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襄掩瑤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師襄掩瑤琴”全詩
風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分類: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李白 翻譯、賞析和詩意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
風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這首詩是由唐代的李白所寫,描述了金陵聽韓侍御吹奏玉笛的壯麗景象。
詩中的“韓公”指的是韓愈,他是唐代文學家、政治家,也是李白的朋友。詩中將他吹奏的玉笛形容為“倜儻流英音”,意思是華麗悠揚的音樂流傳開來,讓人們徜徉其中。
接下來,詩中描述了風吹拂著鐘山,萬壑都化作龍的吟詠聲。這里的鐘山是指鐘山,在金陵(今天的南京)附近,象征著壯麗的山景。萬壑皆龍吟意味著整個山脈都回響著龍的吟唱,形成了宏大的氣勢。
然后,詩中提到了王子停下鳳管,師襄(音設)掩住瑤琴。這里的王子可能指的是李白自己,鳳管和瑤琴分別代表了樂器。他們停止樂器的演奏,是因為韓愈吹奏的玉笛既美妙又雄壯,讓他們感到自愧不如。
最后,詩中寫道“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意指韓愈吹笛之音殘留在江邊,而如今卻難以再找到。天涯代指遙遠的地方,表達了無法再聆聽到韓愈吹笛之音的遺憾和遙遠。
這首詩以華麗奪目的描寫手法展現出了韓愈吹笛的壯麗景象,音樂的美妙和山川的雄渾各有所突出。同時,詩中也流露出對韓愈的敬佩和吹笛之音的難以忘懷之情。整體而言,這首詩以華麗的辭藻和獨特的想象力展示了李白作為大詩人的才華和他對美的追求。
“師襄掩瑤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 líng tīng hán shì yù chuī dí
金陵聽韓侍御吹笛
hán gōng chuī yù dí, tì tǎng liú yīng yīn.
韓公吹玉笛,倜儻流英音。
fēng chuī rào zhōng shān, wàn hè jiē lóng yín.
風吹繞鐘山,萬壑皆龍吟。
wáng zǐ tíng fèng guǎn, shī xiāng yǎn yáo qín.
王子停鳳管,師襄掩瑤琴。
yú yùn dù jiāng qù, tiān yá ān kě xún.
馀韻度江去,天涯安可尋。
“師襄掩瑤琴”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