:
- 晉·劉伶《酒德頌》:“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
- 7 置若罔聞
- 拼音:
- zhì ruò wǎng wén
- 解釋:
- 置:放;若:好像;罔:沒有;聞:聽見。放在一邊;好像沒有聽見一樣;形容聽見了而不加理睬。
- 出處:
- 明 朱國禎《涌幢小品》:“當中書言時,沈宜厲聲力折,只因心中惱他,置若罔聞。”
- 8 見怪不怪
- 拼音:
- jiàn guài bù guài
- 解釋:
- 看見奇怪的事也不以為怪;能泰然處之。指遇事沉穩不慌。
- 出處:
- 宋 洪邁《夷堅三志 己 姜七家豬》卷二:“畜生之言,何足為信,我已數月來知之矣。見怪不怪,其怪自壞。”
- 9 視而不見
- 拼音:
- shì ér bù jiàn
- 解釋:
- 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也指不理睬;看見了當沒看見。
- 出處:
- 先秦 莊周《莊子 知北游》:“終日視之而不見,聽之而不聞,搏之而不得也。”
- 10 視若無睹
- 拼音:
- shì ruò wú dǔ
- 解釋:
- 雖然看見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指對眼前事物漠不關心。
- 出處:
- 唐 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是以有力者遇之,熟視之若無睹也。”
熟視無睹的反義詞
“熟視無睹”單字解釋
* 熟視無睹的近義詞有:聽而不聞,家常便飯,屢見不鮮,漠不關心,漫不經心,熟視不睹,置若罔聞,見怪不怪,視而不見,視若無睹,熟視無睹[shú shì wú dǔ]的解釋:熟視:細看;睹:看見。看慣了就像沒看見一樣。也指看到某種現象;但不關心;只當沒有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