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之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七十之齡”全詩
七十之齡,德烈方恪。
分類: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金履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自古在昔,圣賢有作。
七十之齡,德烈方恪。
華騰于境,歲環冠絕。
宴安于廟,祥福云發。
執首重泉,明心守正。
遠榮逾俗,高志宛在。
風雨如晦,嚴霜何懼。
德化日新,韜晦無極。
秋江春岸,樽酒舞筵。
薦壽愛辭,言志益堅。
軒岳隸載,命辭既省。
演繹繁明,紀綱歸正。
青蓮白雪,賢豪繼絕。
竹帛稱陸,文質馳名。
鳳兮麟兮,善俗靜之。
睿慕瑞慶,達以洪時。
華岳梓樹,宜昌楓栗。
伊人善歲,金童銀市。
銘介炯彩,理誕思宜。
芳年擬托,百福是期。
中文譯文: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自古以來,圣賢們就會編寫詩詞。
七十歲的年紀,德行高尚方正。
美好的事情在我身邊發生,一年又一年。
在廟宇中聚會和慶祝,祥瑞之福如云飄灑。
保持謙卑,守正不偏。
彰顯榮耀超越尋常,高貴的志向明顯。
風雨交加,寒霜無畏。
德行和美德每天都變得更強,隱藏實力無限。
秋江春岸,喝酒團聚。
送走老年,表達志向并增添決心。
賢者賢哉,德行安寧。
向往著幸福的時光,為了共享榮耀。
對華山和兒子感激之情,讓人受到肯定。
文才愈發閃耀,紀律和秩序得以恢復。
賢豪人物,接替前輩的使命。
竹帛記錄著眾人的名望,文化的品質留名青史。
鳳凰和麒麟,善良的習俗使世界寧靜。
崇拜那個明智而慶祝著瑞兆,為更加廣闊的時代而奮斗。
華山和梓樹,宜昌的楓栗。
這個人度過了幸福的歲月,就像金童銀女。
博學多才,而又有思想和理論的創新。
年輕而美好,十分幸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金履祥為了祝賀魯齋先生七十歲生日而作。詩中抒發了對魯齋先生的敬仰和祝福之情。以華山和梓樹,宜昌的楓栗來比喻魯齋先生,表達了對他智慧和長壽的羨慕和稱贊。整首詩從古往今,歷久彌新。通過運用豐富的象征手法和精細的表達,展現了金履祥對魯齋先生的敬意和對他成就的贊美。詩人用詞準確,意境深遠,抒發了對魯齋先生慶賀之情。詩歌流暢而富有節奏感,給人一種愉悅和慶祝的氛圍。
“七十之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uá zhī gāo shòu lǔ zhāi xiān shēng qī shí
華之高壽魯齋先生七十
zì gǔ zài xī, shèng xián yǒu zuò.
自古在昔,圣賢有作。
qī shí zhī líng, dé liè fāng kè.
七十之齡,德烈方恪。
“七十之齡”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