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人嘉夢合相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牧人嘉夢合相先”全詩
出來非共貪芳餌,奏去因同報稔年。
方客遠書徒自得,牧人嘉夢合相先。
前知上瑞宜頻見,帝念民饑刺史賢。
分類:
《留題涪州石魚》劉忠順 翻譯、賞析和詩意
《留題涪州石魚》是劉忠順創作于宋代的一首詩詞。
中文譯文:
在涪州,有一條石魚,它的鱗片刻滿了漫天的波濤,它一咬住水中的蓂草,一咬住荷花。它出沒于水中,卻不貪食美味的餌料,只為告慰子民的豐收。它離去也是同樣的原因,為了呼應報告豐收的年景。遠方的客人看到這條石魚,會獲得思考的快樂;牧人也會有美好的夢境。早早的就知道這種吉祥的瑞兆,帝王思念民間的饑餓,譴責不肖的官吏。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述涪州的一條石魚,表達了對于豐收和吉祥的祝福,以及對于政治上賢能的渴望。詩人劉忠順希望通過這條石魚來呼喚吉祥瑞兆,寄托對于國家繁榮的期望,并希望能夠有賢能的官員治理民間,解決社會問題。
賞析:
《留題涪州石魚》以形象絢麗的描寫展現出一幅瑞兆的美好景象。首句“七十二鱗波底鐫”形容了石魚外貌的美麗和獨特,使人聯想到石魚在水中閃爍的光芒。接下來的兩句通過描述石魚咬住的蓂草和荷花,傳達出它為民穩定發展而努力的精神。同時,這也暗示了豐收的希望和吉祥的預兆。后面的兩句則表達了石魚離去的原因,并提到遠方的客人和牧人,展示了石魚帶來的喜悅和夢境。最后兩句則表明了劉忠順對賢能的官員的追求和對國家治理的期望。
整首詩結構優美,意境清新,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感情的表達,展示了劉忠順對于美好前景和政治理想的追求。
“牧人嘉夢合相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ú tí fú zhōu shí yú
留題涪州石魚
qī shí èr lín bō dǐ juān, yī xián míng cǎo yī xián lián.
七十二鱗波底鐫,一銜蓂草一銜蓮。
chū lái fēi gòng tān fāng ěr, zòu qù yīn tóng bào rěn nián.
出來非共貪芳餌,奏去因同報稔年。
fāng kè yuǎn shū tú zì dé, mù rén jiā mèng hé xiāng xiān.
方客遠書徒自得,牧人嘉夢合相先。
qián zhī shàng ruì yí pín jiàn, dì niàn mín jī cì shǐ xián.
前知上瑞宜頻見,帝念民饑刺史賢。
“牧人嘉夢合相先”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平韻) 下平一先 (仄韻) 上聲十六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